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章 諾魯孜節

不久,雪停,即將進入三月。

李異提醒郭正亮注意河道冰凍情況,一旦陸路冰雪開始融化,隨時準備更換運輸方式為駝拉或馬拉木輪車,以確保物資順利運送。

同時,阿拉木來信提及,二旬後便是諾魯孜節,讓大家回樓蘭城過節。諾魯孜節,也被稱為“開春節”或“年頭節”,通常在春分前後,意味著新的一年開始了。

諾魯孜節來臨之際,樓蘭城內洋溢著濃厚的節日氣氛。街道上,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打掃得乾乾淨淨。樓蘭人穿著絢麗多彩的衣裳,面帶微笑地忙碌著,為節日做著最後的準備。

李異和翰漠在節前趕回樓蘭,隨行的山國朋友們則繼續前行,他們也要趕回庫魯克塔格與親朋們共慶節日。中途,他們第一次入住烽燧沿線的驛站。令人驚喜的是,王奎居然成了驛丞,負責管理這間驛站。

快到樓蘭城時,一陣歡快的鼓聲傳來,一群當地的青年在城門敲打著鼓,跳著歡快的舞蹈,越來越多的樓蘭人加入跳舞的行列。

翰漠迫不及待地跳下馬背,拉著李異飛奔過去,加入了歡慶的隊伍。緊接著穆薩拉著莎莉婭、王蘭拉著阿依慕也加入跳舞的隊伍。王蘭不時地望向城門下,那裡艾山在當值,他微笑地回望著她,並帶著守城士兵們拍手擊打著節拍,為族人們助興。

託婭帶著族人旁觀喝彩,她在等著哈桑前來一見,之後便要返回山中。

當眾人回到家中,阿拉木滿面笑容地擁抱每一個回家的人,隨即吩咐僕從去通知妮婭。

大兒媳阿夏和二兒媳瑪依則忙碌著吩咐僕從們清掃院子的殘雪,並在四周燃上篝火,中間擺上一張長長的宴桌。等著妮婭到來後才開始端上食物。

屋外傳來熟悉地喊叫聲,“快!母親,快來!”已經三歲的哈斯木率先衝進院子。李異早已知曉是弟弟回來了,他趕快跑出自已的房間,衝到院子,一把抱起哈斯木,親親他的小臉,舉起他往空中拋扔,隨即又接回,逗得哈斯木咯咯直笑,不停地叫著:“還要,哥哥,還要高高!”

妮婭身著大紅長裙配金飾腰帶,帶著兩個女僕,手裡拿著大包小包,跨進院子。李異忙放下哈斯木,上前來幫她。母子二人相見又是一番親熱。

次日黎明,阿拉木早早起床,在寬闊的大院中點燃一堆松柏樹枝,樹枝冒出嫋嫋青煙。這時,大兒子塔伊爾、小兒子託乎提也來到院裡,幫著他抽出一根冒煙的松枝橫在牲畜圈門口,隨著畜群一一透過“煙門”,他們口中唸唸有詞,祈禱著新的一年裡,這些牲畜能夠膘肥體壯,迅速繁殖。

妮婭穿戴整齊,來到廚房幫著嫂嫂們烹製“諾魯孜飯”。她們先將粟米、黍米、大豆放在陶釜中熬煮,等到綿軟時,再加入葡萄乾、巴達木,牛蹄筋、羊頭肉和醃製的蔓菁蔬菜,最後進入鹽等佐料進行調味。期間要不停地攪拌,最後熬製成稠粥。

晚輩們感覺到節日的氣氛,早早起床,穿上色彩鮮豔的新衣,來到院中,自覺地從阿拉木身邊走過。阿拉木舉著冒煙的松枝在每個人的頭上轉一圈,祝他們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樂。隨後,他們接過諾魯孜飯,開始喃喃祈禱,感謝上天賜予食物,新的一年裡家庭和睦、五穀豐登。飯後家家戶戶開始了串門拜年的傳統活動。

