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掞,這位被稱作王老頭的老者,他在康熙的千叟宴上,忘記了飲食,全神貫注地凝視著康熙帝的一舉一動。康熙的喜怒哀樂,杯盞交錯,無一不牽動著他的心。那一刻,他對待康熙的態度,甚至超過了對親如小媳婦的疼愛。當康熙因氣惱而暈倒的瞬間,王老頭毫不猶豫地衝上前去,焦急地呼喚太醫。他守在門外,急切地想要得知康熙的病情,以至於凌太醫一出現,他便急切地追問,期待能得到確切的訊息。
凌太醫委婉地告訴他,皇上的病情非人力可救,只能聽天由命。得知康熙命不久矣的王掞,立即前往四爺府,沉重地宣佈了這一訊息。他的話語中充滿了悲痛,四爺也為此感到深深的憂慮。隨後,王掞說出的那句令人震驚的話語,讓四爺驚訝不已。他提醒四爺,爭奪皇位非同小可,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為了消除四爺的疑慮,王掞坦露心跡。他曾誓死保衛太子,但如今太子已廢,他的信念也隨之破滅。他深知自已在康熙面前曾立下誓言,如今卻轉而支援四爺,這難免會讓四爺心生疑慮。然而,他堅信自已的選擇是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他從成為太子老師的那一刻起,就立志為大清培養出一位英明的皇帝。如今,他看到了四爺的堅定與擔當,相信他能夠承擔起這份重任。
在這關鍵時刻,王掞提醒四爺,其他阿哥或耽於玩樂,或心藏險詐,只有四爺真正為大清江山著想。他的這番肺腑之言,讓四爺深感敬佩與感激。王掞用四十年的時間,默默為大清付出,雖然未能親眼見證太子的成長,但他的信念與忠誠始終未變。在生命走向盡頭之際,他決定全力支援四爺登上皇位,這是他的最後一搏。王掞早已洞察康熙皇帝的意圖,將皇位傳給四爺。他的動機可能部分是為了大清國的未來,但更多的是為了自已在後世留下清白的名聲。然而,要贏得四爺的信任和感激,他必須擁有足夠的籌碼。既然王掞能夠坐在這裡,那麼他的手中必然握有重要的籌碼。
當王掞提到一個名字時,四爺不禁一驚。這個名字是鄭春華,她曾是一位失足女子。在進入府邸之前,十三爺將鄭春華託付給了四爺,四爺一直將她養在府中。王掞能夠知道這件事,那麼八爺也一定知道。鄭春華的身份本就敏感,如今又與四爺有所牽連,一旦傳出去,四爺將面臨極大的困擾。如果八爺利用此事大做文章,那麼四爺的皇位之路將更加艱難。
四爺面臨艱難的抉擇,王掞建議他讓老陳去見見鄭春華。如果鄭春華不願放棄,那麼王掞將當場讓她顏面掃地。四爺預設了這個提議。隨後,見到鄭春華,王掞言辭羞辱,最終導致鄭春華選擇了死亡。她的一生只能用“可悲”兩個字來形容。四爺得知訊息後,立刻趕到王掞的府邸。
王掞早已等候多時,他告訴四爺,他一生中有兩次重要的賭注,一次是賭太子失敗,一次是賭四爺成功。這一輸一贏,對他來說並沒有輸贏之分。如今奪嫡之戰已經公開化,他們將不再使用陰謀手段,而是明刀明槍地對抗。八爺的計劃是掌控北京城的兩股重兵,分別是豐臺大營和隆科多的步兵統領衙門。現在豐臺大營已經掌握在他們手中,剩下的關鍵就是隆科多。他手中掌握著兩萬兵馬,負責守衛九門。
這是最為犀利的殺手鐧。只要掌握了兵權,一旦天下發生動亂,八爺至少有八成的勝算。
鄔思道作為旁觀者,必然洞悉了四爺的小心思。他明白,如果自已真的拿錢離開,等待他的將是死路一條。因此,他選擇留下來,與四爺一同面對這個複雜的局面。
