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章 超然古箏彈奏《霍元甲》

周孝愚足足緩了兩分鐘才回過神來。

他轉過身看向其他三人,發現眾人看他的眼神好像有點不一樣了。

“怎麼了?”

身後三人齊齊豎了一個大拇指,“勁爆。”

“好聽。”

“超燃。”

“以前我只覺得《十面埋伏》一般,原來不是曲一般,而是彈奏的人不同,哦不對,是沒有現場聽,這次是真的被震撼到了。”

周孝愚感嘆道:“其實是我們的老祖宗牛逼,留下了這麼多好東西。”

古曲《十面埋伏》經現代學者考證後認為,作者是明末有“湯琵琶”之稱的湯應曾。

湯應曾自幼酷愛音樂,能彈百餘首古曲。

所以現代負責考證出處的學者認為,由湯應曾完成的《楚漢》,即琵琶曲《十面埋伏》。

此外,湯應曾的朋友、明末清初的作家王猷定在他所著《湯琵琶傳》中,描述了湯應曾彈奏《楚漢》時的情景。

文中寫道:“《楚漢》一曲,當其兩軍決鬥時,聲動天地,瓦屋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劍弩聲、人馬辟易聲;俄而無聲,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至烏江有像項王自刎聲;餘騎蹂踐爭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悲,終而涕淚之無從也。其感人如此。”

周孝愚將《十面埋伏》的出處科普了一下。

三人皆認可他的說辭,是咱們的老祖宗牛逼。

明代就有《十面埋伏》了,而且《十面埋伏》這首古曲成名也確實是因為琵琶演奏。

胡勝平突然提議道:“小周,要不,你再用琵琶彈奏一遍十面埋伏?”

周孝愚搖了搖頭,“不了,其實彈奏一首曲子是很消耗體力和精力的,遠不是你們認為幾分鐘就完事,輕輕鬆鬆。”

“我今天的任務也很重啊,除了古箏外,還要演奏另一種樂器——壎xūn。”

胡勝平隨後放棄了自己的提議,“那行吧,你休息一會繼續。”

周孝愚轉過身去,想了想又介紹道:“接下來要彈奏的《春江花月夜》也是一首古曲,同樣是以琵琶演奏而成名,又名《夕陽簫鼓》、《潯陽月夜》、《潯陽曲》,寫的是潯陽(今江西九江)江上月夜。”

“《夕陽簫鼓》的曲名最早見於清代姚燮(1805年—1864年)”

周孝愚介紹了幾句後,將雙手按在古箏琴絃上。

與《十面埋伏》滿曲殺氣不同,《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平緩的抒情樂曲,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讚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

曲子裡面有的是對美好生活的懷戀。

曲調婉約柔和,意境深遠。

眾人剛從戰場出來,又被帶入進一幅風景美如畫的古代生活中。

(春江花月夜的古箏曲彩蛋章已經上傳,全曲七八分鐘,我上傳的是一分鐘的閹割版本)

幾分鐘後,曲子結束。

這次,帶給幾人的震撼沒有之前的《十面埋伏》強烈,眾人只是覺得從古箏曲中聽到了一幅美好且栩栩如生的古代生活畫卷,正在徐徐朝著幾人展開。

琴聲如畫。

原來老祖宗發明的這個成語中的真正含義是來源於這裡。

胡勝平抿了抿嘴唇道:“小周,其實我剛才就有一個問題一直憋著沒出聲,我想問一下,我們華夏上下五千年璀璨歷史,自古就是悠悠大國,地大物博,歷史文化豐富,一直處於世界之巔,只是現代200年偶爾跌落下來。”

“我們老祖宗是牛逼,留下了很多好東西,但是,任何東西都有它的時代侷限性,包括這些古曲和民族樂器。”

“現在的古箏給我的感覺就是……不太接地氣,已經遠離了我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只會出現在那些恢弘的禮儀性場合,高高在上,已經很久或者從沒聽說過現代人圍繞民族樂器作出的好曲子了。”

周孝愚頓了頓道:“老祖宗們留下了這麼多寶貴的好東西,如何讓他們傳承下去,如何將現代流行元素和這些民族樂器結合起來,這是我們的任務啊,不能什麼都指望老祖宗。”

胡勝平狡黠一笑,拍了一下手道:“這也是我想知道的,小周,你有作出過適合古箏演奏的曲子嗎?”

這個問題無疑有點為難人。

最近20年,有誰聽過由現代人作出的曲子,還要充分展現出某種民族樂器特性的?

有肯定有,但是,沒名氣啊。

沒名氣就代表著不流行,代表著曲高和寡,不好聽,不受年輕人喜歡。

但是周孝愚能做到嗎?

這次等於是胡勝平偷偷將了周孝愚一軍。

因為在這幾天的拍攝中,每一天周孝愚都會圍繞著某一種民族樂器展示出一首原創曲目,將胡勝平的胃口給養肥了。

還有一個原因,胡勝平在將第二期的拍攝剪輯素材遞給鍾導演後,兩人又透過電話商量了一下週孝愚後期的宣傳策略。

當時已經在拍攝第三期素材了,也就是昨天或者前天。

胡勝平誓言旦旦的建議道:“周孝愚的才華是我入行以來到目前為止見識到的第一人,一點不輸給那些港島和彎彎的音樂教父,用民樂小神童的人設來宣傳太保守了。”

他給鍾導演提了一個很大膽的建議,那就是將民樂小神童給替換掉,用【全能藝術家】來代替。

這個人設就有點沉甸甸了。

口氣大歸大,足夠唬人啊,宣傳效果也會更好。

有人說,這不是將周孝愚架在火上烤嗎?

其實不然,以周孝愚近幾天每天拿出一首原創好聽的曲子出來的跡象,只要周孝愚持續下去,源源不斷的拿出好聽的原創曲目,不需要太多,每天一首堅持到節目拍攝結束就行。

這全能藝術家的人設就可以按在他腦袋上了。

什麼?

只會演奏民樂和作曲算什麼藝術家?

須不知,你只需要精通一門民族樂器,做到極致,就可以號稱藝術家了。

全能不全能什麼的,這只是一個噱頭,誰當真誰傻叉。

正因為這樣,胡勝平才心心念唸的惦記著周孝愚今天的原創曲子呢。

兩首古箏曲子確實好聽,但不是原創啊。

總覺得差了點什麼。

胡勝平見周孝愚有些遲疑,再次激將道:“小周,你只要今天拿出一首適合古箏演奏的原創曲子,不需要太經典,只需要中等偏上,你今天的拍攝就結束了,等會你該幹嘛就幹嘛,我們後天再來,行不行?”

哪知周孝愚咬了咬牙,居然應承下來,“行吧。”

胡勝平當下喜出望外,“你還真有?”

“有,我原本是為我的第一首專輯準備的,不確定符不符合你說的流行曲調要求。”

胡勝平迫不及待道:“沒關係,你彈出來我們聽一聽,只要我們三人覺得好聽,它就是流行曲調,再說了,等節目播出後,可以讓觀眾來評價啊。”

“畢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周孝愚也不廢話,直接將雙手落在古箏上,一陣與眾不同,又格外新鮮的曲子蹦了出來。

胡勝平只是聽了不到一分鐘,當下就知道妥了。

這全能藝術家的人設,小周當定了。

(古箏演奏霍元甲的彩蛋章,在55-56章之間)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