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6章 父子情深(2)

“嗯,嗯。當真是好文采,鄭君與蔡公,不愧為當世大儒也。”

關中,華陰縣,曹操看著手中的《討董記》,不時搖頭晃腦吟唱,不時讚歎有加,那個叫開心。

一旁的曹洪夏侯惇夏侯淵茫然互相對視,都不說話。

這是曹操第十七遍誇讚這篇文章寫得好了,攏共也就兩千餘字,連吃飯上廁所都得拿手裡,一整天都愛不釋手,這東西真的有這麼好看嗎?

“孟德,這份檄文真的寫得那麼好嗎?”

夏侯惇忍不住詢問。

曹操高興地道:“自然,鄭君與蔡公之文采,天下無出其右,怎麼會寫得不好呢?”

“就算字寫得好,文也寫得好,也用不著一整天都看吧。”

曹洪勸道:“今日佈防還未做呢。”

“你們呀。”

曹操笑著搖搖頭:“不懂。”

三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頭霧水,夏侯惇試探道:“難道此中還有深意?”

“深意大了。”

曹操抑制不住喜悅,將手中的《討董記》對著三人揚了揚道:“不提此書出自鄭君手裡,專門為我們傳揚名望,單說世人知道我們的功績,則海內名望加身,天下人無不稱讚,到時候四方仰德,我亦能被稱為有德之人。”

這句有德之人,在當時就可以稱為“君子”。

要知道,君子這個稱謂,在漢朝可不是隨隨便便什麼人都能當的。

沒有過人的功績和操守,世人根本就不會認可你。

像天下楷模李膺,本身操守就不用多說,品德被世人稱道,而他的功績也是非比尋常,在外上馬鎮壓鮮卑、西羌,在內下馬安民、撫政。

不僅為官清廉,還十分痛恨貪官汙吏,很多貪官聽說李膺要來此地上任,就乾脆棄官逃跑,可見其治理能力。

那麼李膺從舉孝廉剛剛步入仕途,到成為天下楷模用了多久的時間?

差不多是三十年。

自永建五年,公元130年舉孝廉入仕,到延熹二年,也就是159年左右,用三十年的實際行動,終成為天下人敬仰的有德君子,道德楷模。

而曹操今年才36歲,從熹平三年,入仕不過十七年,就已經取得這樣的成績,怎麼能不讓他激動。

當然。

如果說曹操一躍到李膺的程度,那是不現實的事情,人家李膺是靠很多年的日積月累,厚積薄發,才達到了那樣的高度。

而曹操則是短時間內風靡,並不像李膺陳蕃他們這種真正的道德楷模,沒有那種深厚底蘊。

拿後世影視圈形象比喻的話,李膺陳蕃他們就是多年老戲骨,哪怕流量一時不在,但在人們的心目之中,他們才是國家脊樑,道德與操守的化身,流芳千古,萬世景仰。

曹操則相當於後世忽然爆紅的小鮮肉,一夜之間有了大量人氣,至於能不能靠他的努力,擺脫流量明星的問題,讓世人繼續記住他,就得看他自己的本事。

只不過作為一個有遠見的人,曹操現在很清楚這份東西的分量,因此在可以預見自己很快能成為世人景仰物件時,一時欣喜若狂,也能理解。

除了曹操以外,像孫堅鮑信公孫瓚就平常心許多,因為他們並沒有曹操那麼遠的目光,並不知道這份東西能給他們帶來多少榮耀。

其實最主要的是,光看內容,你會發現這份《討董記》並不是一份揚名的東西,而是一份普通的討董檄文而已。

裡面前半部是痛罵董卓,羅列董卓的罪名。中間部分,就是劉備陳暮奉詔討賊,興起義兵。

到最後部分,才是一邊稱讚五個人的勇氣,一邊號召世人一起來討董。

所以光從表面上來看,討董這件事才是主角,寫這份《討董記》的目的,是在於激起更多的力量來討董,而不是正在討董的這五個人本身。

如此忽略了裡面隱形的揚名目的,一般人很難察覺到這一點。

但問題在於。

雖然這件事裡著重講的是“討董”,可“討董”這件事本身就有很大的流量,是天下人關注的焦點。

因此在裡面出現的任何一個名字,就會被無限放大。

哪怕在文章之中,並沒有直接過於稱讚這五個討董的人,但透過文章中描述的董卓有多麼殘暴,就能夠側面印證出敢於討董的這五個人勇氣有多麼可嘉。

世人看完之後,自己就會進行對比,從而不自覺在心裡拔高了他們的位置。

畢竟董卓已經被形容為世間最極端的“惡”,那麼敢於反抗他們的人,豈不是世間最極端的“善”?