阿拉木帶著眾人先去了王貴家。一為拜年,二為商議小輩們的婚事。阿拉木提出哈桑、艾山與郭二的婚事同時舉辦,讓王蘭先住到妮婭出嫁前的閨房。但王貴卻堅持郭二隨自已一樣,夫從妻居,在自家完成婚禮儀式,並居住在自已家中。而王英則前往阿拉木家,與艾山進行婚禮儀式。阿拉木欣然應允。最後確定把婚期定在了十日後,諾魯孜節的最後一天。

李異派僕從去驛站,送信給大將軍,邀請他來樓蘭城赴喜宴。

趙嬋在無聊的長途跋涉中,跟隨常玉練起了天下獨門的劍法。常玉原本以為趙嬋已十歲,根骨漸已成型,練她的劍法難有大成。但是在考察了趙嬋的身體素質後,欣然同意正式收徒。

為此,楊瑛特意在經停金昌縣時,為趙嬋舉行了拜師儀。她早已得知常玉師從天下第一劍術世家,知道這是求之不得的機會,便積極促成此事,使趙嬋成為常玉名正言順的徒弟。

趙嬋接過母親準備好的厚重紅包和投師貼,雙手遞給了常玉,改口稱呼,“師父在上,請受徒兒叩拜!”

常玉面不改色,端坐上座,接受了趙嬋叩頭三拜。最後趙嬋敬了茶,拜師禮結束。

趙安邦趴在兄長趙安國耳邊,悄聲低語:“兄長,小妹的師傅真有那麼厲害嗎?”趙安國斜他一眼,“你平時就打不過小妹,以後只怕更加打不過!”趙安邦忙為自已辯解,“我那是讓她!”

次日起程後,趙嬋便不再有馬車坐。常玉讓她跟著馬車跑,她則騎馬護在身側。看著馬車漸行漸遠,趙嬋急道,“師父,母親他們都走遠了!我能不能騎會馬?”

常玉板著臉,“你母親既讓你拜我為師,就得嚴格遵循師門的訓練方法!現在雖已看不見車隊了,但等他們中途休息或晚間投宿時,你自然就趕上了。”

“啊!”趙嬋大叫出聲。

“快跑!再拖下去,就是半夜才到了!”常玉加快了馬速。趙嬋一聽,不再說話,提著一口氣跑了起來。

楊瑛心裡著急,但卻不能出爾反爾。拜師前,是她提出嚴加管教,一切遵照師門規矩。這才第一天就開始反悔和心疼,她這大將軍夫人自已也過不去這一關。

於是,她命趙安國兄弟倆,下馬等在路邊,等趙嬋追上來,陪著她一起跑。

夜晚降臨,常富、竇天偉、花容分段站在路邊接應三兄妹,陪著他們跑到客棧。

次日,常玉棄馬坐車,在車中為趙嬋講解師門劍法精義,並劃指為劍演示劍法,回答趙嬋的疑問。到達客棧後,再以劍演示一遍。令常玉欣慰的是,趙嬋冰雪聰明,當日所教當日必領會慣通,是習武的奇才。其間還會穿插一兩招由刀法演變而來的自創劍招,常玉忍不住會拔劍與她對練。

隔日,又是追趕馬車奔跑的一天。如此迴圈,漸漸地,三兄妹已能與馬車同時跑到客棧。晚上,趙嬋還有空在院子裡與常玉對練一會劍術。

就這樣,一行人沿著祁連山腳策馬賓士,所過之處,塵土飛揚。

陽光透過雲層,斑駁地灑在蜿蜒的山路上。趙嬋跟跑在馬車後,望著遠處的山巒,心中默揹著昨日學的劍法,還不時伸手比劃一番。

途經一處山谷,山谷兩側,峭壁高聳,林木茂密。楊昭騎在馬上,眉頭緊鎖。他感覺到了一絲不尋常的氣氛,憑藉臨戰經驗,他感覺到這山谷中似乎隱藏著某種危機。他轉頭對後面喊道:“大家小心,這山谷有些不對勁。”

聽到楊昭的警示,眾人都提高了警惕。楊昭並未勒令車隊停下,反而催馬快速前行,想盡快透過這片山谷。

正當車隊行至山谷深處時,突然從山谷兩側的樹林中傳來一陣喧囂。一群土匪吶喊著,揮舞著刀槍從樹林中衝出,他們面露兇狠,口中呼喝著:“留下財物,饒你們不死!”聲音在山谷中迴盪,餘音不絕。

