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形勢上的恰逢其會,唐笠這次還得到了另一個巨大的幫助。
那就是同生道的情報支援。
作為同生道的誕生地,雖然在冉天王敗亡後遭受了極為慘重的損失,可河北之地仍是它的兩個根基之地之一。
另一個在黃河以南,南突厥人的地盤上。
唐笠東進之時,不但有閻一民等人隨行,就連年事已高的李傳老頭都堅持著跟來了。
在晉城鬧了那麼久,誰也無法保證他的存在絕對沒有洩露,因此之前費盡心血才成功打入的後秦國,他肯定是回不去了。又不想待在山中閒著等死,就堅持著非要隨軍殺入河北。
唐笠最後也是考慮到有他能夠更好的聯絡河北同生道,勸了一次無果後也就答應了。
可到了河北之後唐笠才發現,這老頭根本就是閒不住,起到的作用甚至都還不如閻一民呢!
稍微一想他也就明白過來了。這老頭是同生道的高階臥底,那身份自然是極度保密的,想要聯絡同黨也沒人認識他啊!
這個問題其實閻一民等人也存在,卻總歸要比這老頭好得多了。
盤古軍打下淇縣後的第五日,閻一民就成功聯絡上了河北同道。又過了五日,唐笠終於和河北同生道的總壇建立了比較穩定的聯絡。
這一下的感覺還是很爽的,至少唐笠能明顯的感覺到自己好像一下就開了大地圖,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樣兩眼一抹黑了。
也正是因為同生道的及時情報,盤古軍才提前得知了遼軍的集結,並提前做了規避。
可即便是這樣,盤古軍打的還是越來越苦。
不同於以前在多山的幷州,到處都能找得到藏身地,在平坦的河北平原上打游擊,必須具備很強的機動力。
可竭盡所能之後,盤古軍獲得的馬匹數量也只有數百,遠遠無法做到每個人都有。
無奈之下,唐笠只能下令所有沒有馬的步兵先撤回山裡,只留下李程的斥候營和自己的親衛營繼續遊擊。
當然,撤回太行山的部隊也沒閒著,第一時間就開始組織解救的民夫向西運糧。
只不過效率實在是低的可以,艱難的橫穿大山後,五袋糧食能有一袋送到留守百姓手裡就算不錯了。
後來針對這個情況,唐笠還決定暫時部分放棄了經營已久的盤龍谷,讓大批百姓向東面的深山轉移,以方便就近獲得糧食。
雖然這個過程中損失很大,大批體弱的百姓都死在了路上,可相比窩在盤龍谷等死還是要強得多。
與主力步兵分開後,盤古軍的兵力雖然少了一大半,戰力卻並沒有下降太多。因為全部都是騎兵的他們,能夠採取的策略和戰法更加靈活了。
仍然依託太行山東麓活動的盤古軍騎兵,雖然沒法深入河北平原腹地,戰果卻是要比之前在幷州好太多了。
一是這裡畢竟相對久經戰火的東幷州富庶,每打贏一次都能獲得不少補給。
二是這邊追剿的遼軍也沒法像大山另一邊那樣做到堅壁清野。
在東幷州,契丹人是不心疼,反正也不是自己的地盤,毀了就毀了;突厥人雖然心疼卻是無可奈何,根本不敢違逆契丹人。
人數少了之後,每日消耗也就少了。可即便如此,唐笠的日子也沒太過好過。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大小城池都加強了防備,再想像淇縣那樣輕鬆偷城基本沒有可能。而少了打下一個就能吃上好一陣子的大小城,僅靠野戰劫掠收穫還是挺困難的。
最終幫助他度過最難難關的還是同生道。
除了提供情報,同生道還為盤古軍提供了兩次物資。雖然數量都不是很多,卻全都是在其最困難的時候提供的救命糧。
除了感激,唐笠還敏銳的感覺到,自己這支秦人武裝已經越來越被對方重視了。不然哪裡會冒著暴露暗線的風險,來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在同生道的鼎力相助下,盤古軍終於熬過了最初的艱難期。隨著時間的推移,處境開始慢慢好轉了起來。
即便在最困難的時候,都嚴格堅守“絕不劫掠百姓”原則的盤古軍,慢慢贏得了河北底層百姓的民心。
並且其名聲還在自動向東傳遞。
這個過程如此之快,其實還有契丹人的很大功勞。
盤古軍不劫掠百姓,不代表追剿的遼軍也會同樣。
別看他們是在自己的國土上作戰,禍害起本國百姓來是絲毫也不會手軟。
兵匪不分本就是古代亂世的常態,胡人禍害在他們眼裡根本不算是人的秦人百姓,更是被其視為天經地義的事情。
對此唐笠也是有心無力,縱使率軍突襲殺死了不少禍害鄉里的遼軍,能起到的作用也只是杯水車薪。
一方是秋毫無犯,一方是禽獸不如,河北百姓心下會向著誰,還用得著說嗎?
