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探班經歷過於魔幻,姜聞回劇組之後老實了三天,然後便再一次蹦躂起來。
倒不是他想蹦躂,而是林無攸又開始將拍攝權往他的手裡塞,這回姜聞是真不想要了!
白天拍片,晚上研究學術,不行第二天還要重拍。
別的事情不提,現在他一看林無攸戴上金色框眼鏡,拿出那黑色皮革的筆記本,他便坐立難安,好似屁股下長了釘子。
他恨不得揪住林無攸脖頸,在一番使勁搖晃後,用洪亮的聲音告訴對方——你給我好好拍電影,別再想著交出拍攝權!
然而,他不能說,他甚至不能表現出不情願。
畢竟林無攸多好學啊,林無攸多尊重他啊,林無攸多……
“我真是後悔接了這監製的活,這還真是個他媽的難乾的監製啊!”
結束一天拍攝,姜聞蹲在乾燥的角落鬱悶,灑水槍還在嘩啦嘩啦,溢位的水汽搞得褲腿好似灌了鉛。
顧常衛陪他一起蹲牆角,聽到這句話後,忍不住勸:“無攸對你挺不錯的,你那一來一回的拍片可都是錢,他還不是為了滿足你的願望。”
“我寧願他不滿足。”姜聞狠狠吐槽,“好在我這回就帶你來了,但凡換了其他人,我可不確定他們能不能抵抗住那小子的個人魅力。”
顧常衛心虛目移。
按理來說,姜聞的個人魅力已經很強了,不然不會有那麼多人心甘情願跟著他幹;但偏生林無攸就好似個怪物,他的個人魅力更強,甚至到了別人願意倒貼錢給他幹活的地步。
搞藝術創作這行都很有想法,可導演又絕大多數都是控制狂,所以像林無攸這類又能尊重藝術創作者的想法,又將控制慾剋制到合適的程度,平日裡工資又給得很好,本人也很好說話,再加上個人觀點又犀利諷刺……
說句大實話,哪怕是他都隱隱折服在林無攸的西裝褲下,而這當然不能跟姜聞說。
顧常衛轉移話題:“上回他跟美術組的小員工討論賽博朋克,我路過的時候旁聽了一耳朵。”
他哀嘆連連,“人家講得頭頭是道,我聽得昏頭轉向,還有什麼抽象主義、古典文學、後現代主義等等。他要是知道一個,我是佩服;可他偏生每個話題都能談上幾句,還每次都是他談、別人跟個學生似的聽,這就賊離譜呀。”
聞言姜聞幽幽地一笑,“知道我最近上過最充實的一堂歷史課在哪裡嗎?”
“該不會……”顧常衛不可置信,一向以教訓別人出名的姜聞也能被別人教訓?!
姜聞咧嘴:“那要從我倆從《大腕》劇組回來講起,鑑於馮曉剛的一些事情,”他刻意含糊下,“我當天晚上特別鬱悶,便去找林無攸喝悶酒,然後——”
“然後?”顧常衛好奇追問。
“我知道了萬曆年間的張居正有多厲害,聽了從隋唐到宋明的科舉演化與學閥的興起,以及知曉了明初的革命並非民族革命,而是階級革命!”
那一晚上,姜聞知道了好多不該知道的東西。
那一晚後,姜聞更加好奇另外一件事情——
“術業有專攻,我能理解林無攸本專業知識淵博,可其他知識居然也知道那麼多,他到底專攻什麼?”
如果林無攸有幸知道這問題,他一定會大聲回答——短影片!
他專攻短影片!
