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7章團團圓圓過大年

還真讓草根說對了,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可以命令得動自己。叫人向東,絕對不敢向西。一是自己的兒女,二是自己的領導。

前者是本能和無私,後者是無可奈何。很少有人能夠例外,拗得過自己的兒女和自己的領導。除非不愛自己的兒女,不想在社會上混了。

當然了孝順的人還有三,那就是生養自己的父母。硬要說還有四的話,那就是自己的配偶和兄弟姐妹了。

至於其他的人能平等,互惠互利的話,選擇在一起。不能平等互惠互利的話,大多數人會選擇井水不犯河水,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各人自掃門前雪的樣子。

木根和楊秀珍商討了一個半天和一個半夜,覺得沒必要和一雙兒女拗,也拗不過一雙兒女。所以第二天早晨他們便開著麵包車,從外縣出發,中午時分便到老家了。

“媽,大嫂,我們回來了!”不愧是做過幾十年的生意人,把車停在南坡腳下一邊,木根便和楊秀珍爬上屋來了,見蘭母和黃向月在堂上,還在屋外的地坪上他們夫妻就說了。

“……”,猛然間看見二兒子夫妻出現在門外,特別是二兒媳楊秀珍,蘭母還真有點不適應,甚至是以為自己老眼昏花了。細細看真是楊秀珍了,她又以為是回來押一對孫子孫女走的,因此她木訥得說不出話了。

“哎喲喂,我還講是誰呢,原來是他們二叔和二叔娘回來了!”婆婆啞哦不說話了,黃向月只能開口道!還故意把氣氛弄熱鬧點!

“對,是我們回來了,大哥呢?”進屋坐下木根夫妻便問,黃向月起身邊給小叔子夫妻倒茶邊說:“早起村上有人打電話來叫去寫對聯,他去村裡幫人家寫春聯了。”

“孩子們呢?”木根夫妻接了茶水又問,黃向月說:“剛剛還在家的,現在可能是去圩上耍了吧!”

“媽,大嫂,買得年貨不成?”這次是楊秀珍單獨問的,很顯然她是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鬥不過一雙兒女,回來舉手投降的。

“就臘了些豬肉和風(香)腸,其他的準備明天三十夜上圩去再買!”由於現在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豬不養了,傳統做年貨的工具。如打餈粑,做豆腐,做年糕,做脆果的傢俱都沒有了,要吃什麼,要用什麼都上市場去買了,所以黃向月這樣說。

“奶奶,媽媽(伯媽),看我們一買得什麼回來了?”楊秀珍正想再問下去,蘭盼生,蘭望生,蘭強生,和她的一雙兒女回來了。

五個孩子各人手裡都拿著各種年貨,有雞鴨,有魚肉,有豆腐和餈粑以及糖食果品,有年畫和錢紙蠟燭香。還有給蘭母和黃向月買的禮物,反正是一應年貨都買有,大包小袋拿在手上。

前面說了,平時空日子,不是年節盤古圩上是沒有魚肉賣的。隨著形勢的發展,後來不是圩子也有魚肉賣了。特別是到了現代,不但有魚肉賣了,逢年節還像圩日一樣,天天什麼都有賣了。

“剛剛你們媽(伯媽),還說明天三十晚夜才買年貨,你們今天怎麼就買了?”看著五個孫子孫女拎著大包小袋的年貨走進屋來,並且還有自己的禮物,蘭母心裡非常高興,嘴上卻責問道。

“我們有能力買了,我們買,就不用媽媽(伯媽)買了!從前你們管我們,現在該是我們回報孝敬你們的時候了!”精靈古怪的蘭法生還說小哥蘭強生一句:“今年你沒錢,原諒你了。明年出來工作有餅(錢)了,年貨你得一包到底!”

“好,我一包到底,沒錢再敲你這個小公主一點竹槓!”蘭強生說,蘭法生道:“想的美,人家才不讓你敲竹槓呢!”

“不讓敲竹槓,人家憑什麼一包到底?”

“就憑今年你鐵公雞,一毛不拔!”

“人家都還伸手,拿什麼來拔?”

蘭強生和蘭法生你一句,我一句鬥起嘴來。蘭盼生,蘭富生和蘭望生再又一加入,屋裡好不熱鬧。

一雙兒女至始至終不理自己,木根能忍得,楊秀珍卻不能忍了。故意點起一雙兒女的姓名道:“蘭富生,蘭法生別在那廢話了,收拾你們的衣物跟爸媽回去外婆那邊過年!”

“想去自己去,沒人管你!”蘭富生和蘭法生刀砍斧劈說,對大伯的三個兒女道:“走,煮中午吃的去!”