楊昭見狀,立刻策馬衝向最近的土匪,手中鐵槍如龍出海,直刺敵人要害。他的動作迅捷而果斷,瞬間便放倒了幾名土匪。他心中暗自冷笑,這些土匪自已倒黴,找上了硬點子。他轉身直奔土匪頭子而去。

竇天偉的魔王棍則如狂風驟雨般砸向土匪,打得他們措手不及。常富的羅漢拳更是威力無比,但凡與他過招的土匪都鼻青臉腫。

女眷們下了馬,拿著武器守在車邊。花容手持紅纓槍,緊盯四周,一旦有賊人靠近,她第一個就出手。另一邊楊瑛手持雙刀巍然站立,二子手持未開刃的刀,躍躍欲試,被她喝止住。她後悔還沒給兒子們的刀開刃。

跟在最後的常玉,一把拽住趙嬋,解下自已的佩劍遞給她。“拿著,找幾個賊人練練手,別傷了自已!”

趙嬋興奮地接過劍,挽了個劍花直衝前方。

攔住後方的土匪,紛紛嘲笑道:“哈哈,一個小女娃也敢來送死!”然而,話音未落,一名土匪已被趙嬋的劍尖挑破手臂,他大叫一聲,數名土匪圍了過來。趙安國見狀立刻衝了過來,揮刀砍向其中一名土匪。他的刀雖未開刃,卻是力大無比,“噹”一聲盪開了一名土匪的大刀。土匪“咦”了一聲,不敢大意,重新聚力再揮砍過來。

趙嬋憑藉著靈巧的身法在土匪攻勢中穿梭,劍法犀利,每一劍都直指土匪的要害,逼得土匪紛紛撤退。她趁勢拉回趙安國,讓他回到母親身邊。

常玉快速飛身上車,取出隨身攜帶的篴。這是一種硬竹製作的七孔樂器。能稱得上劍術世家的門庭,絕不僅僅傳授劍術一道。她變篴為劍,連削帶打,掃落圍在趙嬋身邊的幾名土匪,留了兩名給趙嬋喂招。

楊瑛、花容緊張地觀察著戰局,準備在必要時出手相助。然而,看到常玉出手,片刻間就打倒一片土匪,頓時放下心來,只專注看著趙嬋對戰剩下的兩名土匪。楊瑛暗自吃驚,女兒的劍法竟進展如此飛快,當真是名師出高徒!

趙嬋吃虧在力氣小,劍招不能出老,否則自身破綻太大,難以自救。但她這段時間以來的奔跑,使她的身法無形中變得飛快且靈巧。藉著未老的劍招,她出其不意地飛出一腳,踢在土匪胯下,順勢一劍又刺中另一人。在常玉“撲哧”忍俊不禁地笑聲中,結束了戰鬥。兩名土匪看著大勢已去,不敢戀戰,倉惶而逃。

此時,楊昭、楊映、竇天偉和常富也已將土匪們打得七零八落,土匪們紛紛潰敗,四散而逃。眾人怕土匪去而復返,搬來救兵,不敢停留,騎上馬趕著車快速前行。

趙嬋依然徒步跟跑在後,興奮得小臉通紅。常玉邊走邊為她總結剛才對戰的要點。

穿過山谷,繞過一座山峰,便到了酒泉郡天依縣,他們決定在此休整兩天。常玉要幫趙嬋選配一把劍。拜師是臨時起意,沒來得及準備趁手的劍。經過昨日土匪劫道,常玉覺得再不趁手的武器聊勝於無,該為徒弟選一把劍先用著。楊瑛也下定決心,要為兒子的寶刀開刃。

天依縣的街道上,隨處可見身著甲冑計程車兵在巡邏。為了不引人注目,楊昭陪同楊瑛、常玉上街尋找鐵器鋪,其餘人留在客棧中休息。

三人轉過一個街角,一家鐵器鋪映入眼簾。鋪子的門楣上掛著一塊斑駁的木頭招牌,上面寫著“李氏鐵鋪”。

“就這家吧,”楊昭提議,“看上去像老字號。”

他們走進鐵器鋪,店內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鐵器,從農具到兵器,一應俱全。店主是一個黑塔般的魁梧大漢。見到進來的三人氣宇不凡,特別是眉清目秀的那位青年公子。他馬上迎了過來,說道,“三位貴客,裡面看看,需要什麼儘管吩咐!”

