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周不凡的逐漸投入,一個個專案、一個個作坊成立,周家村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周家村人的腰包逐漸鼓了起來,家家都能吃飽穿暖不說,更是有不少人家養起了豬羊,連帶著周遭幾個村子也都富裕了起來,日子比起從前好過了不少。
如今的周家村小夥子們,個個都成了‘善人’,不敢說是人人三妻四妾吧,但至少是人人都有老婆了,就連那些老鰥夫也都討了嬌滴滴的小娘子呢。
不因為別的,就因為周家村比周圍村子富裕,姑娘們嫁過來能吃飽能穿暖,還有能賺錢的活兒給她們幹。
如今的周家村,誰家人口多,誰家就賺的多,尤其是在這個純手工的年代,何況周不凡這貨實行的還是計件制度,多勞多得不勞不得,因此那些家裡媳婦兒多的人家,一天下來光是織布放線就比一般人家賺的多。
由此以來引發的連鎖反應就是:多娶媳婦兒,多生娃!
啥?你家人多?你倆媳婦兒比我一個媳婦乾的多?行,那我就再娶兩個媳婦,這下是我比你多一個媳婦兒了,小樣,這回我家賺的錢比你家多了吧。
除了原有的紡織作坊,周不凡又在村子西頭修建了一處榨油作坊,榨的是什麼油呢,豆油。
自此,周家村人民家家都吃上了便宜的大豆油,不光是周家村,就連帶著周圍的村子也都沾了光,家家戶戶的飯菜裡都有了油星子。
周不凡的幾個大舅子更是直接幹起了販賣豆油的買賣,搖身一變成了油耗子,每天都有無數的商賈小販前來販運豆油,哥幾個在縣城裡的買賣如火如荼,每天不等鋪子開門,外面就已經排了長長的隊伍。
既然開辦了豆油作坊,那乾脆就連豆腐坊一起開了起來,鮮豆腐、豆腐乾、臭豆腐、豆腐乳等等豆製品,連帶著黃豆醬油作坊也開辦了起來。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家家戶戶都養起來了豬羊,各家各戶終於不再為了吃飽肚子而擔憂。
周家村的作坊裡,進進出出的全是本村的人,外族人你想進來做事?那是不可能的,就連那些小商小販前來販運貨物都是在村口交易呢,你想進來做工順帶偷學手藝?門兒都沒有!想都不用想,族人們壓根就不給你這個進村的機會呢。
隨著周家村的出名,每天都有各種小販前來進貨,有的是來賣紙張的,有的是來賣豆製品的,有些腦子好使的人家,就在周家村外的路邊擺起了小攤,或是賣水、或是賣吃食,亦或是賣一些土特產,一時間,周家村外的土路上就這樣自發形成了一個小型的集市,而且還有愈發壯大的節奏……
周不凡除了日常在各個作坊裡巡查一下之外,就徹底做了甩手大掌櫃,反正這些產業都有族裡的分成,賺的越多,到時大家就分的越多,族人們各個都是幹勁十足兒,把這一份份產業看的比命根子還重。
雖然周不凡做了‘甩手掌櫃’,但他卻一點兒也不清閒,因為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的點子、他的主意,雖然族中各個產業的負責人已經學隔個七七八八,但他還是總技術員,隔三岔五的作坊裡就有人找他諮詢。
周不凡趁著空閒的時候,又鼓搗出了一個超時代的大‘殺器’——火藥。
自此,這個時代有了鞭炮,有了焰火,他還在西山腳下,秘密成立了一個火藥作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他都在這個小小的作坊裡忙碌。
一硝二硫三木碳加些白糖大伊萬,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試驗,他終於成功了,最原始的黑火藥用來製作鞭炮焰火,改良版的火藥則用來秘密製作武器,從最原始的火銃開始,逐漸有了火繩槍、燧發槍,二人抬的野鴨槍、銅炮鐵炮也悄悄裝備在了莊牆的碉樓裡。
