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日誌 – 太陽日477
hers訊息:“塵暴仍在繼續擴張,中心幾乎是直接在朝你們這個方向移動。請繼續盡你們的全力前進。從明天開始,我們希望你能向正南偏東一點的方向調整行進路線角度。這樣做部分是因為塵暴的移動方向轉向了正西,另一部分也是因為那個方向上的地表更平整光滑。情況如有新進展我們會隨時通知你。”
可真是棒極了。所以說塵暴正在增大加深,而且最嚴重的部分在瞄準我們衝來。這是個壞訊息。不過好訊息是……
……額,完全想不出來。
根據漫遊車電腦的顯示,儘管我們今天啟程時電池是充滿的,相較昨天的,我們今天只行駛了千米。這自然是因為漫遊車頂部的增程太陽能電池板雖然在駕駛全程中沒有一個受損給了我們不少驚喜,發電量還是有顯著下降。至於在我擺出漫遊車上的其他太陽能板開始充電之後,太陽能電池陣總體產生的電壓只有正常情況下的92%,而昨天是97%,再往前一天則是%。
今天的移動房車內聽不到多少交流。這場塵暴——從各種意義上——給一切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任務日誌 – 太陽日478
hers訊息:“塵暴的移動速度正在放緩。繼續前進。我們能做的只有交叉手指祈禱了。”
就算不是直接出自nasa之口,你也絕不會希望聽到他們說出這種話。
電池示數到達“再不停車就是自找苦吃”的5%電量下限時,我們只開了千米。我們就快要開出蒂米亞馬塔了。太陽能電池發電效率為正常情況的83%。
今天我們在離一個我覺得只有大概十千米寬的中型隕坑不遠的地方停了車。我就沿著隕坑的邊緣走了上去——來回差不多都是一千米的路。
提醒一下,在火星平地上的正常地平線一般只有兩千米多一點。不過一旦站上了隕坑壁,就像是在地球上站上了某個位於高處的觀景臺;你比你視線所及的地形高得多,所以你能略微看到一點超出星球地平線之外的東西。正常情況下,我在這一頭應該是能清楚看到這樣一個十千米寬隕坑遠端的隕坑壁的。
現在我幾乎是一點都看不到。見到的只有遠處一團稍大的朦朧。其實整個隕坑似乎都籠罩在這麼一層煙霾之中,沿著隕坑壁遊走的眼角餘光只能看見愈往前進,迷霧也愈發厚重起來。
抬頭望天,基本上看不出有什麼明顯變化。雖然相比地球還差得遠,這裡的陽光仍然明亮。沒有明顯的雲層遮擋,也見不到塵暴前沿,與太陽日6的塵暴或之前那場雷電塵暴的可怖情景都相去甚遠。
然而塵暴就在我們眼前,而且還在不斷接近。而以我們現在的前進方向,如果每天行駛的路程是七十千米,那其中只有二十二千米左右的路程能算是朝著斯基亞帕雷利的方向開的。
我最近一直在絞盡腦汁想辦法以某種措施提升發電功率、行駛效率或兩者兼備。問題在於,我是什麼都想不出來。我們之前在測試移動房車時就已經把不僅僅是火星上我們六位,還有nasa那邊五十多位工程師的各種想法都試了個遍。
可如果我們想不到別的辦法,這趟旅途中等待我們的不僅會有更加漫長的漫漫長路……還更會增添幾分飢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