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朝日美惠就在項凌江的陪同下,來到了郵電局。
沒辦法,農機廠太小還沒有資格安裝長途電話。
在回到招待所之後,胡楊還專門去找了一趟項凌江,把昨天最後一句話告訴了他。
項凌江和他聽到時是一個反應,果然!技校裡那位的身份幾乎可以坐實了。
所以就更加不要去想,也不要改變任何事。
合作是肯定的,這方面胡楊早已經有了決定。
合作是雙贏,這一點不需要懷疑。
這是生產能力和關係的結合。
胡楊裝作很不經意的問過周朝先,他們都準備了什麼後手。
他也好像不經意的說了幾樣,比如從水電油三方面卡生產企業。
還比如在路上給他們運輸的車輛找麻煩。
雖然只說了兩樣,卻都是很實在的辦法。
如果真的實施起來,無論如何應付都肯定會忙亂一陣子。
當然,手段肯定不止這麼兩樣。
也正是因為如此,胡楊才更看好與他們的合作前景。
至於與日本人的合作,其實胡楊要更加篤定一些。
相比大院孩子,他更能抓住日本人的心理。
昨晚他和周朝先說的理由,其實只是其中一部分。
胡楊很清楚日本人最擔心的是什麼。
同樣也知道日本商人最大的弱點。
最重要的是,他知道未來工業領域中最大的坑是什麼。
現在想起來,胡楊是真心的感謝羅鵬程。
如果沒有技校那座大佛在,胡楊現在恐怕正在和這些大院子弟鬥智鬥勇。
那裡能如此輕鬆坐在辦公室裡,喝著普通的茉莉花,聊著人生和未來。
合作的內容可能會很駁雜,但方向非常明確。
周朝先的關係為了胡楊他們的生產和研究保駕護航,而這種合作現在就可以開始。
原本為了胡楊他們做的後手,現在正好可以反過來為他們服務。
而胡楊更是提出了一個簡化版的物流系統的概念。
雖然他已經儘量簡化概念,深入淺出的解釋,但對周朝先和項凌江來說,還是稍微超前了一些。
他們很難理解一個龐大的,成系統的運輸體系,對於現代化產業的意義。
在他們的概念裡,只是認為公路難走了一些,鐵路的運力稍微緊張一些。
他們都沒有感受到那種緊迫的壓力,好像都只是稍差一點。
也就是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這兩個人在這個時代中,已經算是思想和意識都走在最前面的一批人。
但時代的侷限性的讓他們無法預見未來的劇烈變化。
這樣的結果坦白來說胡楊來說並不意外。
他知道自己急不來,這些超前的想法,需要慢慢的,潛移默化的一點點灌輸給周圍的人。
不過也不算完全沒有收穫。
雖然他們倆不能全盤接受胡楊的想法,但他們都能不同程度的感受到這其中的先進思想。
項凌江倒是時常會從胡楊身上感受到這些。
但對周朝先來說,這就讓他多少有點驚訝了。
原本以為已經高看胡楊,卻發現胡楊好像比他預想的還要再高一點。
這也是大多數大院孩子的共同特點之一。
他們生活在大院裡,從小耳濡目染的都是各個部門的高階官員甚至是領導層。
所以自然會養成高人一等的眼光。
像胡楊這樣的草根,當然是不會被他們看在眼裡的。
胡楊需要表現出一些東西之後,才會被他們真正的接納。
胡楊問:“那麼,朝先你準備的什麼時候把你們囤積的刀片賣給我們呢?”
周朝先露出些許苦笑:“這事還真不是我能完全自主的.”
胡楊並不意外:“明白了,你們是用日本人的錢,所以這事還得日本人同意才行。
沒關係,他們很快就會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