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章 呆子楊一碩

楊父楊母連著生育好幾胎不是流產了,就是生下來就死了。直到四十歲這年,生下楊一碩才得以養活。夫妻倆對這個老來子是百般的疼愛,希望兒子長大以後不那麼辛苦,能成為一個吃文化飯的人。聽人家說大學上去還有碩士,於是就給兒子取名叫楊一碩了。

楊一碩從小就熱愛讀書學習,小學一年級期終考試就得語文,數學雙百分了。之後各個學期期終考試語文數學都是滿分,一直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

可惜的是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取消了考試製度。和那個年代的大部分學生一樣,認為讀書無用,也就沒心思學習文化知識了。

雙河開門辦學,草根以文章書法贏了縣中。為學校和班級贏來了榮譽,老師和同學對此大加誇讚。想起自己也不笨,於是楊一碩開始認真讀書學習了。

高中畢業回鄉了,楊一碩仍堅持讀書學習。出集體工回到家裡便一頭扎進房裡看書學習了,晚上一般也不去哪裡,像個姑娘一般躲在房裡看書寫字。為了把字寫又快又好,他抄字典,抄詞典。所以恢復高那年,他考了個全縣第二。和草根一樣因為好高騖遠,與柴時雲幾個縣中學生賭氣填寫高考志願,最後是名落孫山了。

高考落榜了,楊一碩原是打算複習再考的。一天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篇介紹一個作家成才經歷的文章。他讀完文章覺得和自己的經歷很相似,心想人家能成作家自己為什麼不能?於是就不復習高考了,做起作家夢來。

他試著寫了一篇短小說往報刊雜誌上投,沒想到很快就收到錄用信了。再寫第二篇,第三篇都被錄用。楊一碩也不參加高考,專工寫起小說來。

可是寫了一兩年的小說並沒有成為作家,楊一碩認為是寫短篇小說之故。便棄短篇小說不寫,開始寫起長篇小說來。由於是閉門造車,社會都改革開放了,他還在寫歌頌農業學大寨的長篇小說。所以稿件投寄出去都被退了回來。

看著兒子天天關門在房裡寫寫畫畫,顧不上吃飯,顧不上睡覺。整日工不做,沒日沒夜地熬著。楊父楊母忍不住就說了:“兒呀,你不寫寫畫畫,也寫寫畫畫這麼多年了。一點作用都沒有,也老大不小了,要不別寫寫畫畫了,找個姑娘成個家吧!”

“別來煩我,在未成為作家之前,兒子是不會考慮結婚的,你們就死了這份心吧!”楊一碩意志堅定地說。

“作家是那麼容易做的嗎,你講你事情不做事情,吃的用的都靠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也是快奔七的人了,還能管得了你幾年?”

“嫌吃你們的是吧,那我走好了!”

“你個不孝子,講點講不得,想走你就走吧!”

“走就走,誰希罕住這!”楊一碩拿兩個袋子,捐起自己的書紙筆墨和衣物真的走了。

楊母要攔兒子,楊父說:“別攔他,看他能堅持幾天。沒吃的沒用的,他不跑回來到哪去!”

丈夫這麼一說,楊母也認為兒子犟不過肚子,人是鐵,飯是鋼,肚子餓了,兒子不回來,還能跑哪去?也就沒攔著兒子,任由楊一碩走了。

呆子就是呆子,又倔又犟。楊一碩出來在村側一個坡上就地砍竹子,割茅草搭蓋起一個野雞廠,硬是不回家。餓了就出來找點東西吃,不餓就在廠裡寫他的小說。

這個世上只有強過父母的兒女,就沒有強過兒女的父母。楊一碩十天半月不回家,得知兒子在村側坡上搭廠住,肚子餓了就去搞人家的東西吃。怕兒子禍害別人多了,會惹起眾怒,於是楊父楊母便服軟親自去勸兒子回家了。

楊一碩堅決不回家,總不能讓兒子餓死呀?於是楊母隔不幾天就給楊一碩送吃的用的了,俯首甘願做個兒子奴。

楊一碩用了三個月時間寫成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就投寄出去。稿件很快退回來了,他把小說改成電影文學劇本,再次投寄出去。不過他換一家雜誌,電影文學劇本又被退稿回來。他又改回長篇小說打算再投寄出去,一想他覺得還是找幾個本地文化高的人士看一下,再才投寄出去比較好。於是楊一碩就拿著自己改寫成的長篇小說到處尋人看了。

這天吃罷早飯,楊一碩就拿著自己寫的長篇小說,打算過河到縣文化館找人看了。他出來到東岸村岔路口,正好遇上回家的草根。喜道:“老吵,終於遇到你了!”

