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拳功?
盤龍鎖!
李青山挑眉,上一次從《太祖長拳》推演出了《鎮山拳》還能理解,這一次從拳法推演出一門鎖功是什麼鬼?
難道是讓我鎖著敵人打?
他搖搖頭,將腦海裡冒出來的奇怪想法驅逐,原地起身感受現在的實力。
淬體九重,成了!
短短几個呼吸不到的時間,他就從淬體七重,提升到淬體九重,此等速度可謂前無古人。
淬體境界是個打地基的過程,往往需要武者進行大量的沉澱,才能在往後的武道之路上越走越遠。
因此許多人武道修行速度初期並不顯著,到了中後期才會體現出各自的不同,有人根基紮實,一日連破數個境界,也有人根基虛浮,十幾年難以破境。
李青山現在的修為,全靠兩門武學堆起來,從普通青壯到九重武學,中間沒有任何沉澱,升級都是眨眼的事。
略微熟悉新的力量後,李青山心裡不由產生了困惑。
他隱隱感覺,鐵拳功完全能把自已推到淬體十重,甚至是十二重,現在卻卡在九重不動彈。
滿腹疑惑,看向空空如也的練功房,他打算找門主詢問一下。
洪熙元即便修為低,只有淬體五重,但見識肯定比自已強。
於是,李青山在演武場找到了正在活動筋骨的洪熙元。
洪熙元停下慢悠悠的動作,扭頭看向李青山,“師弟這是又突破了,比剛入門的時候更強了?”
李青山沒有隱瞞,他點點頭承認,同時發出疑惑,“師兄,我到了淬體九重,為什麼感覺被卡住了,沒辦法繼續提升?”
淬體九重?
洪熙元轉過身,他記得李青山剛入門的時候,還只是淬體七重,兩人之間僅差兩個小境界,如今都到達九重,難道是什麼特殊的血脈體質嗎?
他看向李青山的眼神中,多了喜悅的神采。
“師弟可知,武道第一境淬體,每一個階段都有所不同,而九重到十重之間,便是一道坎。
淬體十重,又名煉髒境,指的就是鍛鍊臟腑,而鍛鍊臟腑,無非各種大藥,僅靠武學的提升,是難以達到的。
我雖然沒有到達過這個境界……這樣,你隨我來,我口述不如你自已領悟。”
洪熙元把李青山領到書房,從一處暗格裡拿出一本小冊子遞給他,“這是第一代門主的修煉心得,你可以好好看看,畢竟現在的你,境界已遠超過我。”
李青山沒說什麼,接過的時候一臉鄭重,原本以為自已加入破落門派,嫖到武學就考慮遠走高飛,到縣城裡發展,現在看來自已加入的鐵拳門還挺靠譜,連珍貴的祖師手札都交給自已翻閱。
恩怨分明,這是他的行事準則。
鐵拳門如此待他,幫一把也不是不可以,就當償還這份恩情。
他記在心裡,默默翻開初代門主的手札,仔細閱讀起來。
手札共分為三個部分:境界感悟、拳法感悟、修行感悟。
簡稱感悟三篇。
裡面對於第一境和第二境有詳細的標註。
李青山大致看了一遍,就將注意力放在淬體九重到十重的突破上。
淬體七重到九重,又叫筋膜境,這一階段就是鍛鍊筋膜,提升筋膜的耐受程度,他現在已經是筋膜大成,身體力量能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李青山修煉的兩門拳法都是內外兼修的法門,產生的內力自然有對筋膜的錘鍊,隨著功法的提升,皮肉、骨骼、筋膜都在內力的作用下變強,才能發揮出《鎮山拳》的千斤巨力。
但臟腑脆弱,如果搬用內力鍛鍊的話,輕則重傷不進,重則當場臟腑破解而亡,這條路基本上行不通。
因此必須使用大藥輔助淬鍊,進一步增強臟腑效能,從而突破到臟腑境。
臟腑之上,便是洗髓境,這個暫且不提。
李青山的重心落在兩個字上——大藥。
什麼才是大藥?
難道是名貴藥材嗎?
他不由發出疑惑。
等待在一旁的洪熙元早有所料,知道他出身偏遠村莊,可能對這些東西不瞭解。
他耐心解釋道:“大藥,並不是指某一種藥材,而是藥材配置而成的丹、丸、膏、散,用來輔助淬體效果極好。
鐵拳門曾經也有相關的大藥配方,可隨著三代門主失蹤,連同絕技一起遺失,這也導致鐵拳門就此衰落。
唉,淬體若沒有大藥輔助,就只能靠水磨功夫,要不然鐵拳門也不會沒落至此。”
洪熙元不過二十出頭,接手門派以來,心力憔悴之下漸生華髮。
李青山聞言若有所思,他想起當初李懷義送給自已的壯骨散。
“師兄,壯骨散算大藥嗎?”
“算,只是最尋常的大藥,在淬體六重以前使用,確實對修行有幫助,到了淬體六重,也就是煉骨大成,收效就微乎其微。
你現在的情況,想要突破到淬體十重,就必須服用大量的鍛腑大藥。”
洪熙元頓首,話鋒一轉,繼續道,“現在的鐵拳門稱為家徒四壁也不為過,無法提供你需要的鍛腑大藥。
不過,我可手書一封,師弟你可以前往縣城……縣城裡有不乏鍛腑大藥,獲取的途徑也比鄉鎮多。”
確實,要想獲得大藥,就必須往武人聚集的地方走。
李青山尚不知這方世界的上升渠道是否堵死。
單看沒有大藥就能卡住武道境界,上面若想要把持,普通武人斷然沒有出路可言。
看著手裡的冊子,他第一次對未來充滿憂慮。
他原本以為身懷武學推演面板,只需要將武學熟練度提升上去,武道境界就會跟著蹭蹭往上漲。
沒想到光學武還不行,必須配合相關藥材,才能穩步推進修為增長。
這就像靈氣修仙一樣,熟練度只是你對武學的掌握程度,具體提升修為,還需要吐納靈氣,一步步提升。
一想到這些,李青山剛鬆弛下來的精神,再次緊張起來。
“眼下,只能這樣了。”合上手札,裡面的內容他了解的差不多,剩下的就是慢慢實踐。
洪熙元收藏起手札,當即也不拖沓,走到書桌前開始寫信。
“我現在給你寫一封信,拿著這封信,到了縣城就尋開陽武館的牛副館主,他那裡有獲得鍛腑大藥的門道。
可惜門中落魄,若不然直接就能發給你。”
李青山對此倒是不在意,自已初來乍到什麼都不懂。
頭一次聽說鍛腑大藥的事,正愁要怎麼搞到手。
師兄立刻就給他介紹門路。
對他可謂竭盡心力。
此等知遇之恩不可不報,眼下他就有報恩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