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章 風雲再起

在姜維連下魏國多城,蜀軍勢如破竹之際,東吳見此情形,心中的擔憂與日俱增。尤其是當看到蜀漢的勢力不斷壯大,已經隱隱對吳國產生威脅時,東吳的朝堂之上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和權衡,東吳最終決定派出使者前往魏國,提議聯魏抗蜀。魏國在經歷了姜維一連串的打擊後,也正急於尋找轉機,雙方一拍即合,迅速達成了聯盟協議。

很快,魏吳聯軍開始行動起來。魏國這邊,司馬懿親自率領大軍,自洛陽出發,一路浩浩蕩蕩地向蜀漢邊境推進,目標直指漢中。而東吳方面,則由大都督陸遜率領一支精銳部隊,乘船沿長江逆流而上,準備從夷陵等地登陸,進攻蜀漢的東部防線。

姜維得知這一訊息後,心中不禁一沉。他深知如今局勢的複雜性和嚴峻性,但他並沒有慌亂,而是迅速冷靜下來思考應對之策。

在漢中,姜維集結了蜀軍的主力部隊,嚴陣以待。他仔細觀察著魏軍的動向,思考著如何打破這一僵局。此時的漢中城,瀰漫著緊張的氣氛,士兵們個個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

“將軍,魏軍來勢洶洶,我們該如何應對?”副將焦急地問道。

姜維目光堅定,說道:“不必慌張,我們先堅守城池,以逸待勞,待尋得戰機再出擊。”

與此同時,在蜀漢的東部邊境,蜀軍也加強了防守。巴東、建平、巫縣等地都部署了重兵,以防東吳軍隊的偷襲。

陸遜率領的東吳軍隊在夷陵登陸後,迅速向建平城發起了攻擊。建平城守將拼死抵抗,但東吳軍隊攻勢兇猛,建平城漸漸陷入了危機之中。

姜維得知建平城的危急情況後,心中十分焦急。他深知一旦建平城失守,整個東部防線都將面臨巨大的壓力。於是,他決定派遣一支精銳部隊,火速增援建平。

這支蜀軍部隊日夜兼程,終於在關鍵時刻趕到了建平城。他們與城中守軍內外夾擊,將東吳軍隊打了個措手不及,陸遜不得不暫時退兵。

而在漢中這邊,司馬懿見蜀軍防守嚴密,一時難以攻克,便心生一計。他派遣一支奇兵繞道子午谷,企圖偷襲蜀漢的後方。但姜維早有預料,早已在子午谷設下了伏兵。當魏軍奇兵進入谷中後,遭到了蜀軍的伏擊,損失慘重,只得狼狽逃竄。

隨著時間的推移,魏吳聯軍與蜀軍在各個戰場上相持不下。在襄陽,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在南鄭,也爆發了多次激烈的戰鬥;在沓中,同樣是硝煙瀰漫。

此時的姜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他依然保持著堅定的信念和高超的指揮才能,帶領蜀軍頑強地抵抗著魏吳聯軍的進攻。

“將軍,如今局勢艱難,我們該如何是好?”又有將領問道。

姜維沉思片刻後說道:“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主動出擊,打亂他們的部署。”

於是,姜維精心策劃了一次反擊行動。他挑選了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趁著夜色悄悄地繞到了魏吳聯軍的後方。在黎明時分,這支騎兵部隊突然發起了攻擊,魏吳聯軍被打得措手不及,陣腳大亂。

蜀軍趁機發動了全面進攻,一時間戰場上喊殺聲震天。魏吳聯軍在蜀軍的猛攻下節節敗退,但他們畢竟實力雄厚,很快又重新組織起來進行抵抗。

在這場激戰中,上庸、房陵等地都成為了雙方爭奪的焦點。蜀軍奮勇作戰,一次次擊退魏吳聯軍的進攻,但自身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與此同時,東吳方面見局勢不利,內部也出現了分歧。一些大臣開始質疑這次聯魏抗蜀行動的正確性,陸遜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而在魏國,司馬懿同樣面臨著諸多問題。他的軍隊在與蜀軍的戰鬥中損失慘重,國內也出現了一些反對的聲音。

在這緊張的局勢下,姜維依然保持著冷靜。他不斷地調整戰略,尋找著破局的機會。在武關,他指揮蜀軍與魏軍展開了一場慘烈的攻堅戰;在西城,也發生了激烈的戰鬥。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場戰爭變得越來越膠著。魏吳聯軍和蜀軍都陷入了疲憊之中,但雙方誰也不肯先退讓一步。

在巴西,姜維再次遭遇了司馬懿的大軍。雙方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戰場上塵土飛揚,殺聲震天。姜維親自衝鋒在前,帶領蜀軍與魏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經過數日的激戰,雙方依然難分勝負。此時的姜維深知,這樣下去對蜀軍不利,必須儘快想辦法打破僵局。

他開始思考新的策略,突然,他想到了一個主意。他決定利用魏吳聯軍之間可能存在的矛盾,進行分化瓦解。

於是,姜維派遣使者秘密前往東吳,向一些對這次行動持反對意見的大臣傳遞資訊,試圖在東吳內部製造混亂。同時,他也加強了對魏軍的心理戰,不斷地散佈一些謠言,擾亂魏軍的軍心。

這一招果然奏效,東吳內部的分歧越來越大,一些將領開始對這次行動產生了動搖。而魏軍在聽到一些謠言後,也開始變得人心惶惶。

在這個關鍵時刻,姜維抓住機會,再次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在白水關,蜀軍與魏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最終蜀軍成功突破了魏軍的防線;在陰平,蜀軍也取得了重要的勝利。

魏吳聯軍在蜀軍的一連串打擊下,終於開始出現了潰敗的跡象。司馬懿見大勢已去,不得不率領殘部撤退。而東吳軍隊在得知魏軍撤退後,也無心戀戰,紛紛退兵。

在戰後,姜維開始整頓軍隊,安撫百姓。他深知,要想真正實現興復漢室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在魏國和東吳,他們也在反思這次行動的得失。魏國開始重新審視與蜀漢的關係,東吳則陷入了內部的紛爭和反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