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9章 拉開序幕

臨近三月,溫暖的陽光揮灑在大地上,給予世間勃勃生機。

洛陽東面門戶,滎陽,已經被討董聯軍佔領。

滎陽縣衙中,各路諸侯召開大會。

“諸位請看,洛陽乃天下中樞,虎踞龍盤之地,西南北三面環山,便是這東面,也是十分險要。”

陳暮戴著進賢冠,長袍飄飄,在地圖上將各個關隘要口標註出來,以做講解。

不要以為陳暮的地位不高,實際上,如果論起官職來說,這裡很多諸侯的身份都比不過他。

因為他曾經做過尚書令,位居中央,執掌天下政務。雖然只是千石,可位卑權重,乃是三獨坐之一,僅次於三公九卿。

而這裡很多諸侯都是刺史太守,要是在天下承平的時候,這些諸侯還得看他臉色,尚書檯可是有兩千石曹,專門管各地太守國相事物,擁有罷免他們的能力。

更何況青州大軍最多,勢力最大,因此這裡的諸侯沒人敢小瞧他,哪怕陳暮才二十三歲,就在這裡指點江山,眾人亦是當他年少有為,一世聰慧。

“東北面平津、孟津二關便不消多說,這虎牢關也是厲害得緊,北面是大河,南面是少室,處大河與大山之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黃河在漢代被稱為大河,少室就是嵩山,而虎牢關,其實就是修建於黃河與嵩山之間的一座城鎮,名字叫做成皋縣。

所以虎牢關,又被稱為成皋關、汜水關。

至於老羅說的華雄守汜水關,呂布守虎牢關,實為虛構。

因為這二關,本來就是一個地方。

陳暮並沒有被三國演義所誤導,他久居洛陽,很清楚洛陽的地勢有多險要,可以說,沒有成倍於敵的大軍,幾乎不可能攻入洛陽,因此就得進行兵力上的布控。

“不過相比於洛陽南面的廣成、太谷、伊闕、轘轅四關,東面的虎牢關算是最好打的一關,因為其它關隘都在山川與河流之間,像大谷關和轘轅關就是兩條山道,只能容納一兩萬大軍進攻,我們的人馬再多,也無法悉數展開,若是強行進攻的話,就如同添油戰術,去一批死一批,可謂兵家大忌,必不可取。”

陳暮面對天下諸侯,侃侃而談,繼續說道:“唯有虎牢關地勢較為開闊,可以同時容納我們二十萬大軍進攻,相當於攻城,只要攻破了成皋縣城,後面就是一馬平川,聯軍可以過鞏縣、偃師,進入洛陽,而不需要再攻破其它關卡。”

如果開啟谷歌地圖,看洛陽的地勢就會發現,這個地方確實是天下易守難攻之地,十分險峻。

北面是邙山山脈,西南面是伏牛山脈,東面是嵩山山脈。

唯一的平原地區,就是東北面河內郡的豫北平原,也就是後世的焦作、新鄉一帶,可以適合大軍進攻。

但可惜的是這裡有一條黃河天塹做屏障,又有平津和孟津二關做隘口,討董大軍即便想要渡河,一沒有船隻,二會被半渡而擊,可謂千難萬難。

因此剩下比較好攻打的地方,確實只有東面的虎牢關。

也就是從鄭州市攻入滎陽市,再從滎陽市,打到鞏義市,接著繼續打到偃師市,最後進入洛陽市這麼一條路線。

因為虎牢關其實就是成皋縣城,擋在黃河與嵩山的界口,過去之後,後面的地形就會開闊許多,而其它關隘則完全是兩山之間的山道,除非聯軍都各個翻山越嶺如履平地,不然不可能破關殺進去。

陳暮繼續說道:“所以我認為,我軍主力,應該以虎牢關為主,然後再派出數股迂迴力量,佯裝主力,一股繞道少室山,進攻轘轅關。一股沿洢水,取伊闕關,最後一股自少室山西側,攻大谷關。分散董軍兵力,為主力贏得時機。”

劉備點點頭,他曾經做過河南尹,自然也很清楚這些關隘的險峻,便環視眾人說道:“諸位,我軍兵力兩倍於董卓,若能分散董卓兵力,則是大功一件,我必當請奏天子為諸君請功,誰願意打轘轅伊闕大谷三關?”

當下眾人互相對視,很快就有張超張邈這對好兄弟站起來道:“我兄弟願打轘轅關!”

劉岱橋瑁也道:“我們去伊闕關。”

袁遺陶謙道:“我們去大谷關。”

孫堅之前從酸棗出發,進攻滎陽,佔據了滎陽縣城,為後方大軍掃清障礙,如今又站出來道:“我願為大軍先鋒,向虎牢關進發。”

“好。”

劉備大喜:“眾將聽令,張超張邈二位帶本部人馬打轘轅關,劉岱橋瑁二位帶本部人馬打伊闕關,袁遺陶謙二位帶本部人馬打大谷關,文臺領本部人馬為先鋒,往成皋出發。如今董賊還在為禍天下,天子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一切就拜託給諸位,請諸位務必用心。”

“唯!”

當下,眾人領命而去,六路諸侯帶本部人馬,總計約五萬多人,佯攻洛陽南面三關,給洛陽董軍制造壓力。

另外十五萬大軍則為主力,孫堅八千丹陽精兵為先鋒,從滎陽出發,直取成皋縣。

討董大軍展開了進攻,戰爭轟轟烈烈地拉開帷幕。

而就在聯軍準備正是進攻的時候,此時洛陽的董卓在做什麼?

