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方軍團真的敗退,吉利可汗就能率領突厥大軍長驅直入,那時,河東區首當其衝遭受衝擊。
緊接著,關內區的大部分割槽域也將陷入動盪。
一旦關內區與河東區淪陷,剛剛穩定的局面瞬間便會土崩瓦解,無數市民將流離失所。
這樣的結果,是他們無法承受的。此刻,他們只能默默地祈求奇蹟的降臨。
然而,雙方實力懸殊,李靖和北方軍團面對浩蕩的突厥騎兵軍團,幾乎沒有獲勝的可能。
大殿下方,一眾老臣看著心事重重的皇帝,心中都發出無奈的嘆息。
整個朝廷上空瀰漫著愁雲慘淡的氣氛。
兵部已經開始討論北方軍團戰敗後可能出現的各種糟糕狀況及應對策略。
昨晚,許多老臣都留在宮內過夜。
“高大人,你說,德陽那邊的大戰結束了嗎?”李績靠近高士廉,低聲詢問。
高士廉瞥了李績一眼,搖了搖頭。
“希望還沒結束。”高士廉皺緊眉頭,沉聲道。
在高士廉看來,此刻沒有訊息就是最好的訊息。
即使敗了,只要北方軍團能堅持更久,突厥人的損失就會更大。
如果拼到最後,突厥大軍只剩下三五萬人,他們南下造成的破壞就有限了。
咚咚咚。
咚咚咚咚咚。
戰鼓聲從大明宮外傳來。
太極殿內,群臣安靜下來,猛地轉過身,望向大殿外。
坐在龍椅上心不在焉的唐王李二,也猛然抬起頭來。
長安城各處都有鼓臺,高臺上架設戰鼓,宵禁開始和結束時都會擊鼓示警。
但也有例外,比如發生重大事件時,金吾衛也會擊鼓。
軍事報告。
這是來自北境的軍事報告。
只有這件事,才會讓金吾衛敲響長安各地的戰鼓。
此刻,包括唐王李二在內的所有人,心都提了起來,一股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終究還是敗了嗎!
唐王李二離開龍椅,緩緩走下,步入群臣之中,走向敞開的太極殿大門。
大唐有大唐的傲骨,他們贏得起,同樣也輸得起。
群臣跟隨著唐王,緩緩走出太極殿。
大殿的臺階上,唐王站在那裡,眺望著遠方。
宮門外,一匹快馬疾馳而來。
沿途的金吾衛無人上前阻擋。
皇宮內,除了少數幾位受到皇帝恩寵的大臣,其他人是不允許騎馬的。
但這又如何呢?
在唐王和一眾朝臣的注視下,那位年輕的尉騎著快馬飛奔而來,臨近時翻身下馬。
“北境捷報!”
單膝跪地,年輕校尉舉起背在身後的竹筒,大聲喊道。
聽到“捷報”二字,唐王僵住了,高士廉愣住了,裴寂、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秦瓊都驚呆了。
他們都以為自已聽錯了。
“八月十九日,衛國公率領北方軍團在德陽與突厥大軍決戰,定遠將軍唐峰率左驍衛奇襲吉利可汗中軍,經過半天激戰,大破突厥大軍,殲敵十一萬。”年輕校尉高聲喊道。
整個太極殿前,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瞪大眼睛,呆呆地看著年輕校尉。
唐王站在那裡,整個人愣怔了許久。
他的雙眼緊緊盯著單膝跪地的年輕校尉,嘴唇動了幾下,雙手微微顫抖。
“天佑我大唐!”
高士廉仰天大笑,老淚縱橫。
“天佑大唐。”
唐王李二終於回過神來,伸出手,向仍單膝跪地的年輕校尉。
站在一旁的大太監連忙快步走下,來到校尉身邊,接過他手中的竹筒。
大太監雙手捧著竹筒,匆忙跑回臺階上。
開啟竹筒,取出裡面的戰報。
唐王一把抓過戰報,放在眼前,仔細閱讀了一遍。
看到最後,他大笑起來,笑得眼淚都要掉下來。
“好啊,好啊,好啊。”
“那小子,終究沒辜負朕的期望,這次,他是我大唐的大功臣。”唐王激動地說。
在場的朝臣們自然知道唐王口中的小子是誰。
這場大戰,北方軍團毫無勝算,所有人都很悲觀,但最終因唐峰率領左驍衛千里馳援,戰局逆轉,北境之戰,大唐大勝。
毫無疑問,唐峰是這次大捷的最大功臣。
冷靜下來後,眾人陷入了更深的思索。
唐峰不是應該北上直取陰山王廷嗎?
他為什麼會突然出現在德陽呢?
“帥才,真是天生的帥才啊,這樣的全域性觀,這樣的洞察力,還有這樣的胸懷,我們後繼有人了。”高士廉整個人變得興奮起來。
眾多文臣疑惑地看了看,看著興奮的高士廉,有些摸不著頭腦。
相比之下,其他武將都像高士廉一樣,滿臉感慨和敬佩。
能夠放棄那巨大的戰功,千里馳援德陽,僅這份胸懷就足以讓人敬佩。”李績感慨地說。
最重要的是,能提前預判吉利可汗會放棄陰山王廷,毫不猶豫地馳援德陽,這份洞察力和對全域性的把握,即使是老將,也不一定能做到。”程咬金接著補充道。
其他人紛紛點頭附和。
“此戰殲敵十一萬,突厥元氣大傷,短時間內無力南下騷擾,只是可惜未能端掉陰山王廷,讓吉利可汗有了喘息之機。”秦瓊嘆了口氣說道。
眾人紛紛看向秦瓊,都笑了。
他們自然知道,秦瓊的惋惜中也包含了唐峰放棄巨大戰功的因素。
可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