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介紹完就到了墨音,眾人望著這位傳說中的學霸,原以為她會有一段精彩絕倫的自我介紹,卻不料她僅僅說了一句:“大家好,我是墨音!”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便結束了。
墨音從講臺上穩步走下,她的高冷形象,猶如寒冬中的孤傲梅花,既引人矚目又難以觸及。
本欲向她請教學習方法的同學,都被她氣場所震懾,瞬時忘卻了想要請教的想法。
墨音剛剛從這些人的面相中看了個大概,對這些同學有了大概的瞭解。
班主任顧老師很快做了總結,安排了軍訓場地,留了自已的電話和班級群的微信,便結束了這次班會。
墨音跟其他同學一樣,掃碼進群,更改了備註,新增班主任電話,微信,一氣呵成。
墨音想著先探探顧老師口風吧,看看能不能申請走讀。
“滴…滴…”墨音的手機響了幾下,她看了看手機,是高一14班群裡發的好友新增資訊。
費城一中和其他中學不一樣,這邊不限制你使用手機,但是平時上課的時候禁止攜帶手機。
過樓道門、教室門的時候有雙重電子掃描,安檢老師會把掃描出來的手機沒收,每次可攜帶手機時間只有週末下午。
墨音看了看手機,發來的資訊都有備註名字,直接忽略。
墨音離開教室,沒有選擇返回宿舍,而是徑直走向了班主任辦公室。
走到辦公室,墨音看到顧北辰正在和其他老師說話,所以她也沒上前打擾。
墨音近距離的觀察著顧北辰,從面相上看,顧北辰是一位年輕有為的教師,今年僅有24歲,碩士畢業後便站在了教育的崗位上。
他擁有187cm的高大身材,長相帥氣,儒雅中不失陽剛之氣。
墨音她們這一屆是他帶的第一批學生,雖然他的教學經驗尚淺,但他的熱情、耐心和專業知識卻能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愛和尊敬。
然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的感情生活似乎並不順利,至今仍然未婚,情感也是一片空白。
顧北辰戴著一副黑色方框眼鏡,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感覺。
所以才會在班會上,吸引那麼多女生的目光,那些女生們更是親切地稱呼他為“辰哥”。
顧北辰發現墨音後,衝她微微點頭,墨音將自已的想法告訴了顧北辰,他聽後並沒有立刻表態,而是沉思片刻後說道:“你先把這張表填一下吧,我幫你向校長申請。不過,最好能給出一個讓校長信服的理由。”
墨音接過表格,拿起筆來認真地填寫起來。
家庭住址的話,想想還是先寫墨家別墅吧。
然而,在填寫家庭成員時,她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在父親那一欄填寫了“喪父”兩個字。
表格寫完後,她將表格遞給了顧北辰。
顧北辰接過表格,看到“喪父”二字時,明顯愣了一下。
他知道這是學生的傷心事,所以並沒有過多詢問原因。
墨音離開時,顧北辰將她送到辦公室門口。
他看著墨音遠去的背影,忍不住補充道:“墨同學,以後有什麼事可以隨時找老師。
校長特別看重你,你能分到我們高一十四班我很高興。
如果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可以來找我,我的電話24小時線上。”
墨音回頭向顧北辰笑了笑表示感謝。
然而在她的視線移到顧北辰臉上時卻笑容突然頓住了。
她發現顧北辰的臉色似乎有些不對勁,身上籠罩著一層濃重的死氣,而他的面相也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尤其是他的命宮部位竟然變得發黑晦暗這是有大危險要危及生命的徵兆啊!
墨音心中一緊急忙問道:“顧老師您現在住在文化街嗎?”
顧北辰一愣不明白學生怎麼會問起自已的住所。
他想到學生可能只是關心自已,並沒有多想,於是溫聲回答道:“我剛來費城目前暫時住在名雲酒店。”
墨音斂目,暗自掐算了一番,當她再次抬起眼眸時,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顧老師,您是不是每天都堅持晨跑?”她的聲音平靜而有力,彷彿已經確定了什麼。
顧北辰微微一愣,他沒想到墨音會突然提到這個話題。
他一直保持著晨跑的習慣,這是他多年來保持健康和精力充沛的秘訣。
然而,他並沒有公開過這個習慣,因為他認為這只是他個人的事情,與學生無關。
但現在,看著墨音那堅定的眼神,他突然覺得這個話題似乎有些不同尋常。
他點了點頭,“沒錯,我確實每天都晨跑。”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絲疑惑,不明白墨音為什麼會突然問起這個問題。
墨音從小挎包裡掏出一個折成三角的黃符,遞給了顧北辰。
黃符上畫著一些晦澀難懂的符號和圖案,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檀香味。
顧北辰接過黃符,一時間竟有些愣住了。
“這是…”他疑惑地看著墨音,不知道這黃符到底是什麼意思。
墨音解釋道:“這是一道護身符,關鍵時刻可以保你一次平安。”
顧北辰微微皺眉,嘴角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
他從未想過,像墨音這樣優秀的學生,居然還會相信這種迷信的東西。
然而,他並沒有直接表露自已的懷疑,畢竟這是學生的一片心意。
他將黃符小心翼翼地放入口袋,對著墨音微笑著說道:“謝謝你啊!墨同學。”
儘管顧北辰是個堅定的無神論者,他並不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任何超自然的力量,也不確定這枚護身符究竟能否發揮什麼實際效用。
然而,他也很感動,畢竟這是來自學生的關心與善意,這份心意比任何物質的東西都更為珍貴。
顧北辰明白,對於墨音而言,這枚護身符或許是她所能想到的最直接、最純粹的方式,用以表達對老師的關懷與守護。
這份沉甸甸的情感,讓他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要以同樣的熱情和責任感去回饋學生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