四爺啊,你怎麼就不明白皇上的良苦用心呢?鄔思道心想。皇上已經暗示了將十四爺作為繼位人,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鄔思道深知皇上的心意,也理解四爺的困惑和憤怒。然而,他相信皇上此舉是為了預備後事,因為康熙已經知道自已的命不久矣。
鄔思道認為,康熙罷免幾位朝中的重臣,更多的是為了保護他們,避免他們捲入奪嫡之爭,從而確保將來的朝局穩定。同時,他也意識到八爺和十四爺之間的緊張關係,以及十四爺擁兵自重的態勢。他深知這是一個複雜的局面,需要謹慎應對。
因此,鄔思道建議四爺應該更加深入地研究皇上的帝王心術,以便更好地應對當前的局勢。他認為四爺應該更加理解皇上的決策意圖和動機,以便在這場奪嫡之爭中取得更好的結果。同時,他也提醒四爺要注意自已的言行舉止,避免暴露自已的意圖和弱點。
總之,四爺需要在這個複雜的局面中保持冷靜和理智。他們需要更加深入地瞭解皇上和朝局的動態,以便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奪嫡之爭中取得更好的結果,為自已和朝局的穩定做出貢獻。
皇帝陛下,面臨著微妙的抉擇。那些輔助皇權的大臣們,一旦輔佐的人選出現錯誤,新君登基後恐怕會釀成血腥的清洗。反之,如果他們選對了人,則容易滋生驕傲自滿之情,使得新君難以駕馭。康熙老爺子巧妙地選擇將他們暫時羈押,以等待新君登基後,憑藉一紙赦書將他們恢復原職。屆時,他們將成為新皇帝最得力的助手。皇上的這一策略雖然充滿苦澀,卻展現了他深沉的智慧和慈悲之心。
然而,仍需關注皇上心中的默定繼承人究竟是誰。若如四爺所推斷,皇上心中的人選是十四爺,那麼這起死鷹事件便顯得耐人尋味。康熙爺的睿智使得他必須查清真相,才能讓十四爺名正言順地繼承大統。否則,一個重大的汙點將伴隨其一生。
然而,皇上之所以沒有徹查此事,正是因為他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證明他心中的默定人選。顯然,這個人選既不是八爺,也不是十四爺。四爺,你陷入了一個迷局。讓我來為你指點迷津。送死鷹的事情,我敢斷定是八爺所為。十四爺率領十萬精銳在外,如果徹查此事,正好給了他一個清君側的口實。八爺在此地聯絡呼應,立時就會引發天下大亂。如果查辦八爺,十四爺將趁機漁翁得利。到時候,九爺和十爺也會煽風點火,製造更大的禍端。屆時,皇上恐怕連善終都難以保障。
鄔思道的分析一針見血:大局穩定對四爺最為有利,而大局混亂則對八爺最為有利。十四爺更是希望四爺和八爺打個平手,自已好坐收漁翁之利。皇上的病情若無法好轉,這場風波又該如何平息呢?八爺製造死鷹事件,看似冒險,實則準確把握了局勢的脈搏。他想要的就是將局面攪亂。四爺在聽完鄔思道的分析後,頓時恍然大悟,心中對鄔思道充滿了敬意和忌憚。此人竟能如此透徹地理解康熙老爺子的心思,如果自已將來繼承皇位,在他眼裡豈不是毫無秘密可言?他要的是混亂,而你則必須堅守穩定。
然而,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四爺長久以來一直自視為朝堂上的孤獨行者,沒有可以倚靠的大臣,而八爺的勢力則遍佈朝廷內外,穩定朝政談何容易。四爺您不必焦慮,有我鄔思道在此,我一定會為您謀劃出合適的策略。他轉身,手中已持有早已準備好的計謀,決心為四爺穩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