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夜晚,燈火輝煌,百姓們在大街小巷中忙碌著,地攤販們正準備開始他們的夜生活。然而,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這夜的寧靜,大清城管突然出現,讓小攤販們驚慌失措,紛紛逃跑。
就在這時,八爺府門前,一位參將前來報告,他奉九門提督龍大人之命,特來保護八阿哥進宮。這個訊息讓八阿哥興奮不已,他披上龍袍,滿臉得意,自信滿滿。他認為有隆科多的人保護,他和九爺、十爺必定萬無一失。然而,這種過度的自信卻導致了他錯誤的判斷。
他以為城內有隆科多的人,便放鬆了警惕,放棄了強攻的打算,只部署了城外的豐臺大營。他命令從西直門出城,立即前往豐臺大營,讓程文運召集所有人馬,做好隨時等候他指令的準備。
八爺的計劃是先觀察康熙的意思,如果康熙堅持傳位給四阿哥,他便打算利用城內的隆科多和城外的豐臺大營,發動一場類似玄武門之變的行動。然而,他的計劃並未得到全部阿哥的支援。
四爺在接到九門提督的通知後,也是百感交集。他也認為隆科多已經倒向了八爺。他心中慌亂,步軍衙門的人就在門外,說是奉命保護他去暢春園。然而,他卻懷疑這可能是隆科多和八爺的陰謀,他可能再也回不來了。
在這個充滿緊張氣氛的夜晚,京城中的每個人都懷揣著各自的心思和計劃,等待著命運的裁決。康熙大限將至,奪嫡之戰即將落幕,而誰將成為最終的勝者,卻仍是未知數。鄔思道,面對眼前的局勢,毫無畏懼。他堅定地鼓勵四爺,深知今夜是關鍵時刻,康熙帝將留下遺詔。若四爺缺席,八爺可能篡改遺詔,屆時,即便是鄔思道也無力迴天。那時,八爺將成為皇帝,四爺將陷入兩難境地。
看到四爺猶豫不決,鄔思道心急如焚。多年來,他為四爺謀劃儲位之爭,今晚終於要見分曉。他伸手向四爺索要欽差關防大印,這是康熙帝授予四爺,讓他前往江南賑災籌款的信物。或許康熙帝已遺忘此事,但鄔思道卻銘記在心。
若康熙帝未收回此印,或許他心中已默定四爺為繼承人。此時,鄔思道手握大印,給予四爺最後建議:若深夜仍無訊息,他將用此大印派人釋放十三爺。十三爺擁有眾多故舊部下,可一呼百應,前往救援。
鄔思道的舉動,無疑為四爺壯膽。即便大印未必能救出十三爺,若隆科多倒向八爺,申時之際,八爺或已篡改遺詔登基。即便十三爺被救出,面對篡位的八爺,又有幾人敢與之抗衡?
然而,鄔思道此舉必有深意。他深知康熙帝王的權謀之術,猜測若傳位給四爺,必將為其排除隱患。因此,他不能透露過多資訊給四爺。在鄔思道的鼓勵與帝王之位的誘惑下,四爺終於下定決心,冒著生命危險,踏上這條充滿未知的道路。
在茫茫大雪的映襯下,四爺留下孤獨的腳印,踏上了這條充滿挑戰的道路。內心充滿不安的他,在門口駐足,深情地回望了一眼家人,然後決然地踏上了未知的路途,也許雍王府就在暢春園的近鄰。而那個最後出發的四眼,卻出人意料地……最先抵達。
他剛踏入暢春園,耳畔便響起了熟悉的聲音:“奴才張五哥,給四爺請安。”他們都是在皇上的命令下,來保護四爺的。四爺看到是張五哥,緊繃的神經稍微放鬆了一些。
“四爺,請隨我來。”隨後,張五哥領著四爺走向一條秘密通道。這可能是四爺最後一次透過這道安全檢查,之後,他終於見到了虛弱不堪的康熙皇帝。
“皇阿瑪,您怎麼了?”就在此時,其他在京的皇子們也紛紛趕到,卻被圖裡琛和德楞泰攔在門外。他們的理由是皇上正在召見四爺,其他人需要在外等待傳召。聽到這個訊息,眾皇子的表情各異,其中八爺更是感到一股不祥的預感。
在這歷史的關鍵時刻,康熙必須做出抉擇。他不能讓自已的寬仁成為大清的禍根,也不能讓無德無能的皇子繼續敗壞國家的未來。因此,他選擇了四阿哥胤禛作為繼承人,希望他能夠整頓吏治、整治貪腐,為大清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康熙作為一位英明的君主,無法容忍自已成為別人的工具和威懾。在得知八爺的手段後,康熙對圖裡琛說,八爺的野心和行動可誅。實際上,從八爺將刑部冤案作為廢太子的證據開始,他就已經失去了與皇位的緣分。康熙對他的行為一目瞭然,他知道八爺已經成為他棋局上的一枚棋子,所有的掙扎都是徒勞的。