“是呀,我們終於又見面了!”見到楊一碩,草根也很高興。問:“你這是去哪?”

“文化館,不過遇上你,人家不去了!”楊一碩說了,從背後拿出藏著的一本稿紙道:“我寫成一部小說,你得幫我看,提個意見!”

“我怕是沒那個文學水平,還是拿去縣文化館找那些專業的老師好!”想起蘆福生說過的話,草根推辭道。

“你沒水平誰有水平,在學校就不說了。你講你畢業回來寫過多少文章被錄用過了,別以為我不知道?那些大作,人家都看過呢,寫得真好。不準推,他們要看,你也要看!”

楊一碩說個沒完沒了,不斷有人經過往這看。草根說:“路上怎麼看?”沒想到楊一碩抓起草根說:“走,到我那裡去。正好有一半還在家裡,一起看!”

對方抓著不放,推不脫,草根只得跟著楊一碩走了。

前面說了楊一碩的村子在東岺腳下,名叫東坡村。走到東坡村,楊一碩左轉向一處土丘走去。遠遠看見坡中有一個竹籬茅草房,他指著說:“那就是人家的陋室了!”楊一碩隨口吟起劉禹錫的陋室銘來!

因為聽蘆福生說過,草根也不多問了。到茅舍外,楊一碩拿鑰匙開門進去,草根也跟著進去了。

茅舍有十多個平米,舍門左邊有兩個簡易灶,灶上放有飯鍋和菜鍋。右邊放有一個盆一個桶,再過去就是一個通鋪了。

通鋪佔了整個茅舍的大半,鋪上除了蓋的和一堆衣服以外,全都是書和稿紙。楊一碩進茅舍了,把手稿放鋪上。爬上床,推開裡邊一個草窗,有光進茅舍來一下亮堂多了。

“上床看稿,還有一本在這。”楊一碩說,把另一本稿紙也拿了來,推草根上床。既來之,則安之,草根也就爬上床看楊一碩寫的小說了。

楊一碩揭開床邊一個小壇看沒米了,說:“老吵,你在這看,我去去就回!”說完就走出茅舍,不用問就是去拿糧食了。

貓一眼楊一碩走出去的背影,草根想講點什麼,想想他又不說了。

楊一碩的小說分上下兩冊,書名叫《龍山春雨》。草根拿來第一刪開啟第一頁,便見滿紙字跡工整,全是行楷字型,如字帖一般清晰,不能不說楊一碩在書寫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一陣腳步響,楊一碩肩背一小袋米,手拿一把菜回來了。放下米和菜便問:“老吵,看完一冊了?”

“老兄,十幾二十萬字一冊吶,你才去幾久,就問看完一冊了?”

“那看了幾多?”

“兩三章!”

“怎麼樣?”

“還可以,你這字是越寫越漂亮了。”

“沒有你寫的字好,內容呢,提提意見?”楊一碩先謙虛後催問。

“還沒看完怎麼提?”

“那你繼續看!”一個老婦人手拿一小塊肉走了進來,楊一碩說:“媽,叫你別來,怎麼不聽啊?”

“你爸進城買得肉,拿些來給你,天天吃青菜,又熬夜,哪天路都走不動咯!”看床上躺著個人,楊母說:“來客人了,也不講,媽好多拿點吃的來!”

“媽,我同學!”

“同學也是客人嘛,這廠怎麼煮,怎麼睡啊,要不叫同學去家裡吧!”

“走吧,走吧,別說了!”楊母叨叨不停,楊一碩一臉的不耐煩。得母親就往外推。

“就知道攆媽走,你不講究,同學也不講究嗎?看這野雞廠似的,怎麼吃怎麼睡?兒呀,跟媽回去吧?別在這住了。”

“寫不成書,兒子是不會回去的!”楊一碩邊說邊推母親往外走:“走吧,走吧,別在這吵耳了!”

“你呀,你呀,怎麼這麼死心眼!”楊母叨叨不停,還是出門走了。

草根想插嘴都沒法插,心想,都快奔七的人了,還要耕田種地,找錢找米來供養楊一碩這個老來獨生子。這個獨生子還不領情,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把母親推出門了,楊一碩開始煮飯煮菜。他先去一側的溪溝邊打水,拿回來邊洗米洗菜邊問:“老吵,看完一冊了?”

“沒有,哪有那麼快,還催,人家更難看完了。”草根說,還真像蘆福生說的遇上這樣的同學真是頭都大。

“好,人家不問了,你看!”楊一碩說,還真的不催了。做飯煮菜好了叫草根起來吃飯,楊一碩也不說小說的事了。只是在吃罷飯了,叫草根快點上床看他寫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