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9章 揚琴 編鐘和鑼

休息一天後,節目組的第五期拍攝又要開始了。

到目前為止,所有民族樂器,周孝愚尚未展示的只有揚琴和鑼了,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還有一種樂器周孝愚未展示,也不打算展示。

那就是編鐘。

編鐘是華夏漢族古代大型打擊樂器,興起於周朝,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

有一句話來形容編鐘——編鐘一響,全場肅靜。

在古代主要用於宴會、祭祀和慶典,已經被當成了一種國之禮器,象徵意義更大。

但是編鐘的體積太大了,現實中別說學習,你見都見不到,只能去博物館。

周孝愚對編鐘的學習也是在系統空間中完成的,目前的水準只是保持在【入門】級別。

掌握度30%。

1978年,鄂省隨州南郊擂鼓墩的一座戰國時代(約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是至今為止所發現的成套編鐘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套,這套編鐘之大,足以佔滿一個現代音樂廳的整個舞臺。

整套編鐘和樑架氣勢宏大、壯觀無比。

演奏時樂隊由幾個人組成,用6只丁字形木錘敲高、中音,用兩根長形棒撞低音。

經聲學專家研究,編鐘中的每隻鍾都可以發出兩個不同的樂音,只要準確地敲擊鐘上標音的位置,它就能發出合乎一定頻率的樂音,整套編鐘能奏出現代鋼琴上的所有黑白鍵的音響。

這套編鐘的定音訊率為256.4赫,與如今鋼琴上的中央“C”頻率幾乎完全相等。

這裡劃重點,要考。

【華夏鄂省出土的這套製作於公元前433年周朝的編鐘,可以奏出現代鋼琴上的所有黑白鍵的音響。】

什麼是歷史文化?

這就是。

可見,遠在2400多年以前,華夏的音樂文化和鑄造技術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它比歐洲十二平均律的鍵盤樂器的出現要早將近2000年。

曾侯乙編鐘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你以為曾侯乙編鐘是華夏出土最早的編鐘?

不是。

稍後在鄂省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發掘中,又發現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編鐘,再一次改變對鐘的起源認識。

接下來就是鑼了。

鑼和鼓幾乎不分家,是戲劇節奏的支柱,也是漢族民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樂器。

主要用於情緒和氣氛的渲染與烘托。

在戲劇中,有這麼一句行話——鑼鼓一響,好戲開場。

或者乾脆叫‘好戲開鑼’。

這是提醒觀眾,接下來要專注於看戲了。

類似於‘引導和結束唱腔’的作用。

另外,戲曲中還有一些獨白和朗誦的句子。

在一段唸白的開始與結束,或大段唸白,律句、偶句之間,或從唸白過渡到唱腔時,都常用鑼鼓穿插,用以承前啟後,點明句逗,劃分段落。

鑼在其中,相當於文字中的句號、逗號和感嘆號。

但是,鑼在曲子的運用中有一個最大的缺陷,那就是無法獨奏。

鑼一般和鼓在一起,以合奏的形式展示出來。

這也是周孝愚不打算演繹鑼這種民族樂器的原因。

接下來就是揚琴了。

揚琴,又稱洋琴、打琴、銅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百絃琴,是一種擊絃樂器。

是華夏民族樂器中必不可少的樂器。

與鋼琴同宗,音色也十分有特色。

慢奏時,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時音色又如潺潺流水。

音色明亮,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清脆。

可獨奏,合奏或者伴奏。

在民間器樂合奏和民族樂隊中經常充當“鋼琴伴奏”的角色。

與前面的鑼和編鐘相比,揚琴雖然也適合獨奏,但是使用機會極少,算是一種很冷門的民樂,它的最大作用還是在於伴奏和編曲。

周孝愚不單獨展示揚琴的原因,在於冷門。

鑼則是無法獨奏,或者不方便獨奏。

至於編鐘,在現實中你壓根就很難接觸到,如何獨奏?

攝像機前,周孝愚對著胡勝平侃侃而談。

隨後下意識的看了一眼手機上的時間。

這個動作對於胡勝平來說實在是太熟悉了,他身體一顫,驚訝道:“小周,你不會又要趕人了吧?這……現在才九點半啊。”

周孝愚茫然道:“我該展示的民族樂器都展示完了啊?”

胡勝平撓了撓額頭,面色十分的糾結和痛苦。

要是剛接觸那會,他估計會大發牢騷,埋怨周孝愚不懂事,不珍惜這麼好的機會,但是現在,這叫有個性,這叫特立獨行,這叫有本事有才藝有依仗。

他腦海中甚至想到了第五期節目播出中的一個畫面。

畫面中,802房間的客廳內空無一人,臥室房門緊閉,然後一直從上午10點開始持續到第二天的早上8點。

始終不見周孝愚出來,除了中間上衛生間外。

即便將時速提高到20倍,或者30倍,整個一天播放完畢也要好幾分鐘吧?

到時讓後臺工作人員在畫面中間打上一句大大的提示——非靜止畫面。

這不是坑人嗎?

到時壓根不用想,胡勝平肯定會迎來總導演老鐘的怒火和吹風機。

其他明星除了才藝展示外,還可以展示一下生活日常和社交或者出席活動幕後花絮等等。

周孝愚尼瑪就是一朵奇葩啊。

他除了展示民樂相關的,就只有煮麵條,以及睡覺。

對了,他不是要練舞嗎?

胡勝平眼前一亮,“小周,你最近不是在學習練舞和編曲嗎?既然民樂都展示完了,我們繼續拍攝你練舞和編曲的內容也是可以的。”

周孝愚面色如常道:“可是我今天不練舞,不過確實要學習填詞,我準備繼續背誦幾篇古文來著,要不,你們就在客廳拍攝好了,我在客廳看書。”

周孝愚說完去臥室中拿了幾本書出來,其中就有《古文觀止》和《詩經》以及《唐詩宋詞》《元曲》等等。

然後,他就這麼旁若無人的躺在沙發上開始認真閱讀,手中捏著一支圓珠筆,不停地寫寫畫畫,貌似在做標註和筆記。

胡勝平急的腦袋冒汗,以求助的眼神看向攝影師大樹。

他是真的拿周孝愚沒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