隨著周家村的出名,本地霸主黑風嶺終於按耐不住了,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晌午,黑風嶺的山匪傾巢而出,氣勢洶洶殺奔周家村而來。
一時間鬧得雞飛狗跳,人心惶惶,村外集市上擺攤的小商小販嚇的一鬨而散,或是躲進了村子,或是鑽入了山林。
好在周家村的民兵們反應速度夠快,早早的關閉了莊門。
隨著吱吱幾聲急促的哨聲過後,一個個訓練多日的民兵迅速爬上了牆頭,端起了弓弩,碉樓裡的二人抬、火槍火炮也瞄準了前方。
待到氣勢洶洶的山匪們靠近,隨著一輪震耳欲聾的轟轟聲,這群山匪徹底被消滅了個乾淨,一個個死的不能再死了,更有甚者,有那倒黴的傢伙,腸子肚子的都被火炮轟了出來,剩下幾個命大沒死的,也躺在地上捂著傷口吱哇亂叫。
趁著這個空檔,周不凡直接帶人殺去了黑風嶺,將留守的山匪殺了一個乾淨,在除去一大禍害的同時,還解救了一大批被山匪強搶而來,長期霸佔的女子。
由於黑風嶺這裡有著豐富的煤礦,周不凡便叫人長期駐守在了這裡,同時僱傭了一批附近的村民在此開礦挖煤,至於那些解救出來的婦人,有願意留在礦上幫忙做事的就留下,沒有願意的就通通送去了各個作坊裡,反正這也是一大批的勞動力呢。
時光如箭日月如梭,一轉眼幾年時間匆匆而過,周不凡也已成了幾個孩子的爹,至於家裡的媳婦兒,嘿嘿,至少有十幾個吧,小三小四小五小十八,各個貌美如花。
周不凡並沒有樂不思蜀,趁著手裡有錢,他在周遭村子購置了大量的田地,兼併了一批又一批的土地,徹底成了當地最大的地主。
這些田地他並不是用來買賣,也不是用來建造工廠,而是僱傭了大批的農人來生產糧食,在這個生產力並不發達的時代,只有糧食才是硬通貨,只有手裡有糧心裡才能不慌。
這一年,先是突然來了一場乾旱,持續的乾旱使得田裡莊稼枯死顆粒無收,山間的河流裡雖然還沒幹涸,但山間地勢低窪,根本不能引流澆灌田地,全靠肩挑手提也是無濟於事,壓根就救不活地裡的莊稼。
一場大旱過後,又一連下了月餘的大雨,之前因為乾旱乾涸的溝溝坎坎的全都淹了個溝滿壕平,更有許多地方發生了水災,江河決堤湖水倒灌,一些地勢較低的村莊鄉鎮化為一片汪洋……
恰逢這一年,邊關局勢惡化,連年的戰爭加上無情的天災,使得各郡縣民不撩生,餓殍遍地,各地更是流民不斷,整個局勢越演越烈,加上官府的強攤硬派,無數的農民起義軍揭竿而起,整個朝堂內憂外患之下,徹底陷入在了風雨飄搖之中。
相對於外面的慘烈情況,周家村這邊倒好了許多,至少不用為了填飽肚子而擔憂,一個個碩大的磚石糧倉裡滿滿都是儲備的糧食,加上週圍的茫茫群山,有著無數的野菜,這邊的人們倒也沒餓著,只是礙於眼前的情況,各家的日子也都相對緊張了一丟丟而已,但至少不用擔心餓死。
礙於時局的動盪不安,周不凡這邊也揭竿而起,不為推翻朝堂,只是為了自保。
此時他的勢力範圍可不是隻有一個周家村了,而是率領著附近十里八鄉的所有村子,周家村只是他的大後方而已。
憑藉著手裡的武裝力量,他很快就統治了整個縣城,又不費吹灰之力統一了整個琅琊地區,直到後來整個天下大亂,王朝潰敗,他都是穩穩的佔據著琅琊這一席之地,任你外面鬧的天翻地覆,琅琊一地卻是民泰安康,一片祥和。
直到後來新的王朝建立,琅琊一地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新王朝畏懼周不凡手裡的火器,不敢派兵攻打,於是下詔大加封賞,又是封侯又是賜爵的,對此周不凡欣然接受,反正他對誰做江山沒有興趣,只要你不來招惹我,我也不會去主動攻打你,如此一來兩大歡喜,避免了再次的刀兵相見。
你做你的皇帝,我做我的大王,你有三宮六院,我有鶯鶯燕燕,彼此相互尊重互不干涉,皆大歡喜,咱們的周大善人更是被後世稱為琅琊王,成為當地一段千古佳話。
本書暫且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