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章 有限元分析

第一次見到這幅場景。

一開始兩人都被這自動化加工給震住了。

但當他們下意識的把自己和這機器相比之後,得到的結果卻令他們沮喪。

每一個行業的八級工,都是各自行業中的頂尖人才,他們自然也都有自己的驕傲。

而這種驕傲,似乎就像這塊鋼板一樣,在機械控制的刀頭下被輕易的切開。

一位老師傅嘆了口氣:“這機器真厲害,以後真的不需要咱們了.”

另一位老師傅微微點頭:“是啊,人怎麼和機器比.”

胡楊聽到了兩位老師傅的感嘆,轉身笑著說道:“兩位師傅說得對,人是不能和機器比。

因為再厲害的機器也都是人造的。

機器可以無限接近人的能力,但是永遠無法超越人的能力.”

這段話把所有人都說愣了。

這個觀點不僅在這時代顯得非常前衛。

即使放在胡楊自己生活的那個年代,依然顯得很超前,值得細細思量。

沉默了片刻之後,趙立洋首先帶頭拍了拍手:“這話說的好,小衚衕志很有水平啊.”

一旁始終沒怎麼說過話的李春元少校,開口說道:“這話說的不錯,的確是要以人為本。

不知道這話是小胡自己想出來的,還是?”

胡楊略顯靦腆的回答:“是我在書上看到的.”

李春元問道:“哦,是什麼書啊?”

胡楊裝作努力思考了片刻之後才回答:“是一本英文雜誌。

我之前在冶金局資料室裡翻譯資料的時候看到的。

那篇文章是講未來人工智慧.”

李春月一聽是有出處的,便微微點頭:“這個觀點很有趣,如果有機會一定要找來看看.”

兩個老師傅雖然太明白他們都在說什麼。

但那句以人為本,他們還是明白的。

從年輕時學徒開始,他們就一直在聽這個詞。

彼時中國落後,所有的裝置零件都要靠他們這些工人,一點點手工製造出來。

從最基本的錘子和鉗子,到飛機大炮,靠的都是工人的雙手。

就像胡楊說的,再nb的機器也都是人做的。

就在說話的工夫數控銑床完成了設定任務。

鋼板上各種形狀的材料都被切了下來。

刀頭回到歸零點,胡楊自然也閃到了一旁,把位置讓個兩位老師傅。

與金屬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兩個老人,立刻就進入了狀態中。

雖然不明白他這是什麼意思,卻還是下意識的看向那些零件。

“嗯,這應該是差了半個毫.”

“我這塊應該只差了兩絲,需要稍微修一下.”

“這個有點多,兩個半,我覺得要重做一個,你看看.”

很快零件就被分成了三堆。

一堆是合格的,一堆是需要修正,最後一堆自然就是要返工的。

不用任何工具,就憑眼睛和手感,兩個老師傅就能準確的判斷出這些零件是否符合他們的設計要求。

這著實讓胡楊有些驚了。

所謂的兩絲,就是2100毫米,沒有工具的輔助,就能發現這個數量級的差別。

這可比馮逢的心算能力還要妖孽得多的。

胡楊發自內心的說道:“您二老才是真正的寶貝,這就是一臺給咱幹活的鐵疙瘩.”

說著還是輕輕踹了機器一腳。

一位老師傅趕緊攔住胡楊:“可不敢亂踢,別把機器踢壞了.”

“不會的,這個鐵傢伙皮實得很.”

二十個小時之後,四位軍人開車離開了保機。

就像一開始胡楊就估計的那樣,他們要的曲面加工零件最終還是做了出來。

但同時馮逢也應該明白,他的這個思路雖然大方向上沒有錯。

但其中缺少了關鍵的一環。

所以在離開前,方達文中校正式向胡楊發出了邀請。

當然,這個級別的軍官對一個地方上的普通科員說邀請,其實也可以理解成要求。

要求胡楊在保機的工作結束之後,到他們的單位一次。

而距離需要的手續,需要打的招呼,他們回去之後就會立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