徐子卿默默地收拾好了之後,又拿起紙和筆刷刷刷地開了一張方子。
“按照這張方子去抓藥,吃三天就行,三天後在吃些補血養氣的藥膳……”
說完之後,徐子卿便拉著自己表姐回了對門房間。
這邊愣在場的三人聽到對面砰的一聲的關門聲,才會過神來。
“真沒想到啊,承子,你妹妹竟然還會中醫。霆哥的傷連京都軍總院都沒辦法,居然被你妹妹隨隨便便就給解決了!”嚴凌沒想到,來到S市竟然還會有意外收穫。
江霆也沒料到,徐子卿的藥沒想到效果這麼好,這種外傷金瘡藥,對於他們這些常出各種危險任務的軍人而言很是重要。基本上可能每次出任務都會有隊友受到外傷,所以在沒有就醫環境的條件下,有良好的金瘡藥就等於救命良藥!
“承子,你妹妹的金瘡藥你去問問,看能不能買下配方。”江霆的語氣看似平淡,但如果認真去探究的話,就能發現被他掩蓋在平淡下的其它東西……
很快,就到吃午飯的時候了。有了中午那件事,徐子卿和顧純熙都躲著楊紫嫣,沒讓楊紫嫣再找著機會纏上她們。
一個下午的時光就在徐子卿和顧純熙兩人打鬧間流逝……
這一天的時間,江霆和嚴凌都沒有去樓下餐廳吃飯,都是徐子承帶上來的。
就這樣,徐子卿每天中午午飯後去給江霆換藥,三天的時間轉瞬而過,江霆的傷也好的七七八八了。
第四天一大早,在江霆的傷好的差不多之後,徐子承就準備帶著江霆和嚴凌在S市四處逛逛。
而徐子卿也忙著自己的“故事”更新。
徐子卿的故事已經講到了她跟隨師傅到京城去給那些權貴治病時,見到那些權貴家中之人奢靡生活,還有那些排場講究……
徐子卿在寫故事之際,著重描寫了貴族家中的擺設和禮儀制度,也經常會看一看網友的留言和評論。
對於網友的留言,遇到感興趣的,徐子卿也會回覆,經常在聊嗨了之後,徐子卿寫的故事也會歪樓到十萬八千里之外,引得網友大眾一陣又一陣取笑。
“哎呦,不行了,樓主你講故事又歪樓了!哈哈……”
“樓主每次講故事都講著講著就歪樓了,不過,我喜歡!”
“對啊,每次都覺得樓主跑題以後就好有意思,自己都收不回來了,但內容真的很有意思。”
“樓主,別聽他們瞎說,快快快,繼續講!”
……
徐子卿在論壇上寫的故事經過幾天的發酵,引起了一部分對歷史,考古或者傳統文化的網友的關注,獲得了這些人的一致認同。
還有一位自稱是國內有名的中醫國手,首都中醫學院的教授宋仁和老先生的網友,還在網上曾經和徐子卿爭辯過中醫學。
那個自稱是宋仁和老先生的人是因為他的學生聲稱,自己在網上看到有人在網上發表了《黃帝外經》這本失傳千年的醫學古籍的照片和部分內容,只是他不知真假。
對於《黃帝外經》這本醫學古籍,即便是業內的老中醫都是隻聽過卻沒見過。《黃帝外經》的失傳,無論是從醫學界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方面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十八卷的《黃帝內經》和三十七的《黃帝外經》是中華民族從遠古時代傳下來的醫學古籍。現如今,《黃帝內經》還在,《黃帝外經》已經永久的失傳了!
相傳,在黃帝時期有位三位名醫,分別是雷公,歧伯和俞跗,其中俞跗的名氣最大。他醫道高明,在外科手術方面很有經驗。他給人治病時,從不用湯藥或者針灸,只需要找到病灶之後,用找到劃開身體將病灶取出,就把人治好了。
俞跗晚年時,黃帝命倉頡、歧伯和雷公三人把俞跗的醫術整理出來,編纂成卷目,最後由俞跗親自修訂,卻在還未公佈之際就被毀在一場大火之中。
當然,在徐子卿前世所處的那個世界,《黃帝外經》是傳了下來,但經過戰亂和朝代更迭,《黃帝外經》在那時也成為了孤本,被徐子卿師傅那一脈代代珍藏傳承。
而從自己的學生那裡得到了訊息後,宋仁和害怕自己徒弟被騙更害怕有人欺騙群眾,果真來到了自己學生所說的論壇探究真假。
一進入論壇,宋仁和就找到了徐子卿再講當初她背誦《黃帝外經》時,順手寫下的一段內容。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無思慮營營,乃可長生……”
這一段話讓宋仁和只覺懵懵懂懂,亦不知真假,就與徐子卿爭辯。
哪知一連三天,哪怕是宋仁和與別人都罵徐子卿是騙子,也沒人理會他。
到第四天,徐子卿在早上繼續更新自己的故事時,中於被一大早就等在電腦前的宋仁和等到了。
面對宋仁和的責問,尤其還是關於醫學方面的,徐子卿還真沒怕過誰。
在被徐子卿一連串的,來自於醫學古籍上的經典術語和豐厚的醫學經驗的雙重打擊下,宋仁和當場自認自己見識淺薄技不如人,也認定了徐子卿在中醫學方面是一位國手大牛。甚至還留下了自己的聯絡方式,希望能與徐子卿在現實中見面,一起探討醫學。
隨後,宋仁和還把徐子卿在天涯論壇上發表的文章推薦給了首都中醫學院的院長,被首都中醫學院的師生共同研讀。
徐子卿的故事中時不時的摻雜了一些她和師傅一起治病救人時的診斷方案和醫學經驗,有的甚至還有一些藥方,雖然藥方大部分都是殘缺不全的,但徐子卿的文章對中醫學仍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這也是讓宋仁和這些中醫國手在後來多次尋找和邀請徐子卿到首都中醫學院任教的緣故。
因著宋仁和徐子卿在論壇上的辯論和首都醫學院的對徐子卿文章的宣傳,沒兩天,徐子卿論壇上的文章又來了一大批的讀者。
有純粹是來看熱鬧的吃瓜群眾,也有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慕名而來,紛紛都從徐子卿的文章裡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或者具有研究價值的內容。
也就是從這時候起,徐子卿命名為《神醫遊記》的故事真正在網上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