他在往虎牢關去的路上。

歷史上董卓非常畏懼關東聯軍,甚至都沒有跟聯軍硬碰硬,就已經逃跑。

雙方之間,總共就打了兩仗。

一仗是在虎牢關外的汳水附近,當時聽說董卓逃竄長安,關東群雄在虎牢關面前依舊畏懼不前,曹操就去追擊,被徐榮在汳水擊敗。

另外一仗則是在大谷關與陽人城,當關東群雄畏懼不前的時候,孫堅從洛陽南面進攻,在陽人城大敗呂布胡軫,斬殺華雄,北上進攻大谷關,眼看就要殺入洛陽,因為袁術不給糧草而敗退。

接著第二年,孫堅繼續進攻,在洛陽先帝陵墓前,打敗了董卓,最後才被徐榮擊敗。

所以真正的討董聯軍,實際上是虎頭蛇尾,關東群雄除了曹操和孫堅與董卓正面交鋒過以外,其他人幾乎跟搖旗吶喊沒有什麼區別,根本沒有老羅寫得那麼精彩。

而如今董卓雖然有遷都西遁的意圖,但卻是打算借關據守。

究其原因,是因為如今他的兵力比歷史上雄厚得多,得了南北二軍以及關中群雄的部隊,總兵力接近十萬,已經有底氣與聯軍一戰。

因此探得聯軍主力已經在成皋縣以東五十里外的滎陽縣之後,作為沙場老將,董卓很快明白,東面的虎牢關必然是主要戰場,所以早早地佈下重兵防禦,大軍集結於此。

實際上不僅是西面和南面,西北面董卓也得派兵,因為幷州處於一片泥潭之中,朱儁的官軍與鮮卑打得不可開交,幷州百姓過得十分艱難,就有黃巾餘孽在幷州白波谷宣佈起義,聚眾十萬,聯合南匈奴首領於夫羅,進攻河東郡。

董卓擔心白波軍與關東聯軍聯盟,就派董旻李傕郭汜帶領兩萬人守住平陰、孟津、陝縣一代,也就是小平津和孟津二關把守。

看地圖就知道,河東郡雖然在洛陽的西北面,也就是山西臨汾地區,但要渡過黃河,爬過太行山、伏牛山、邙山等山脈,才能威脅到洛陽。

因此只要控制住往西去長安的交通要道,董卓其實是有退路可言,並不需要擔心被白波軍偷了屁股。

至於南面三關,董卓同樣派遣三萬人,各有一萬人馬,將三關牢牢把控住。

因為這三關不像虎牢關一樣是座城鎮,而是真正山隘口。

像大谷關和轘轅關,都在嵩山山脈裡面,是兩條山之間的一條山道,跟劍門關的地形一樣,只是地勢沒有劍門關那麼險要而已。

而伊闕關則在後世的伊川縣以北,夾在嵩山山脈與伏牛山脈之間,地形看似還挺開闊,但這裡有條河,洢水。

洢水是豎著流淌,所以除非聯軍乘船北上,不然就只能從河邊去,還是要被關隘卡住。

所以從這三關進攻,別說二十萬大軍,就算五萬大軍去打,都會因為地勢過於狹窄而擺不開陣型。

只需要派遣一萬大軍,就能抵擋住十萬大軍的進攻,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從南面進攻實在是太險要,董卓也很清楚,只要聯軍不傻,不可能把主力進攻點放在南面。

因此他只派牛輔董越胡軫等人帶少數人馬,就可以將這三關牢牢控制。

當然,說是難以攻破,其實是一個理論概念。

一旦被攻破的話,戰略損失就極大,聯軍就可以從三關進入洛陽地區,然後再兩面夾擊虎牢關,到時候董卓就徹底會失敗。

那麼董卓明知任何一關被攻破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為什麼還要選擇迎戰呢?

原因很簡單。

還是實力的提升讓董卓的內心開始膨脹。

歷史上董卓並沒有太多兵馬,攏共不過四五萬人,面對聯軍以及白波軍的威脅,不得已只能退守長安,學秦國佔據關中來虎視天下,靜觀天下之變。

而如今董卓總兵力有十萬,再加上洛陽八關地勢之險要,完全可以憑藉地利進行防禦,不用擔心被攻破。

這讓董卓產生了一種可以擊敗聯軍的錯覺。

於是立即調兵遣將,進行防禦。

這次排兵佈陣,董卓也是有所準備,很有講究。

首先是西北面的陝縣是以後逃亡長安的退路,必須由最親密的人鎮守。

那麼誰是董卓最親密的人?

自然是親弟弟董旻。

而南面三關雖然險峻,可也十分重要,僅次於西面的退路,不僅要親密之人,還得有一定軍事能力的人去才可以。

於是他就讓不可能背叛的女婿牛輔,以及最早跟隨自己的老將胡軫段煨去鎮守。

最後主力方向,則由他親自率領五萬大軍去虎牢關迎敵。

這樣洛陽城內,反倒是空虛下來,只有數千城門士兵把守,不過董卓任命自己大哥的兒子,親侄子董璜為城門校尉,留在了洛陽,牢牢把持著朝政。

如此佈置,董卓這才放心大膽地率領大軍親自趕往虎牢關駐紮。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