楊瑛率先開口:“東家,我這有兩把刀需要開刃,今日能完工嗎?”

楊昭連著刀鞘一同遞上。

大漢東家拔出刀一看,喝了一聲:“好刀!”楊昭微笑點頭,“刀身是加了隕鐵打造的!開刃後鋒利無比!你須得好好打磨,不可毀了這刀!”

“貴客說的極是!放心吧,定能令貴客滿意!”大漢喚出自已的兒子在邊上伺候著,自已到後屋工坊打磨刀刃。

常玉在一旁挑選劍,卻是沒挑中。鐵鋪少東家見狀,說道:“我們李氏鐵鋪是本地最大最齊全的鐵器鋪,這裡如沒有爺滿意的,整個天依縣恐怕也不會有!”

楊瑛勸常玉,“嬋兒還小著呢!先隨便選一把劍給她練練手,以後找到好材料再重新打一把給她。”

常玉無奈點點頭,乾脆選出二把,比劃著劍身長短,要求截短一小截,重新打磨劍尖。少東家捧著劍進了後屋。

當晚,在客棧苦等的趙家兄妹,盼到了自已的新武器,馬上就在院中苦練,以儘快習慣武器的不同。

當他們再次出發時,沿路都可看到一座座烽燧正在修建中。民夫們來回搬運石塊、砂石,工匠們不停地揮舞手中的工具。漢皇收回河西后,便著手在這一帶修築關城、塞垣、烽燧,直至玉門。

憑著武威郡開具的過所(通行證),他們順利透過了敦煌郡,西出玉門後頓感路邊荒涼,人煙罕至。

一行人沿著疏勒河繼續西行,與迎面而來的李陵等人擦肩而過。白翔、李成二人身負軍棍外傷,雖已結痂,但騎在馬上顛簸一日後又開始潰爛。李陵也不著急,便令大家徒步而行。

看著前方迎面而來的一隊人馬,他暗自稱奇。對方隊伍中雖然婦孺皆有,但卻每人手裡都握有武器。隊伍最後徒步而行的居然還是一個十來歲的女孩兒。迎著他的目光,女孩兒還衝他咧嘴一笑,他也不由得回以一笑。

終於,他們在諾魯孜節的最後一天趕到了樓蘭城外。恰逢哈桑大婚,託婭穿戴一新,在族人的簇擁下,騎馬來到樓蘭城門外,兩隊人馬碰到了一起。

趙嬋看著託婭戴的插著彩色羽毛的帽子,驚撥出聲:“好美啊!”

託婭從馬上轉過身來,發現說話的是個小姑娘,立刻用漢語說道:“謝謝!”

趙嬋又一聲驚呼,“你會說漢語?”

託婭衝她甜甜一笑,“只會一點點!”

託肯催馬上前,用數月來學到的為數不多的漢話,主動向趙嬋打起招呼,“你好!我叫託肯!那是我姐姐,託婭,她今日成婚!”

趙嬋一聽,馬上小手一拱,大聲說道:“恭喜!恭喜!百年好合!早生貴子!”

託肯學著拱手,“恭喜,你好!”

趙嬋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託肯,我叫趙嬋!”

託肯也一愣,“哦,趙嬋!好聽!”

楊家三兄妹,常玉等一眾人都笑了起來,也不知她怎麼就記住了這一套婚宴祝詞。眾人頓覺一路的疲憊消散不少,真心祝願託婭新婚幸福。

城門裡衝出一隊人馬,哈桑赫然領頭在前。他衝著託婭飛奔而來,一把抓住託婭的胳膊。託婭早有預感,提前提起裙襬,任由哈桑把她帶到了自已的馬上,兩人一騎朝城門奔去。

趙嬋看著這一幕,驚訝地睜大了眼睛,雙手興奮地捂著嘴,卻壓抑不住地咯咯直笑。等她回過神來,眼前一匹馬上騎著個藍眸藍袍的英俊少年,正盯著她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