當談到十四阿哥時,康熙的反應更為強烈。他稱讚十四阿哥在徵兵精武方面的成就,但也指出他膽子過大,胸襟狹窄,治理軍隊需要謹慎,而用於治國則可能壞事。康熙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十四阿哥行為的深刻了解。例如,十四阿哥曾偽造太子的親筆信,與八爺一起製造了太子兵變的假象,導致太子被廢。此外,為了爭奪帶兵之權,八爺黨一直在阻撓傳爾丹的行動,尤其是當十四阿哥掌管兵部後,更是為難傳爾丹,導致傳爾丹輕敵冒進,6萬大軍全軍覆沒。康熙對這一切都瞭如指掌。
在選立新太子的事件中,十四阿哥替八爺鳴不平,激怒了康熙。表面上看,十四阿哥是義憤填膺,但實際上他是在擴大八爺的負面影響,使康熙更加厭惡八爺。然而,康熙何等英明,事後自然會看透十四阿哥的小心思。因此,在經歷了這些事情之後,康熙對八爺和十四阿哥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評判。康熙帝洞悉一切,他對那個隱藏頗深的兒子老十四瞭如指掌。老十四狡猾且喜歡玩弄陰謀,總是跳躍不定,為謀取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因此,在臨終之際,康熙帝評價老十四為膽大心小,而老十三,則被他視為精心佈下的一枚重要棋子。老十三,性情真摯,心懷正義,但性格剛烈,易於衝動。為了磨練他的心性和避免他闖下大禍,康熙帝將他禁閉了十年。這看似是懲罰,實則是對他的保護,更是為了將他培育成四爺最得力的助手。
然而,這十年的禁閉生活,卻使他的身體受到了嚴重的損害。聽到這一切的四爺,眼中淚水打轉,無言以對。他深深體會到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康熙帝在位期間,對兒子的教育和皇位繼承人的選擇,都經過了深思熟慮和精密策劃。此刻,他似乎覺得鄔思道的話有些多餘。
康熙帝繼續留下深刻的遺言,他教導四爺要善待兄弟和臣民,儘量避免傷害他們。從他對其他皇子的評價中,可以看出他對他們的性格和才能有著深刻的理解。他之所以在臨終前對四爺談論他的兄弟,更多的是為了保護他們,因為他深知四爺將會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關於為什麼選擇四爺作為繼承人,康熙帝有著自已的理由。四爺身上有著四個顯著的優點。首先,他敢於擔當,不畏強權,敢於得罪權貴以救災濟民,敢於追繳國庫欠款,甚至敢於焚燒記載百官隱私的百官行述。其次,他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選擇不為,例如在太子選立之際,他力保太子而不趁機謀取權位。第三,他能屈能伸,面對挫折和困境時能夠保持冷靜和耐心。最後,他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洞察力,能夠清晰地認識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所在,制定出英明的政策和決策。這些優點使得四爺成為了康熙帝心目中最為合適的皇位繼承人。康熙帝撤去了他的郡王封號,並將他親信年羹堯調任四川,而田文靜則被派往河南。在一次宮廷紛爭中,十三爺與十四爺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十四爺公然頂撞了康熙帝,康熙帝憤怒之下欲拔劍相向,此刻,四爺毫不猶豫地伸出雙手擋住了鋒利的刀刃,頓時鮮血淋漓。這份忍耐與決心,非尋常人所能及。
四爺不僅在宮廷爭鬥中表現出色,他更以實際行動致力於國家與民眾的福祉。他真心為民,積極賑濟災民,嚴追國庫欠款,他的每一項舉措都腳踏實地,絕非空談。在康熙帝心中,四爺早已是治國安民的不二人選。事實上,早在十年前,康熙帝就已對四爺的能力深信不疑。
隨著康熙帝年事已高,他開始思考王朝的傳承問題。在眾多皇子中,只有四爺具備治理國家的才能。於是,在莊嚴的宮殿中,康熙帝取下陪伴自已一生的念珠,鄭重地戴在了四爺的手上。這不僅僅是一個象徵,更意味著康熙王朝即將翻開新的一頁,雍正王朝的時代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