蘭富生和蘭法生說完,拿上魚肉便去廚房了。蘭盼生,蘭望生和蘭強生,禮貌性地和二叔打一聲招呼,留下雞鴨和其他年貨在堂上也去廚房了。

“大嫂你看看,招呼都打到他們二叔了,對我連嗯都不嗯一聲?!”看五個孩子走了的背影,由於不好意思,還不敢開口和蘭母說什麼。楊秀珍對黃向月說:“空養一雙兒女了,不聽我的話不算,還盡氣我!”

“上樑不正下樑歪,若還不將父母孝,恐怕兒孫照樣行!”大兒媳還沒開口,蘭母便搶先背起老一套俗話來,最後不忘說了一句風涼話:“孫子孫女呀,你們為奶奶爭氣報仇了!”

“秀珍,別說了,答應回來好好過一個年,就歡歡喜喜,在一起過一個團團圓圓的年吧!”看著妻子揚眉瞪眼,準備和自己的母親幹嘴仗,蘭木根勸說道。

“是呀,自從你們走了,就沒回來過過年。都有二十幾年了,一家人沒有在一起吃過團圓的年夜飯。既然回來了,就給孩子們做一個榜樣吧!上樑正了才不至於下樑歪嘛!”黃向月這樣接嘴說,楊秀珍這才不做聲。

“奶奶,媽媽(伯媽)得吃中午飯了,你們快過來吃中午飯吧!”一會兒五個孩子在廚房煮好中午飯了,在那邊屋喊道!

“走,一起吃中午飯去,看孩子們的廚藝怎麼樣!”黃向月說,一手拉婆婆一手拉小嬸子。小叔子木根自然跟後,一起過廚房來吃中午飯了。

“哎喲喂,青如藍勝於藍呀,孩子們煮的菜比我們的強多了!品樣多,色香味俱全!”進到一倒水廚房外間,看見既有酸菜煮魚,又有豬肉黃燜似紅燒,還有豬肉打湯與青菜。碗碗盤盤有五六種菜擺在桌上,黃向月誇張地喊道。

“現在的年輕人,得一個想用兩個,月光一族,沒錢了伸手向父母,當然比我們那一代人強了嘛?”楊秀珍影射似的說。

“叔娘,我們出來工作了,可沒伸手向父母要錢了!還有錢給弟弟和家裡呢,不信你問我們媽?”蘭盼生和蘭望生說。

“你們受教育,不向父母伸手還有錢給家裡。可有的人不受教育,動不動就伸手問父母吶!”楊秀珍的話一停,她的一雙兒女便說了:“誰不受教育,動不動就向你伸手了?!”

“富生,法生,上個月你們不是還叫老爸打錢嗎?”木根點醒道,一雙兒女說:“我們向你,沒向那個人呀!”

“沒向哪個人,她不是你們媽麼?不是伯媽說你們,走上社會工作了。儘量記住自力更生,才能豐衣足食。現在還有父母靠,將來沒父母靠了,還生不生活?”黃向月泛泛地說,蘭富生和蘭法生這才不做聲。

吃罷中午飯,五個孩子又去盤古圩上耍了,蘭母像個娃仔頭似的也跟著一起去。

盤古圩上早已把舊圩亭拆了換上了新圩亭,原來的土瓦片不見了,換上的是琉璃瓦片。周圍的泥巴瓦房也都不見了,換上的是現代化的樓房。各商店門開著,圩亭裡什麼年貨都有賣,也有人來來往往買。

不是圩日勝似圩日,奶奶孫孫在熙熙攘攘圩道圩亭遊玩一陣,又才回家弄夜飯吃。

草根聽說兄弟和弟媳回來老家了,還準備留下來一起過大年。那些要草根寫春聯的人家,要留他下來吃晚飯。他說什麼也不在村上吃夜飯,放下筆洗個手便回來家與兄弟一家相會吃夜飯了。兄弟倆少不了說著思念的話,推杯換盞了。

一夜無話,很快就到了第二天。吃了早飯一家人便開始做準備弄年夜晚餐了,還作了分工。

黃向月,木根夫妻與三個女孩子負責弄吃的。草根和兩個男孩子則負責寫春聯,貼春聯,貼門神,貼利息。

下午一家大小還都去給蘭父掃墓上了墳,回來又才弄夜飯。

大家在廚房裡一起忙碌,女的灌豆腐圓,包餃子。男的弄雞鴨魚肉,蒸蒸煮煮,或黃燜,或爆炒,或煮湯,弄上十大碗。

端到堂屋上,高桌擺起,圍坐著吃個團團圓圓的年夜飯。

八點鐘以後看春節聯歡晚會,十二點了燃起炮竹煙花送舊歲近新年。

初一早起,由草根和黃向月帶頭,木根夫妻和孩子們跟後,都來給蘭母拜年。

正月初二蘭秀根再帶著丈夫林冬福,兩個兒子和大兒子帶回來的那個姑娘,一起回孃家給蘭母拜年。三家大大小小十幾個人歡聚一堂,草根的家就更加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