哪個經歷過資訊大爆炸時代的人不知道些冷知識,各種短影片讓知識以相當惡毒的方式進入大腦,並且在“認真學習,一個知識點記不住;隨便一聽,知識點銘記於心”的運作方式下刻在潛意識中。
“或許是他天賦異稟,”顧常衛只能如此生硬解釋,為了緩解姜聞的鬱悶,他再次極為刻意地轉移話題,“往好處想,在女人緣方面,你還是比他更勝一籌。”
早年主演《芙蓉鎮》,姜聞便和劉小慶搞在一起,當時劉小慶可還沒有離婚;之後拍攝《陽光燦爛的日子》又跟寧靜混在一塊,那也是個大美妞;他的現任妻子更是個大洋馬。
姜聞這小子,豔福不淺。
卻不料姜聞在聽到這恭維的話術後,抬手往遠處的演員休息區指了指。
“你看看那倆小妮子再說這話。”
“呃……”顧常衛看眼遠處的董嫙和顏丹晨,明明隔著很長一段距離,他仍然感受到兩人的水火不容,她們倆平日確實跟林無攸走得近,也時常會爭風吃醋,但當著挫敗的姜聞面,他當然不能承認,只能另尋個理由出來。
“馬上就要12點了,快要到無攸生日,倆人身為演員關心下導演,再正常不過了。”
姜聞:“你強行找理由的樣子也很正常。”他嗤笑,“你且等著吧,今晚有那小子的好果子吃。”
看眼費勁巴拉安慰自己的顧常衛,姜聞不順的心氣略略有所緩解。
他攔不住其他工作人員被林無攸(的人格魅力)折服,只要自己手底下的人不動搖就行。
別自己跑來搶拍攝權不成,反倒被林無攸挖了牆角,那才叫得不償失。
同時他也嘀咕,“誰說這小子控制慾不強?劇中主角是金牛座,他本人也是個金牛座,嘖……金牛座玩人格大逃殺。”
讓我們將視野再往遠處拉一些,在拍攝場的最外圍,林無攸正拉著攝影小組拍攝雨中旅館的大全景。
與角色登場的拍攝場景不同,空境需要單獨拍攝,一般會交由副導演或攝影小組負責。
對立誓做偷懶第一人的林無攸而言,他當然不會放棄這撒手不管的好機會,直接將任務交代給攝影小組負責。
這是練手的好機會,但囿於並非所有攝影師都能承擔起失敗的代價,最後是由一位名叫“甯浩”的新人頂上。
該說是不出所料,還是說計劃之中,甯浩拍出的樣片效果很差勁,看上去非常糊,於是被迫重拍了第二遍,效果仍舊不太行。
用姜聞的原話評價——跟你拍的鏡頭差了一大截。
可一可二不可三,第三回只能林無攸親自動手。
甯浩領著攝影小組屁顛屁顛地跟在後頭。
“讓一讓,我先看、我先看,”甯浩扒拉開其他人,努力往林無攸身後衝,爭取到最佳的學習地點。
林無攸回頭瞧他:“怎麼?要偷師?”
“嘿嘿,導演就教教我們嘛,我們會得多一點,您的工作便能少一點。”甯浩嬉皮笑臉地承認。
他跟林無攸相處時間不久,但經過多日的長時間觀察,他發現林無攸雖然本人有點無慾無求,但並不吝嗇於給下屬展示能力的機會。
大大方方地提出請求,比起遮遮掩掩更能提高對方的好感度。
林無攸確實被他說動,讓屬下分擔工作,這提議太具有誘惑性了,他大手一揮答應了。
“……畫面中的靜物要搭配小幅度的動態鏡頭,”至此還僅是常規性地講述,甯浩不光聽得懂,甚至可以說得更深一些,畢竟是他本專業,然後林無攸便朝著他聽不懂的方向衝刺,“但這樣處理的最終樣片容易出現模糊或走位,在拍攝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取景光的位置,所以我們可以在這裡稍稍偏移下……”
跟著他的教學步驟,甯浩也同樣虛虛地偏移下,但沒有任何手感上的反饋,他搶來第二臺攝影機演示,仍舊沒有實質性的手感反饋。
然後,他才意識到一個要命的問題,天才的處理方式跟凡人不同,很多絕妙手筆源於靈感觸動或直覺感官。
“導演,你剛才的偏移應該不是憑感覺吧?”他懷揣著最後一絲希望問。
“當然不是,人不可以憑藉直覺行事!”
甯浩長舒口氣,看來還有學習的餘地——
“當四周環境在你腦海中形成三維模型,你還需要什麼靈感啊?你的眼就是上帝之眼,每一縷光線都逃不開你的眼睛。”林無攸斬釘截鐵地回答。
甯浩:“……”
還不如告訴他這是憑靈感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