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章 養豬

現在劉俊敏徹底放飛了自我,竟然大冬天給孩子們洗澡,還一週洗一次。

馬貴珍生氣的想罵人,最後忍住了。

大概有氣老太太的成份在裡面吧,她不僅僅只是愛乾淨而已。趙茹怡偷偷想。

別看自已這個母親在馬貴珍面前,少言寡語,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心裡卻是個有主見的。你罵你的,我做我的。趙老太太缺點不少,也有一個優點,她能罵兒媳婦三天三夜,卻不會動手打。

村裡不少婆婆帶小叔子,小姑子一起打兒媳婦的。

上次去換兔子的楊家,楊鐵軍母親剛嫁過來時,和婆婆拌嘴。

那楊奶奶就吩咐在家的兒子和閨女,一起去打楊母。

剛好被提前下工的楊鐵軍父親趕上,揪起正在用拳頭打妻子的弟弟和妹妹扔了出去。

憤怒的他,踹了弟弟和妹妹幾腳。

拉起被打在地上的妻子,只見鼻青臉腫已經暈了過去。

這件事當時在村裡鬧的挺大,還是原來的老村主任出面解決的。

最後楊家因此分家,把楊鐵軍夫妻分了出去,規定每年孝敬父母的糧食數量。

楊鐵軍父親愛護妻子,對母親忤逆,對兄弟妹妹動手的話也傳開了。

有說他是真漢子,也有說他不孝順父母,不友愛手足。

早上七點,村委會的空地上,村裡的人,大部分都來了,滿滿當當地擠在廣場上。

趙家人來得比較早,卻也沒能排在靠前的位置,因為有人比他們家來得更早。

看來大家學習的熱情還是非常高漲的。

村主任站在高臺上,對著村民講:“一會兒由鎮上派來的張偉良技術員,給大家傳授科學養豬的方法,中間不要打斷技術員的講解。有什麼問題,講解結束後,會給大家一一解答問題。”

村主任太瞭解村民了,就怕張技術員還沒講幾句,就被打斷,影響這幾天的學習進度。

張技術員今天早早就騎著腳踏車來到大榆樹村,鎮長親自派他來這裡講授,他承諾務必把老百姓教會。

今年年底鎮上豬肉供應的量,能比原來增加多少,就看大榆樹村了。

而大榆樹村的村民能不能將豬養活,養好,就看他這幾天的講解了。

為此他提前在家把這三天要學到的內容,反覆琢磨,怎麼用簡練易懂的話表達出來,稿子改了一遍又一遍。

三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村民學習的熱情一直都很高漲。

張技術員把養豬會遇到的基本情況都跟大家重複講了很多遍。從小到大,豬吃什麼?怎麼吃?糧食和豬草的配比。多久打掃一次豬圈,怎麼留種豬,怎麼養母豬?母豬可以下小豬,小豬可以賣錢。基本的都傳授了一遍。

臨走的時候,還承諾如果以後遇到問題,隨時可以去找他。

村裡有7,8家為了養豬,分了家。分家後大榆樹村就有63戶,報名的一共38戶。

村主任欣慰,沒有白去鎮長那裝可憐。派來的張技術員也非常負責,最主要的是趙茹怡的意見提得很及時,終歸一切都是往好的方向發展。

養豬的都是平時比較勤快的人家,想要豬長肉就必須吃得多,要麼喂糧食,要麼餵豬草。

村裡每天出工已經很累了,還要抽出時間去割豬草,或去開荒地種糧。

在吃不飽的年代,這些都是很要命的決定,很容易讓主勞力累垮。

養豬的名額報上去後,第四天,鎮長親自帶著兩輛大卡車,拉著小豬仔,來到大榆樹村。

他也沒想到周林生這麼強,超過了保證的20頭任務豬的數量,動員村民有功!

“林生呀!你報的名額保守了!”鎮長拍著周林生的肩膀,微笑著說。

村主任謙虛地說:“鎮裡給的機會這麼好,我們肯定都想要,也希望以後還有什麼好政策,領導想著我們!”

“我回去調派兩個技術員住村裡,幫你們把豬養好,養出欄。”鎮長這次一是來送豬,二來是來給村裡安排技術員。

讓村裡把技術員的住處準備好就行,吃的他們自已帶。

鎮長沒有待太久就離開了。

小豬仔按著報名先後,村民來挑選回家,每戶兩頭。

趙家把豬圈早就用木板釘好,小豬抓回去就放進去。六頭小豬,到了陌生的地方,不吃東西滿圈跑,還一直叫。

趙茹怡趁著家裡的大人不注意,把空間裡的南瓜秧和一些半大的南瓜,取出來一些,扔給六頭小豬。小豬們吃得非常開心,竟再也沒嚎叫。

其他人家的豬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一連嚎叫了三四天,才漸漸消停。

技術員在鎮長回去的第二天就入住村裡,住的是村頭看地的小屋。

能住兩個人,村主任安排了幾個人,提前去收拾一下,把灶臺砌好。

又從各個村民家裡抱些柴,堆起一大垛,差不多夠燒半年的。

來的是上次過來給講課的張技術員和同事徐技術員,到村裡後,挨家挨戶檢視小豬,又對豬圈的衛生再次強調。告訴大家,衛生和豬瘟有直接關係,村民都知道豬瘟的危害,最後在村主任的指揮下,整改一遍。

趙茹怡帶著她的幾個小跟班,滿村子養豬的人家走了一遍,偷偷餵了一些空間水。

自從空間裡的水窪形成,只要渴了都喝空間水。慢慢發現力氣比以前大了,體力比以前好很多。這是比吃空間糧食變化更快的感覺。所以,空間水要比食物的作用更快,更好。

回到家聽到二奎夫妻說要送趙茹怡去上學,二妞拉著父親的衣服袖子搖晃著說:“爸,你送我姐去上學,我也想去!”

“爸媽,讓二妞和我一起去吧!學習中遇到不會的,我們兩個還能一起討論。”趙茹怡也去搖著母親的胳膊撒嬌地說。

現在她越來越適應自已成為孩子的這個事實。

今年準備蓋房子,錢不湊手,趙茹怡上學是趙老頭髮話的,肯定得去。村裡不上學的女孩子挺多,反而像他們家秀秀能上高中,就算鳳毛麟角了。

趙家的孩子都得上學,是從祖上就留下來的規矩,既然是規矩就是不能打破的。除非自已不想上了,趙家人是不會讓孩子輟學的。

如果趙茹怡原來不傻,8歲肯定也會讓趙學鵬帶著一起去上學。

劉俊敏連夜給二妞也縫了一個書包,姐妹倆的一樣。

早上吃過早飯,趙老頭站在院子裡,對二奎說:“今天孩子上學,我去送。你忙你的吧!”

二奎~我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