到九月初的時候,剛剛秋收的當地百姓,開始暗中為這支不但不禍害自己,還會幫自己報仇的秦人武裝提供一些糧食。
雖然數量很有限,卻是清楚無誤的代表了一地民心。
一直都在竭力忍耐的唐笠,也終於認為時機到了!
秦歷一千三百一十八年九月中。
一直依託太行山東麓和遼軍打游擊的盤古軍突然消失。
遼軍再次接到的訊息,是平原城丟失的軍報。盤古軍突襲了那裡。
結合斥候的探查和同生道的情報,唐笠早就盯上了這座河北平原腹地的大縣城。
這座因為三國劉皇叔而被後世人們熟知的城市,雖然不是什麼大城,規模也絕對不小。地處相對富庶得多的河北平原,這座名為縣城的城池,規模絲毫也不比號稱幷州大城的晉城差。
唐笠放棄步兵的做法還起到了一個作用,那就是給遼軍造成了一種自己已經被逐步消滅的錯覺。
敵人的人數減少了一大半嘛!
在契丹人眼裡已經變成流寇的他們,威脅變小的同時,也成功的讓追剿的遼軍慢慢懈怠了下來。
無力像東幷州那樣鐵了心圍剿的遼軍,本就兵力不足,再這麼一懈怠,很容易就被蓄謀已久的盤古軍跳出了圍剿圈。
帶齊了積攢已久糧草的盤古軍,在主帥唐笠的率領下晝伏夜出,極力隱藏行跡,終於成功的潛行到了平原城附近。
不過唐笠想要打下平原城也不容易,即使對手沒什麼防備。
因為經過一個多月的游擊戰,盤古軍騎兵的數量已經只剩不足三百了。
歷次戰鬥後即便有秦卒願意加入,唐笠也不敢將其倉促編入騎軍,只能先送他們進山。得不到什麼補充之下,人數自然是越打越少。
就憑這不到三百號人,就算全是騎兵,想要突襲拿下至少有兩千人駐守的平原城也很困難。
這次籌謀已久的突襲戰,其實還是一次非常冒險的孤注一擲。
一旦無法一擊得手,即便不被纏住後包圍,想要在大平原上逃回山裡,希望也是小得可憐。
對此,唐笠也是不得已。
繼續依託太行山打游擊,繳獲已經越來越有限了。別說支援山中百姓,就是維持自身所需都是越來越困難。不冒險嘗試一下,想要改變甚至開啟局面,根本就沒有可能。
於是唐笠再一次展現出了他的冒險精神。
對此倒是沒有人反對。
盤古軍將士都是百戰老兵,從晉城甚至更早就跟著他的這些人,對唐笠作出的決定根本不會有任何想法。
心裡覺得太過冒險的李傳和閻一民等人,也很清楚己方其實並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