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幹回老本行嗎?這倒也許是一個相對不錯的選擇?
在還沒有進入市場還是單純的時候,搞錢都是靠筆桿子混點錢花花。
寫了本小說還是賺了差不多小十萬塊錢稿費的。
好像少了一點?
價效比不是很高。
那文抄公安排上?
14年15年附近什麼書火來著?
是不是要來個我陳仙師一生行事,何須向人解釋,直接證道。
當年印象最深的新人王。
印象中這好像是16年最火的。
之後幾年還有什麼比較火?
各個序列的晉升途徑有哪些來著?魔藥的配方都是啥來著?
記憶也有些模糊了。
看的時候很爽,帶勁,一比一想要復刻那真是想都別想。
畢竟咱也沒有文抄公系統。
更何況文抄公也不是那麼好做的。
陳浪本身當過寫手,比較有底線的,做人做事要對得起天地良心,別人的創意隨便剽竊可是要遭天譴的。
除此之外,讀者的口味喜好不可捉摸,就像是就像是市場先生不可捉摸,時間點不對,該撲還是撲。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爆火的書和市場妖股一樣,有時候就是應運而生。
地瓜法師放現在寫出來還能火麼?顯然不能。
妖股是可以人為造出來的嗎,當然也不能,除了人和還得要天時地利。
最關鍵的一點。
寫書要時間,發文要時間,簽約要時間,上架要時間,發稿費還要時間。
真等第一筆稿費下來,也不知道要到什麼時間點。
一個個計劃在本子上被寫上,然後又被斜槓劃去,被否決掉。
就在陳浪還在筆耕不輟,不斷思考的時候,他忽然停了下來。
他意識到自己當下的的情況排查似乎還不夠全面。
忘了點東西。
比如盤點自己當下的個人資產。
陳浪的目光停在了擺在桌上的鑰匙鏈,上面有兩把鑰匙,一把家裡的,一把學校的。
小的那一把是寢室儲物櫃的鑰匙,寢室裡一人一把,鎖點貴重物品,畢業了還得還給學校。
櫃子裡能有奇蹟嗎?
陳浪都不太記得自己放了什麼東西了
很快,他從床鋪上離開,站起身。
輕手輕腳地走到了寢室的角落,那擺著一個巨大的立式灰色鐵櫃,鐵櫃被分為多個隔間,每個櫃子左上角還用紅白色的貼紙貼了每個人的名字,都掛著一個鎖頭。自己的那個櫃子上,鎖頭還生鏽了。
他緩緩的,拿出鑰匙。
插入鎖孔,扭動。
咔的一聲,開啟。
只見櫃子裡靜靜的躺著一個棕黃色的皮製錢包,旁邊還擺著個極其古董的小靈通。
無視了那臺古董手機,陳浪的目光鎖定在錢包上,陳浪一看見就想起來,這個錢包是他爸不用的,送他了的小玩意兒。
直接把錢包拿出來,直接翻開,夾層裡面有著一張出入卡,一張自己的身份證,一張學校附近理髮店的vip卡,還有幾張紅色鈔票。
陳浪拿出來清點了一下。
一、二、三、四、五。
嗯剛好六張。
嗯,這個時間線剛好夠個網站全勤。
更清晰的記憶開始浮現在自己眼前。
這對如今的自己算一筆鉅款了。
陳浪的記憶更加清晰起來,自己高中時期的生活費標準,
和大學按月發放不一樣,陳浪的生活費是按周發放的。
他是本地人。
每週可以回一次家。
線上支付還沒有後世如此普及。
不存在打錢生活費這一說,陳浪的父母給的生活費都還是以現金結算,學校裡的絕大多數地方可以用現金刷卡混用,但食堂只能刷卡,還得去充值處去專門給卡充值。
一週的消費標準大概是150元。
早餐算三塊不等,中午下午食堂吃一餐都是6塊近20一週五天半,排除偶爾宵夜加餐情況,大概還能多五十塊。
偶爾買點零食,還有車費,也夠用了。
沒什麼不自在的,當時的陳浪是比較滿意的。
絕對夠用了。
其實他們班上,家貧且學習好的不在少數,更節約的陳浪知道幾個,一百塊過一週也不是什麼難事。
當時是按周給的,一週一百五,六百塊,就是完整的一個月標準的生活費。
而且這時候,自己的飯卡里應該還有錢。
今天是週一,如果是週週花光的標準,自己現在最多有150塊,那這些錢的存在說明,這都是曾經的自己摳著牙縫攢出來的。
為什麼攢錢?
