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章往昔迴響

佩蘭身著莊重華服,那繡著精美鳳凰圖案的錦緞在燭光的映照下閃爍著微光,端坐在朝堂一側,處理著紛至沓來的朝政事務。堆積如山的奏章在案几上整齊排列,彷彿在無聲地訴說著國家的紛繁諸事。她的目光專注而堅定,似能穿透紙張洞察背後的真相。手中硃筆不時批註著奏章,那筆尖與紙張的摩挲聲在寂靜的朝堂中清晰可聞。她神色認真且凝重,蛾眉微蹙,思考著每一個決策對國家和百姓的影響。

然而,在這忙碌之中,雍鈞的影子卻不由自主地浮現在她的腦海。她想起曾經與雍鈞的爭辯,那些關於朝政決策的不同意見。在討論稅收改革時,雍鈞主張循序漸進,以免引起民間動盪;而佩蘭則更傾向於大刀闊斧地革新,以儘快充盈國庫。兩人各執一詞,在朝堂上激烈交鋒。雍鈞的觀點雖有時與她相悖,但也不乏獨特的見地。如今再思索那些話語,佩蘭心中五味雜陳。她記得雍鈞激昂陳詞時的模樣,眼神明亮而熾熱,手勢有力,彷彿他所說的一切都會成為現實。當時他一襲青衫,身姿挺拔如松,站在朝堂中央,侃侃而談,聲音洪亮而堅定。

在審閱一份關於水利工程的奏疏時,佩蘭的思緒飄回到過去。有一次,雍鈞曾詳細地向她闡述過水利對於國家根基的重要性,從灌溉農田到預防洪澇,他的分析頭頭是道。他曾說:“水利乃農之命脈,如人之血脈,通則體健,塞則體弱。”當時的佩蘭雖認可其觀點,但也因一些細節與他爭論不休。比如在河道治理的具體方法上,佩蘭認為應集中人力先治理主要河流,再逐步延伸;而雍鈞則覺得應多線並行,全面開展。現在看著手中的奏疏,佩蘭不禁感慨雍鈞的遠見卓識。她仔細研究著奏疏中的規劃,心中默默對比著曾經與雍鈞討論的內容,越發覺得雍鈞當時的一些想法有著非凡的意義。

當處理邊疆軍事事務時,佩蘭更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與回憶。近日來,邊疆戰事吃緊,敵軍頻繁騷擾邊境,奏報如雪片般飛來。佩蘭深知軍事決策關乎國家安危、百姓生死,每一步都需謹慎權衡。

她回想起雍鈞曾提及的軍事戰略佈局。雍鈞認為,邊疆防禦應構建多層次的防線體系,不僅要有堅固的城牆和堡壘作為依託,還要在周邊設立烽火臺預警系統,確保資訊能迅速傳遞。此時,佩蘭看著地圖,腦海中不斷浮現雍鈞的話語,開始重新審視現有的防禦佈局。她發現部分地區的烽火臺間距過大,資訊傳遞可能會有延誤,於是立刻下令重新規劃調整烽火臺的分佈。

在兵力部署方面,雍鈞主張將精銳部隊集中在戰略要地,同時派遣小股靈活的騎兵隊伍進行邊境巡邏和突襲騷擾敵軍。佩蘭思考著當前的兵力配置,意識到一些地方的兵力過於分散,無法形成有效的防禦和反擊力量。她果斷決定抽調部分兵力,按照雍鈞曾經所說的戰略進行重新部署,加強關鍵區域的防守,並組織騎兵進行特訓,提高他們的作戰能力和機動性。

同時,雍鈞還強調過與周邊鄰國建立軍事聯盟的重要性,透過互相支援、情報共享來增強大雍的軍事威懾力。佩蘭仔細分析了當前的國際關係,決定派遣使者前往一些較為友好的鄰國,商討軍事聯盟的具體事宜,共同應對潛在的威脅。

在軍備物資籌備上,佩蘭記得雍鈞曾提出要建立完善的軍備製造和儲備體系,確保戰時物資充足。她開始清查現有的兵器庫和糧草儲備情況,發現一些兵器因年久失修已經損壞,糧草儲備也存在分佈不均的問題。佩蘭立即下令召集工匠修繕兵器,同時安排官員統籌糧草的調配,確保邊疆將士的物資供應。

軍事人才的培養也是雍鈞重視的方面。他認為應在軍中設立學堂,選拔有潛力計程車兵進行系統的軍事理論和技能培訓。佩蘭決定恢復並擴大軍中學堂的規模,邀請經驗豐富的將領擔任教官,為大雍培養更多優秀的軍事人才。

處理完一系列軍事事務後,佩蘭長舒一口氣。她望向朝堂之外的天空,彷彿看到了雍鈞的面容。那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輪廓,讓她的心中泛起一陣酸楚。她深知,無論過去有多少誤會與分歧,雍鈞在朝政方面確實給過她許多啟發。而如今,斯人已逝,只留下她獨自面對這諸多事務。她在心中默默告訴自已,定要將雍鈞的那些智慧融入到日後的決策之中,不負他曾經的期望,也為了大雍的繁榮穩定,繼續堅定地走下去。

此時,又一份緊急奏疏呈上,是關於南方洪澇災害後的救災與重建事宜。佩蘭深吸一口氣,收斂心神,重新將目光投向奏章。她迅速思考著應對之策,腦海中閃過雍鈞曾經說過的關於應對災害的一些話語,如要迅速派遣得力官員前往災區安撫百姓、開倉放糧等。佩蘭硃筆一揮,開始有條不紊地部署各項救災工作。她傳令召集相關大臣前來商議,安排物資調配、人員排程等具體事務。在大臣們到來之前,她又仔細審閱了之前關於救災的預案,進行調整和完善。大臣們陸續進入朝堂,佩蘭神色鎮定地主持著討論,她的聲音堅定有力,每一個決策都透著果斷與睿智。在這莊重嚴肅的朝堂之上,佩蘭一邊處理著政務,一邊緬懷著雍鈞,往昔的記憶與當下的責任交織在一起,讓她的神情更加莊重,眼神中也多了一份堅定與執著。她知道,自已肩負的使命重大,必須全力以赴,才能守護好大雍的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