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章 可能還有救

第一件事,就弄了這個旋耕刀片。

可惜大多數年輕人都有急功近利的毛病。

新產品上馬是一拍腦袋就決定的,而遇到一點問題便立刻全盤否定,連一點補救的努力都不去做。

再好的專案,再厚實的家底,又能經得起這樣的幾次折騰。

大約十年後的大規模中小國企倒閉潮,究其原因都幾乎都與管理脫不開關係。

胡楊問道:“賤賣是多賤?”

技術員趙亮說道:“我聽說,最多幾毛錢。

反正放在倉庫裡也廢鐵,幾毛錢也是賺的.”

林副廠長不知道是今天第幾次嘆氣:“三萬片刀片,原本應該能掙兩三萬,結果就只能賣幾千塊。

廠裡上上下下都還指著這錢發獎金,報銷醫藥費呢.”

胡楊說道:“這電風扇還還好說,洗衣的話很多配件要靠指標劃撥,你們廠長有這個能力?”

曉峰說道:“我們魯廠長上面有點關係,但這事他也沒太大把握。

所以兩手抓,如果洗衣機不行,那就上電風扇。

總之這些旋耕刀片是肯定不繼續生產了.”

胡楊皺著眉頭思考了一會,才又說道:“按說我一個外人,有些話不該說。

但一想到這些東西會被當廢鐵賣了,我真是有些心疼.”

林副廠長說道:“小胡你雖然年紀小但有見識。

你有什麼事就直說,這裡就咱們幾個人.”

胡楊猶豫了一下,還是繼續說道:“我先說好啊,我這就事論事.”

看到幾人點頭,胡楊才又說道:“你們廠的刀片質量不如的日本的,但也能做到500畝。

那三塊賣不上,一塊錢總可以吧。

我一塊錢500畝,四塊錢就是2000畝。

這麼簡單的算數,我不相信你們就沒人想過。

我更不相信,你們的廠長和聯絡好按廢鐵價收購你們廠刀片的人也都沒想到.”

他們當然都想過,但也都是自己想一想,不會和其他任何人交流這種想法。

這層窗戶紙被胡楊捅破之後,三個人都沒有出聲,可以視作一種預設。

這是預料中的反應,所以胡楊也就點到為止,這個火候是剛剛好的。

沉默只持續了片刻,胡楊拿起兩隻刀片碰了一下。

聲音把他們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胡楊的手上。

胡楊平淡的說道:“其實,也不是沒有補救的辦法.”

林副廠長猛地抬起頭:“還有什麼辦法?”

胡楊卻看向技術員,問道:“趙技術員聽說堆焊嗎?”

趙亮想了一下才回答道:“去進修的時候聽老師提到過,但只知道大概的意思.”

胡楊心說還好,有個明白的,要不然要完全解釋清楚,還要費上一番功夫。

“這堆焊,就是用電焊或氣焊法把金屬熔化,堆在工具或機器零件上的焊接法。

通常用來修復磨損和崩裂部分.”

趙亮眼睛一亮,略顯激動的說道:“你的意思是,旋耕刀片的刃口上堆焊一層耐磨損的金屬?”

胡楊微微點頭:“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除了刃口,力學支撐點也需要加固。

想要達到最好的效果,堆焊的形狀、厚度、角度都要進過測算和設計.”

趙亮皺著眉頭說道:“但這個東西沒人搞過啊。

廠裡的焊工能做這個的,估計最多也就兩三個。

這個生產效率也是一個大問題.”

胡楊擺手說道:“人工只能用來做實驗。

量產肯定是要上自動裝置。

不然你那幾萬隻刀片要做到什麼時候.”

趙亮眉頭皺的更深:“這種裝置根本沒聽說過啊.”

胡楊說道:“我以前看外國雜誌的時候,看到一種叫高頻感應堆焊的技術。

可以高效的在工件的表面覆蓋一層合金焊層,以提高工件的耐磨姓能,延長耐磨工件的使用壽命。

如果能實現這種技術,應該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了.”

趙亮說道:“高頻感應……我們廠裡有一臺高頻感應淬火爐,是不是?”

胡楊點點頭:“高頻感應的部分有很多相似的部分,可以以這臺高頻感應淬火爐作為基礎改造.”

林副廠長雖然分管銷售,但畢竟在廠子裡待了大半輩子。

技術上也不是完全一竅不通。

聽胡楊和趙亮說了這麼久,他已經大致聽出了框架。

按照胡楊的說法,有辦法能改善旋耕刀片的強度。

但按趙亮的說法,這種技術他們現在不具備。

但胡楊又說了,可以利用現有裝置進行改造。

林勇集首先想到肯定不是技術細節,而是成本。

從這一點上看,常年接觸銷售的他,在思維模式上更適應市場經濟。

成本不僅包括實實在在的錢,還有時間以及政治影響。

最後一條暫時可以先不考慮,畢竟他這趟出來就已經算是得罪了那位廠長。

林勇集開口問道:“小衚衕志,你能幫我們估計一下,研發這個技術需要多少錢嗎?”

胡楊就知道他一定會問,早有準備:“你們廠的旋耕刀片是要增加強度。

所以堆焊需要的是高鉻鑄鐵粉末。

這個價格你們應該比我清楚。

只不過其中鉻的比重和助熔劑的比重需要實驗。

然後就是裝置改造費用,還有工人的工時費。

我的估計是,一千塊的預算應該足夠了.”

一千塊在這個年頭裡,不算是一筆小錢。

但作為研發經費來說,胡楊真的覺得這已經非常便宜了。

要說整個工業系統中,哪個領域是最燒錢的。

那毫無疑問就是材料領域。

舉一個例子。

造一艘航母,大概需要幾十億美元。

而開發航母甲板用的耐高溫、耐磨、耐腐蝕的特種鋼材,投入同樣以十億美元作為單位的。

同樣例子還有太多。

航天科技,耐腐蝕材料,超導材料等等等等……但可惜大多數人根本理解不了這一層。

而看林勇集他們幾個的表情就知道,他們也在這大多數之中。

胡楊對這個結果並不意外。

這不是一兩個人的問題,是大環境的問題。

暫時還不是他一個人就有能力改變的。

胡楊給他們留下了他在北京冶金局的地址和聯絡方式。

約定如果以後需要高頻感應堆焊的資料,可以到這裡來找胡楊。

互留聯絡方式之後,胡楊離開了底層貨倉。

他們三個都沒有離開,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捨得買上面客艙的票。

三個人就準備卡車裡對付一宿,順便也可以看著車上的東西。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