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章 我是在幫他們

“趙學鵬,趙友鵬,王二丫,二妞!我有個想法你們聽聽,如果同意就舉手。不同意的就退出。

我們一起養兔子,糧食由我提供,你們四個人分成兩組,每天打掃兔窩,按時喂。等草長出來以後,每天一人負責去割草。

把兔子由六個變成十二個,二十個,直到更多。

你們幾個各自分,十分之一。就是如果賣了一塊錢,你們每個人分一毛。十塊錢每個人分一塊。”幾個孩子聽到能掙錢興奮的小臉,紅彤彤的。

“我同意!”王二丫第一個舉手。她可從來沒有自已的零花錢,就連過年收到的壓歲錢,也會被家長要去。

剩下幾個也馬上舉手同意。

接下來對怎麼分組四個人爭論半天,最後趙茹怡拍板。把兩個男孩子分開,細緻的工作交給女孩子更好一些。趙學鵬和二妞一組,王二丫和趙友鵬一組。一個大點的孩子帶著一個小點的組合正好。

並設立了懲罰和獎勵制度:

如果忘了喂,兔子死了。根據情節輕重,罰打掃兔子窩一週到一個月不等。

從現在開始到這些兔子長大能賣的時間,沒有死,窩保持乾淨,每天按時喂,可以殺一隻兔子,五個人一起吃!

同意!透過!

王二丫主動去看煮的豆子,豆子熟了,趙友鵬馬上跑著拿盆來,兩個人一起把豆子盛出來,晾涼,放到兔子窩裡的食槽裡。又給倒了一碗水。

二妞也跑去跟著學怎麼餵食喂水。

趙茹怡拉著趙學鵬問:“你知道過冬的白菜和蘿蔔在哪吧!蘿蔔我要頭,白菜要根。一樣一個就行。”

“馬上去給你拿。”說完跑去地窖取了。

透過一起養兔子,把三家孩子綁在一起,產生利益共同體。

有了第一步,以後就容易再次產生合作。

蘿蔔頭,白菜根都切好,丟在空間,晚上睡覺前再去栽種上。

趙學鵬拿家裡盆裝好餘下的部分,等大姐回來了晚上做。他媽媽做得飯菜很難吃。

正月初七一大早,趙蘭在兩個哥哥和嫂子的陪同下,一起來到縣醫院做流產。

專門找到離婚那天,在醫院諮詢的馮醫生。醫生說現在月份小,加上前段時間讓趙蘭回家好好養養身體,應該沒有太大的危險。

當天上午就在馮醫生主刀的情況下,有驚無險地做好了手術。

回去的板車上墊著厚厚的稻草,上面鋪著棉褥子加狗皮褥子,蓋上兩床被子。趙蘭臉色蒼白地躺在上面,頭上包裹得嚴嚴實實。哥嫂四人換著推板車,邊走邊看,生怕被子滑落,凍著她。

中午前回到大榆樹村,趙老頭老太太在家忐忑不安地等著,盼著。終於聽兒子兒媳複述醫生的話,平安無事,好好養著就行。

馬貴珍拉著閨女的手,抹著眼淚,一聲聲哀嘆命苦!

王家姐妹把煮濃稠的小米粥和一個荷包蛋,放到東屋的桌子上涼著。

圍坐在媽媽的身邊,擔心地和姥姥一起抹著眼淚。

趙茹怡拉著王二丫往堂屋走,告訴她晚上用她們家給的玉米麵煮粥,讓姑姑和她們一起吃,又香又好吃。她擔心空間玉米麵讓奶奶放得久了營養流失,白白浪費這麼好的東西!

馬貴珍決定讓趙蘭把小月子坐到滿月,身體養好,絕不能留下月子病。又打發王二丫和趙茹怡去鄰居王嬸子家借了十個雞蛋,加上她攢下的十幾個雞蛋,都讓她吃了好好補補,這個年代,小月子這麼伺候也算是下了血本。

蘇金得知趙老太太要給趙蘭小月子吃二十幾個雞蛋,氣得要命!她生了四個孩子,哪個月子也沒吃上10個雞蛋。找上劉俊敏,讓她和自已一起去找趙老頭評理!

站在西廂房門口對著劉俊敏說:“你生大妞時一共也就吃了三天雞蛋。生二妞時就更少了,一共也就吃了兩天。”

那時是她做飯,所以記得清楚。

“你說氣不氣人,她閨女坐個小月子,吃的雞蛋比咱們生孩子吃的都多,做得也太絕了吧!這是以後指著閨女給她養老唄!心裡除了趙蘭,她就沒別人了!!!”

越說她越氣,直接進了屋,坐在炕上,對著劉俊敏大吐苦水。

讓她找馬貴珍理論,她也不敢,也只能找少言寡語的弟媳婦說說心裡的不忿!

劉俊敏坐在炕上,給二奎縫昨天上後山砍柴時,刮破的褲子。

每年落雪前和開春上工之前,村民都會上山砍柴,誰家的柴火堆碼放得整齊又高又多,相當於現在穿名牌一樣,倍有面子。

她停下手裡的針,沒有響應蘇金的埋怨和牢騷。柔柔地問:“大嫂,你們準備在什麼位置砌豬圈,雞放哪養?咱們三家得合計合計,看怎麼安排。”

“啊?!還沒和你大伯哥商量呢?問問爹,看他怎麼安排!”

“行,等一下,我馬上就把手裡的褲子縫好,咱們倆一起問問爹,過幾天小豬就抓回來了。”

趙老頭怕夏天豬圈味大,就安排後院離房子遠點,把三家的豬圈並排連在一起,先用木條釘。等化凍,就用土坯砌牆,那樣結實。前面留著木條方便給豬餵食。

“餵豬的食槽,一會兒我就釘三個。”老頭在堂屋抽著煙和兩個兒媳婦說。

“你娘說雞受驚嚇不愛下蛋,把雞挪前院菜地東邊,前院地方大,你們想養雞,也在前院找個地方釘個圈出來。”

閨女在東屋坐小月子,他這幾天就挪來堂屋,臨時搭了板床住。屋裡放盆炭火取暖,也還是挺冷。夜裡,風颼颼地從門縫竄進來,只能說比外面暖和點而已。

“明天讓大奎二奎別幹其他的,一起先把豬圈釘好。雞圈你們自已抽空弄就行,現在不急。”

說完,攏了攏身上大棉襖,揹著手出去溜達。中午陽光正好,溫暖地照著大地。風都感覺沒有那麼刺骨了。

村裡的廣播這時候響起,“從大後天開始為期三天,鎮上派養豬技術員,為村民講解科學養豬知識。

早上七點半,每家每戶都必須派人過來學習,自已帶著馬紮到村委會門口集合。”

從會計那傳出的資訊,村裡報名人數只有十戶左右,還沒到年底上交任務數的一半。

村主任心裡著急,雖然村裡也能集體養,但是他的目的是希望改善村民的生活。讓年底家家戶戶碗裡都有肉。

和鎮領導申請,把報名截止時間延遲到學習結束後。

讓大家增加信心,把積極性調動起來,全村一起養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