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章 聖旨手諭,暫任侍郎

聽石安這麼一說,李瀚達頓時老臉一紅。

但他馬上又清了清喉嚨恢復過來,開口解釋:“我送你們去教坊司只是順路,今兒個咱們當緊要去的地方,還是金吾衛的駐紮之地啊。”

“昨天你和武二郎回來之前,宮裡已經送來了聖旨手諭。”

李瀚達本想在飯桌上告知此事,結果卻很快就被武松給灌醉了,今日酒醒了才有機會提及。

聽到李瀚達手中有聖旨,石安自然也不敢再直接就走了,等著李瀚達去取了聖旨,接過之後才展開閱讀。

“刑部侍郎?”

“但只能在審訊張定遠的時候有此官職,事後還要交還印紐?”

“呵,那我到底算是哪門子官啊?”

石安被這道聖旨給氣笑了,看到被任命為刑部侍郎的時候,石安屬實高興了一把。

原因很簡單,他石茂才經營半生,也不過才混了個禮部侍郎的官職。

而石安年紀輕輕,在職位上就已經能和石茂才平起平坐了,自然是高興。

但看了後文之後,才發現官家給石安的官職是有諸多條件的。

最令石安無語的一條,就是這個官職只是代理,事後需要交還,甚至石安還要馬上帶著招安令再回濮州去當自己的守城官。

“小子,看來你也不傻,我原以為你是真看不上我刑部的職位呢。”

李瀚達看穿了石安的心思,站在邊兒山語調陰陽了起來。

石安面帶假笑,心裡想的是,當初的確是不想去你手下當官。

但最重要的是,沒想過能直接給個刑部侍郎的官職來做啊。

要知道,三省六部之中,各部的最高官職是尚書,緊接著就是各部侍郎。

按照現代話來說,就是‘二把手’的意思。

念及於此,石安開始默默打量起了李瀚達。

這老頭已經年近花甲,在這個壽逾半百便是知天命的時代,已經到了該退休的年紀。

而且昨日和李瀚達在宮中行走的時候,石安更是親眼所見,李瀚達的體力已經差到了極致。

按照石安的想法,如果自己能把刑部侍郎的這個位置給坐穩了,那麼只需熬上幾年,等到李瀚達退休,自己很可能就順理成章接替他的職位了。

李瀚達雖然沒有石安想的那麼長遠,但也看出了他對刑部侍郎這個位置有所垂涎,遂又開始加以引誘。

“你小子先彆著急生氣,仔細想想,六部之中,哪曾有過你這種年紀的侍郎?”

“就連你爹石茂才,也是快五十歲的時候才當上了禮部侍郎。”

安慰了幾句後,李瀚達突地話鋒一轉,拈著鬍鬚露出了招牌式的老狐狸笑臉。

“不過嘛,我先前也說過,只要你願意,我可以去官家面前為你作保舉薦。”

“而且刑部侍郎的位置,已經空缺了許久,我這個刑部尚書親自舉薦,官家還是有可能答應下來的。”

石安這才明白,難怪從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李瀚達就那麼著急想讓自己去他手下做官,敢情是刑部缺人手。

不過話說回來,以李瀚達這種自視過高的秉性,折損下屬似乎也並不是偶然事件。

仵作老馬和那十幾名刑部衙兵的死,就是佐證。

“你身為刑部尚書,居然能讓刑部侍郎的位置空缺下來,難道之前在任的侍郎,都因公殉職了?”

石安說的很委婉,但還是忍不住想從李瀚達口中打探一二。

這句話像是惹惱了李瀚達一樣,冷哼一聲甩了甩衣袖道:

“本官倒還真巴不得他們死了。”

“那些個烏塗腌臢的東西,都是被人安插進來的,我嫌他們礙眼,一個個的都讓我找由他給趕了出去。”

“官家雖然不常理政,但我在他繼位前就統領刑部,幾十年來樁樁件件都治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他知道除我之外沒人能擔任刑部尚書這個位置,所以也就任由我去了。”

石安心思聰慧,很快就聽出了些蛛絲馬跡。

“想要在刑部安插自己的人,必定得有足夠大的權利吧?”

“聽你這麼一說,我還真有些好奇了,誰有這麼大本事?”

“另外,將心腹安插到刑部,又有什麼用途?”

李瀚達正在氣頭上,一時嘴上沒把住門,隨口說了出來。

“還能是誰,當然是高家那三兄弟了。”

“你也是在汴梁長大的,那三人權傾朝野,都在謀求私利。”

“我這刑部,若是落在他們手中,也能被他們當做生意鋪子來撈取油水。”

石安入仕不足半年,又是在濮州做官,對汴梁這個講究處處為盈的官場的確不夠熟悉。

在石安遞交虛心受教的眼神後,李瀚達才繼續講述了起來。

“說起來,也沒那麼複雜。”

“無非就是,徇私舞弊,將律法置若罔聞。”

“汴梁城中,王公貴胄繁多如星,他們這些人的子嗣自然也多。”

“尤其是那些個貴族紈絝,打小就經受寵溺,從不將律法放在眼裡。”

“其中,草菅人命、姦淫婦女之類的也不是沒有。”

“在我眼中,犯徒理應受到懲戒,但如果不是我當了一輩子的刑部尚書,那些犯了罪的紈絝子弟,肯定就被各家花錢給贖出去了。”

石安終於明白過來,這就是罪簡單的權錢交易。

觸發律法的富家子弟,如果只需花錢就能脫罪,那麼整個王朝就等於是從根兒上開始壞了。

長此以往,必惹民生不忿,緊接著便是底層人命的奮起反抗。

不過話說回來,這其實也只是江山動盪的一個小小縮影。

即便李瀚達恪守底線,但現在的大宋王朝,還是到了內憂外患的地步。

貴族階層對平民的踐踏、朝廷一步步加重的賦稅、北境蠻族的不斷進犯、以及皇帝寵信奸佞等等,諸多方面的因素拼湊起來,導致了山河破碎,像梁山這樣的起義軍也越來越多。

“小子,就算我可以舉薦,但你手上還是得有些功績,否則就算官家願意提拔你,也堵不住百官的口啊。”

“別說你是連親爹都對你冷漠刻薄的,就算石茂才全力幫你,你們石家的那點兒家底,能支撐你走上高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