這就是陳暮操縱輿論的高明之處。

他不是主動引導世人,也沒有直接告訴世人這五個人怎麼怎麼樣,而是利用了一些手段,巧妙地讓世人產生了這樣的聯想,自然而然地幫助了劉備曹操他們宣傳名望。

正如後世某些西方國家的新聞媒體,明明只是正常的採訪,卻要在影片中加一些陰間濾鏡,或者惡意剪輯,虛構偽造,來達到歪曲事實的目的是一個道理。

陳暮一番暗示操作,既沒有自吹自擂,王婆賣瓜的嫌疑。又能夠招攬人才,吸引更多的力量加入,同時揚名立萬,可謂是一石多鳥之策也。

雖然曹操不一定能夠看出陳暮的騷套路,也一定看不到,這裡面還有陳暮偷偷給他下的一道緊箍咒(大家劃重點)。

但他能夠看到的是,這份東西必然可以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好處,對於出身不好,宦官之後的他來說,可謂是一份及時雨,自然讓他十分開心。

而相比於曹操看這份東西,當《討董記》透過一些渠道傳入長安,最終輾轉落入董卓手裡的時候,董卓的心情就沒那麼好。

《討董記》的內容相當深奧,倒不是文字晦澀難懂,而是裡面舞文弄墨,各種歷史典故信手拈來,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學水平,根本不可能看得懂。

所以這份書,與其是說給天下百姓看,倒不如是說給天下世家、豪強以及那些讀書士人看。

如果忽略了陳暮在裡面暗藏的手段,那麼只從明明上來看,這份東西,其實就是一份正常的《討董檄文》而已。

這份東西的內容總結歸納,大概意思就是:“董卓為人十分可惡,行徑非常殘忍嗜血,惡行令人髮指。不過大家別怕,雖然董卓窮兇極惡,但這世上還是有不怕死的人依舊在為漢室江山奮鬥。只是我們五個人的力量還是不足,所以請大家一起來,共同幫助我們,討伐董卓,匡扶漢室云云。”

只要認字,都能看出這份東西的表面含義。

因此董卓看完之後,自然是怒火中燒,頭都快炸了。

未央宮內,前堂殿中。

“砰!”

在將這份小冊撕成碎片之後,董卓一腳就踢翻了桌案,惡狠狠地道:“可惡,關東軍居然想出如此下作的手段來羞辱我的名聲。”

閻忠瞥了他一眼,心道你的名聲還需要羞辱?全天下都知道你的良心大大滴壞了。

“義父!”

呂布見他這麼發怒,頓時站了出來說道:“布願為義父排憂解難,親自率領西涼鐵騎攻打關東軍!”

“滾!”

董卓紅著眼睛,瞪了他一眼,然後越想越氣,竟是抄起一柄短戟朝呂布扔了過去。

呂布嚇了一跳,連忙閃身躲開。

短戟如流星一樣從他身邊飛過去,打在了大理石地面上,“叮”地一聲,彈射往左邊的柱子,釘入了梁內,發出嗡嗡的聲音。

場面一時陷入了沉默。

呂布的臉上青一陣紫一陣,他原本是想為義父解憂,哪知道董卓居然這麼對他。

對面西涼集團的幾個將領胡軫張濟樊稠王方楊定等人一開始也被董卓的暴怒嚇了一跳,但見到呂布倒黴,頓時樂了起來,只是想笑又不敢當著董卓面笑,一個個忍不住嘴角上揚,低頭強行憋住。

看到這一幕,呂布就更氣了,臉上面子掛不住,手上青筋暴跳,連帶著他那邊幷州集團的李肅成廉魏越等人亦是面有慍色,十分不滿地看著對面的西涼軍眾將。

而董卓喘著粗氣,過了許久情緒才穩定下來,冷靜之後,他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有問題,不過讓他當著眾人面向呂布道歉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一時間大家都沒說話,場面依舊沉默。

還是李儒見他情緒已經緩解,這才站出來給了雙方一個臺階,他說道:“明公,甘侯為明公之子,素有孝心,此番不過是想為明公排憂解難而已,並無他念,還請明公莫要氣惱。”

甘侯就是呂布。

呂布在投靠董卓的時候,就被封為中郎將,都亭侯。

後來長安之亂,因為回防及時,立下了大功,爵位自然也往上提了提,從都亭侯變成了鄉侯。注意,是鄉侯不是都鄉侯,中間越過了都鄉侯、亭侯這兩個等級,封地為右扶風郡鄂縣的甘鄉。

聽到李儒給了一個臺階下,董卓這才裝作恍然大悟,一臉歉意地對呂布道:“原來如此,我剛還以為奉先是要離我而去呢,是為父不對,奉先切莫因我無狀而責怪為父。”

呂布又不傻,自然知道這是個臺階,低著頭拱手說道:“義父說的什麼話,是孩兒自己沒有說清楚,孩兒怎麼會責怪義父呢?”

“好好好。”

董卓大喜道:“你先退下吧。”

呂布低著頭緩緩退下,又坐回了大殿一邊。

經過這個插曲,眾人誰也沒有在意。

李儒則開始為董卓講解起戰略佈局,言稱效仿秦國,佔據關中,虎視天下的策略。

然而誰也沒有看到,呂布的眼眸之中,閃爍過了一絲嗜血的寒芒。

呵。

我這麼忠心待你,你就是這麼對我的?

枉我星野賓士來長安救你。

結果你剛剛差點殺了我!

父子情深?

呵呵。

去NM的父子情深!

老子遲早有一天要了你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