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5章 一連串的反問

“蘇大人,南城之境,百姓安泰,迄今未有魂歸天國之報。”

“而今日所呈之數,唯見南清村十戶之家,痛失親人。”

“南水鎮,二十五戶燈火闌珊,哀聲四起。”

“南臺縣,更是三十八顆星辰隕落,其中一人,竟是年邁體衰,不忍家中粒米之艱,毅然赴黃泉,以求家人之溫飽,此情此景,令人扼腕。”

“此等死亡率,縱觀南暻百年史冊,亦屬空前絕後,實乃國之大難,民之痛楚。”

沈樂適時地啟唇,語調沉穩而清晰,逐一彙報著近日來自各鄉鎮匯總的死亡率資料。

夏音音聞言,眸光中閃過一絲讚許,恰到好處地填補了空氣中的緊張與沉默,同時也微妙地封住了蘇沉央等人即將脫口而出的質疑。

“既然如此,眼下我們唯餘的難題,便是如何破解這肆虐的乾旱,讓這片土地重煥生機。”

她的話語,不急不緩,卻字字千鈞,直指此次南城之行的核心要務。

五位大臣面面相覷,心中不禁一凜,深知眼前的問題如同巨石壓頂,棘手難解。

但為了國計民生,為了未來的安寧與繁榮,他們必須迎難而上,給出一個切實可行的答案。

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匯聚在蘇沉央身上,他深吸一口氣聲音堅定而略帶幾分沉重。

“郡主明鑑,眼下的旱情已非未雨綢繆之時,實乃需力挽狂瀾之際。”

“下官以為,防旱之策或已錯過最佳時機,唯有全力抗旱,方能保我百姓周全。”

“抗旱之要,首在興修水利,以疏浚河道、蓄水灌溉,為農田解渴。

“次則廣種糧食,搶抓農時,力求早種早收,讓百姓的糧倉得以充實。”

“畢竟,僅靠府衙微薄的存糧,不過是杯水車薪,難以長久支撐。”

他鄭重其事地闡述了見解,言辭間透露出不容置疑的認真。

夏音音聞言,輕輕頷首,眼中閃爍著認同的光芒,附和道。

“蘇大人所言極是,字字珠璣,可見蘇大人能穩坐工部侍郎之職,實乃實力使然,非虛名所累。”

這話一出,倒讓蘇大人臉頰微微泛紅,似是誤解了其中意味,彷彿自己的成就被輕描淡寫地歸於了某種“交易”。

心中不禁嘀咕:郡主這言語間,怎生得如此直接,不諳官場之微妙。

“既然蘇大人已有良策在胸,關於這作物需水甚巨之事,不知大人打算如何解決水源之困?”

夏音音見他神色有異,心中暗自好笑,面上卻是不動聲色,繼續犀利地發問。

蘇沉央聞言,面上掠過一抹不解之色,眉頭輕輕蹙起:“郡主剛才不是提及,今日已經找到水源了嗎?”

“蘇大人也說了,那清泉乃今日方得奇遇,卻何以斷言本郡主有絲毫懈怠之嫌?”

“莫非此等甘霖能自天而降,無需尋覓,亦非本郡主心力所及之果?”

“再者,清泉既現,惠及萬民,飲水之困雖解,然農耕之需,又當如何?”

“田地乾涸已久,水源是否充裕,足以滋養作物,恢復生機?”

“更有一事,至關重要,卻鮮有人提及——播種之種,從何而來?”

“百姓嗷嗷待哺,望田興嘆,若無良種,即便清泉潺潺,亦難解燃眉之急。”

夏音音一連串的反問,如同連珠炮般,直擊要害,令對方先前的篤定與氣勢,瞬間削弱了幾分,一時之間,竟是語塞,只能支吾其詞,難以應答。

“這...這...”

蘇沉央的臉龐瞬間染上了更為深邃的紅暈,唇瓣微啟,卻半晌未能吐露一字。

“諸位大人言之鑿鑿,聲稱本郡主自踏入南城之日起,便形蹤難覓,對城中事務置若罔聞。”

“那麼,我倒要斗膽請問,諸位大人可曾親自踏遍南城街巷,體驗民生疾苦?”

“又可曾跨越城門,親眼目睹那些流離失所、亟待援手的災民之狀?”

“僅憑三寸不爛之舌,便欲將罪名強加於本郡主之身,此舉豈非太過輕率?”

“莫非諸位大人的心,竟是鐵石鑄就,無感於人間冷暖?”

夏音音並未給予他過多的喘息之機,聲音驟然間變得嚴厲而堅決,再次響起。

讓在場的幾位大人無不面色緋紅,羞愧地低垂著頭顱,彷彿連抬首的勇氣都已喪失殆盡。

他們未曾有機會放眼四望,不論是周遭的變遷,還是城外百姓的疾苦,皆因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而無暇顧及。

晨曦初露便踏上植樹的征途,直至夜幕低垂,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歸家,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期許與身體的透支,哪還有多餘的心力去探知世間百態,體恤民間疾苦?

“幾位大人心懷社稷,憂國憂民之情,本郡主自是洞若觀火,亦感同身受於諸位那份迫切與熱忱。”

“然,世事如棋,佈局需緩,急不得也。”

“眼下水源既已覓得,沃土待耕,唯憾種子未至,猶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自本郡主踏入南城之始,便已飛書急報聖上,懇請天恩浩蕩,速遣糧種與救濟之物。”

“料想不日之內,皇恩即至,屆時諸位大人定將大展宏圖,忙於春耕秋收之盛事。”

“諸位且放寬心,靜待佳音,莫讓焦慮之情,擾了心中那份為民請命的赤子之心。”

夏音音輕瞥著那幾位大人,他們的神情已是尷尬至極,終是,遞出一顆色澤誘人的甜果,又隨手為他們各自戴上了一頂高帽。

那頂帽子,瞬間為幾位大人的面容鍍上了一層光彩。他們的神色由陰轉晴,臉上的陰霾被笑意驅散,嘴角不自覺地揚起,眼中閃爍著釋然與感激的光芒。

“呵呵呵,郡主所言極是,我等確是心急如焚,皆是出於對百姓的一片赤誠之心,若有冒犯之處,還望郡主海涵。”劉顏濤率先打破了沉默。

夏音音靜默不語,那雙清澈的眼眸靜靜地掃過在場的幾位大人,又似在無聲地審視。

幾位大人相視一眼,心照不宣地交換了一個微妙的眼神,隨即各自強壓下心中的不安,嘴角勉強勾勒出一抹苦笑,試圖以此緩和這緊張的氛圍。

紛紛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誠懇:“是啊,郡主胸懷寬廣,自然不會與我們這些粗人計較。”

“方才所言,實屬戲言,還望郡主莫要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