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義正言辭,拱手行禮道:“保衛學校是我們每一個學生的責任,我們很願意為書院出力。”
李玄從旁附和道:“校長,我有一計,現在外面挑釁之人只需要關羽出手,便可輕鬆將其拿下。”
王允皺眉,疑惑不解的說著,“子譽吶!這...這....這關羽同學也沒有獲得什麼大賽的冠軍或是獎牌,第一名什麼的,我怕......”
李玄上前一步,安慰道:“校長,要信任!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信任!”
一旁觀察局勢的劉備偷偷摸摸退後兩步,他可不想自己出戰,自己一旦出手極有可能影響銀時空的時空秩序,並且前身劉備的武力指數也不夠,沒必要逞能。
他也知道關羽、張飛的武力指數都是破萬點的存在,想必不會有危險,但若是二弟、三弟有危險,他也不會袖手旁觀。
張飛見校長不信任他二哥,口中打抱不平道:“那就算了啦,反正書院內多的是什麼冠軍、第一名,不差我們一兩個!就讓那些什麼什麼冠軍去打架吧!走咯!”
說罷,張飛就要拉著李玄等人離去。
曹操見狀,趕忙上前一步,阻攔道:“四位書院內怎麼不差呢!差!”
“先前上場的兩人都已經被打成了重傷,沒有戰鬥力,現在急需諸位救場!”
曹操心中可是知道關羽、張飛兩兄弟的底細,此二人可是號稱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存在,其武力指數都是破萬點。
如今東漢書院內,戰力破萬點的高手屈指可數,以他曹家的情報網瞭解,趙雲現在身受傷勢,武力僅存三分,根本不是同樣破萬點華雄的對手。
並且他又不能親自動手,更不可能將曹家隱藏的勢力拿出來,所以為今之計,只能依靠關羽解圍,從而穩固自己學生會會長的名頭。
亦可乘機幫助李玄四人在東漢書院站穩腳跟,落得一份人情。
王允也是趕忙接話,開口解釋,“子譽剛剛是校長說話有些著急,不過也是因為外面河東高校的華雄一直挑釁,所以我的語氣有些浮躁.......”
李玄擺手,搖頭回應,“校長,你的心情我感同身受,若是我站在校長你的角度,也是如此!”
“既然這樣,不如便讓關羽出戰對敵,我們其餘人在一旁略陣!”
關羽語氣篤定道:“校長,你放心,我會盡我的責任,請相信我們!”
這時,王允拉著曹操躲到一旁,雙手捂耳,湊到近前,一臉不相通道:“我有點不相信他們,我看還是去把趙雲叫過來吧!”
“趙雲畢竟是我們東漢書院為數不多武力強大的學生!”
曹操思索一番,壓低聲音說著,“校長,趙雲的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軟硬不吃,全憑自己喜好做事,聽調不聽宣吶!”
王允眉頭一皺,相互咬耳朵,“曹操,那現在怎麼辦?不會真的讓關羽出戰吧!那李子譽不能去略陣,他可是我的聚寶盆,搖錢樹!‘
二人交換耳朵,曹操不假思索道:”不如就讓關羽出戰對陣華雄,打贏就是賺到,打輸了也沒有損失啊。至於李子譽想必他.......“
”嘿嘿!也對!還是你小子聰明!“
王允隨後拉著曹操返回四人的面前,端正身體道:”關羽,那就辛苦你了。若是打贏了華雄,我可以答應你的任何不過分的要求!“
”當然必須是在我職權範圍內,並且不能違法亂紀,不然直接作廢。“
關羽看了看李玄,伸出一個手指,開口說道:”我只有一個請求,那就是學校一定不能開除我們三個人。“
至於為什麼關羽沒有帶上李玄,其中緣由十分明瞭。
王允語氣激動,一臉肯定道:”那是當然了啦,打贏了就是書院的英雄,我怎麼會開除你們呢!尤其是李玄,我還指望著他........“
說話間,王允給李玄拋了一個媚眼,一道綠色的閃電將二人的目光牽引。
李玄見此情景,不由心中泛起噁心。
劉關張三兄弟也是不由打了個冷顫,表情猙獰。
然而就在此時。
趙雲從食堂走來,來到校長的身邊,拱手行禮道:”校長,對方是來找我的,我覺得還是我自己去面對解決吧!“
說話間,貂蟬一行三人緊隨其後,跑到趙雲的身後乖乖站好。
李玄看著充滿俠義之氣的趙雲,心中頗為震驚,這也是他第一次見到真人,於是他開啟虛幻的系統面板,看著上面趙雲的資料。
【人物:趙雲(受傷)】
【武力指數:13000+】
【本源:風的原位異能】
【武器:追風洗銀槍】
李玄眉頭微挑,看著人物一欄的受傷標誌,心中默默回憶起前世記憶中的劇情。
不多時,心中便有了答案。
這邊關羽出言拒絕,”不好意思,校長已經親口指名讓我出去迎戰。“
張飛也是一臉不悅的出聲附和,”喂,不要以為你長的帥就可以插手我們的事,我們都已經商量好條件了。“
趙雲面色嚴肅,語氣不可否認道:”外面之人是來找我的,不應該是你們去一旁待著嗎?插什麼手?“
關羽雙手後背,面色凝重的說著,”這位兄臺很抱歉,我已經答應校長要出去應戰。“
”我去你不是更加省事.......“
關羽打斷趙雲的話語,堅定不移道:”理確實是這個理,但我關某人答應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也一定會做到。“
趙雲眉頭一挑,看著關羽身上散發的俠義之氣,頓時心中頗有一種心心相惜,於是臉上露出一抹笑意,緩緩開口說,”你的性格真的很奇怪呀!難道非要多管閒事不可?“
李玄上前一步,走到趙雲身前,手臂搭在肩膀上,輕輕一動。
頓時趙雲不由倒吸一口涼氣,此時耳邊傳來低語,”趙兄,受傷了就不要逞能了,交給我兄弟關羽即可,你還是好好養傷,莫要因為此事留下暗傷,屆時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