陳浪隱約想起來了一點東西,這時候下意識的身前往書桌裡櫃子裡摸了摸,從裡面掏出來一個黑色扁平的長方體機器.....
想起來了,當時他是為了換個好用點的mp4。
有時候記憶需要一個簡單的引子,塵封的記憶便恢復得一發不可收拾。
自己眼前這個玩意兒,是一款極其極其落後的mp3,看小說的時候一次只能翻兩行,並且太大的txt文字打不開,還得自己先在電腦上手動分割到500k以下,轉到mp3才能在上面開啟。
按下按鈕開機後,陳浪東按西按了幾下,然後下意識的開啟了盜版的txt格式的電子書。
一本小說的簡介頓時映入眼簾。
妖魔中的至高無上者,名為“大聖”......
呃......
看見這個簡介,陳浪實在是有些唏噓。
十年之後,還是沒能看見主角到九天之上和牛哥並肩作戰。
令人感嘆。
除此之外其他的儲存空間就是十幾首歌,由於容量不夠大,每週還得刪刪減減人工增補迴圈。
......
就這樣,這筆錢的來源也全想起來了。
來源不明是不能亂用的,如果是補課費校服費之類的,到時候要交了,沒錢給,拆東牆補西牆也是巨大壓力。
重生一把,啥錢沒賺到,先給自己整了一出“次貸危機”,那場面真是太美,點都不敢看。
幸運的是,現在可以確定這是曾經的自己從牙縫裡面扣出來,攢的錢,不在家長視線之內,可以隨意支配。
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600塊錢,對現在的陳浪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這是當時的撲街作者,在某某中文網一個月的全勤。
一個普通高中生一個月的生活費。
向下可以去換個還湊活的mp4,改善一下自己的小說閱讀體驗,可能還有剩。
加點錢可以買一臺最新的紅色系列粗糧手機。
對於學生來說貴一點的零食。天天吃不帶重樣的。
也可以趁著活動去充網費,充值贈網費的時候,多上幾百個小時的網。
可以買雙還不錯的運動鞋。
聽上去都是很美妙的選項,至少對當時的學生來說,足夠小小的奢侈一把。
但是一旦維度變化。
進入資本市場那又是什麼標準?
不考慮st,股市裡當中。
600塊,只能買到最便宜的一些銀行股票,或者港口類股票。
一兩手,兩三手,然後呢?
沒人然後了,在當前這個行情,這種低價股的分時又被叫做織布機,一分錢可以玩一天,幾乎毫無波動。
期貨市場裡,連最便宜的種類之一,玉米也開不了一手。
而且生活費的錢全部進去了,自己在學校吃土嗎?
想想都頭皮發麻,當資金量小到股票期貨連一手都參與不了的時候,確實是沒有意義的。
說多很多,說少那是真的少,只是看什麼觀察維度,一切盡在級別當中。
資本市場幾百萬幾千萬進去都不見的能掀起一個水花想更不用說自己還少了個萬這個單位。
這六百夠幹個啥,怎麼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通訊工具是一定要有的,哪怕只是暫時的。
很好,可支配資金又少了不少。
但越是困頓的局面,越是能激發人的潛能,陳浪的筆速越發快了起來,繼續列舉出可能,繼續劃掉。
陳浪在第一張紙的最後一片空白處寫了一句話——知識就是力量。
沒有被劃掉。
陳浪凝視著這句英國巨佬培根的名言。
一個初步的計劃漸漸在腦海中浮現,脈絡骨架清晰可見起來。
最後一句話,沒有寫在紙上,而是默唸了一遍。
最大的槓桿,不是什麼背了六個錢包去買房,背上三十年的債務,也不是幣圈隨處可以見到的什麼百倍合約
最大的槓桿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