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不再誇何書錦了,倒是何二郎開始誇,他覺得何書錦真是太爭氣了。
何二郎高興道:“錦哥兒,阿爹的好兒子,太爭氣了。”
何二郎說著說著開始流淚,何書錦安慰了好一陣。
當著小孩子的面哭出來也就何二郎了,何老爺也是激動,眼睛紅紅而已,沒想到何二郎沒忍住。
安慰完何二郎,何大伯和大伯孃也高興的誇讚何書錦,大侄子是童生了,他們也與有榮焉。
孫氏輕拍了下何二郎,她理解何二郎的激動,但是真覺得這也太激動了,孩子都看著呢,怎麼沒忍住一點。
孫氏笑著看向何書錦,說道:“錦哥兒,阿孃為你驕傲。”
何書錦抱住孫氏,說道:“阿孃,這段日子辛苦您了。”
不管是何書錦縣試還是府試期間,孫氏都特別忙碌,還要親自下廚給何書錦做餐食,精神高度緊張,生怕做錯一點影響何書錦考試。
孫氏笑笑,說道:“有什麼好辛苦的,這是阿孃應該的。”
何書錦像個小孩子一樣衝進孫氏的懷裡,孫氏抱著他安撫,孫氏心裡明白自家兒子壓力可大了。
他是何家的第一個曾孫,自小又被誇讚許多,他也擔心自已連科舉的第一步都不能邁入。
那自小的那些稱讚就會變成嫌棄,說他長著一副聰明的樣子,實際如同草包。
而且連同孫氏就會被取笑,她農女出身的身份畢竟還是低人一等,何家族人會把何書錦考不上的原因歸結於孫氏的出身。
一旁的何書瑜瞧自家大哥也要哭,大聲的說:“哦耶,我大哥是童生了,我是童生老爺的弟弟。”
這突然的喊聲,惹得眾人忍俊不禁。
何書瑜喊完,何書晟幾個也跟著喊,還跑到院子裡喊。
興奮的樣子,剛剛還有些傷感的何書錦頓時緩過來了,他不負眾望,他是童生了。
何書錦從孫氏懷裡出來,高興的對著何書瑜幾人說道:“你們幾個過來。”
何書瑜笑呵呵的說:“大哥,你考上童生了,是不是可以請我們吃燒鵝。我饞好久了,阿爹都不給我買。”
何書晟幾人也眼巴巴的看著何書錦,何書錦低笑一聲,說:“行,待會我讓文路去買,可以了吧。”
幾人高聲喊:“耶,童生老爺請我們吃燒鵝咯,吃燒鵝咯。”
看著幾人嘴饞的樣子,不由搖搖頭,不理會這些孩子的說話,張氏問何老爺:“老爺,錦哥兒的童生宴可得大辦,這可是咱家的第一個童生呢。”
何老爺點頭,說道:“我去找李半仙看個好日子,咱們辦個三天三夜,哈哈哈哈,讓何家村和鄰村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好孫兒是童生老爺了。”
何書錦聽到後說:“阿爺,還是不要大辦了,免得浪費,就咱們家一起吃個慶祝飯就好了。”
何老爺不贊同,說道:“錦哥兒,這哪成,不行,要大辦,咱家都多久沒辦喜事了。”
何書錦無奈,又勸道:“阿爺,那也不要辦三天三夜這麼久,太高調了。”
何老爺說:“高調怎麼了,就是要高調。錦哥兒,你就好好讀書,這個酒席我和你阿爹還有你大伯決定就好了,你莫要管。”
何書錦還是想低調,勸道:“阿爺,我8月要參加院試的,這宴席辦這麼久會影響我讀書的。我們只辦一天,等我考上秀才再辦三天可好?”
孫氏也同意何書錦的想法,也跟著說:“阿爹,錦哥兒說的沒錯,他讀書要緊,咱們就先辦一天,辦得隆重喜慶些,親朋好友肯定都知道咱們錦哥兒是童生了。”
聽到孫氏和錦哥兒都這麼說,何老爺也鬆口道:“那行,就辦一天吧,不過還是得找李半仙看日子,錦哥兒,你好好讀書,宴席那天你就負責點頭微笑就行。”
何書錦鬆了口氣,終於勸下來了,一個童生酒就大辦,得花家裡不少錢呢。
他讀書本來就是家裡的最大開支,要是還辦三天宴席,花錢更多了。
他現在只是個童生,府城的鄉紳不會隨大禮,除非他是秀才公,收到的禮才會比開銷多。
何老爺說完不理會其他人,著急忙慌的去找李半仙,這次府試成績出來了。
考上童生的人家肯定會去找李半仙看日子,他得快點去,當第一個看日子的人。
何書錦和家裡人又聊了會,就回去休息了。
下午一些親朋好友都上門道喜,何文書媳婦笑著說:“錦哥兒真是爭氣,第二名啊,這可是今年咱們何家村最好的成績。”
一旁的六嬸婆也說:“是啊是啊,錦哥兒打小就聰明,考上童生也不奇怪,再努力一把可就是秀才公咯。”
老太太聽到後很是高興,不過面對外人還是謙虛的說:“錦哥兒是聰明,但是沒你們說得這麼誇張,莫要再誇他了,被他聽到,那尾巴可翹到天上咯。”
六嬸婆笑道:“哎喲,老姐姐,這錦哥兒多乖多懂事啊,哪有你說的這樣。
再者說了,少年本就是傲氣,您有這曾孫,真是有福氣哩。”
老太太笑得合不攏嘴了,何文書媳婦也說:“就是啊,錦哥兒這麼好的孩子我都想要,就盼著我家寶哥兒也能像錦哥兒這般爭氣。”
張氏笑道:“你家寶哥兒一看就是個聰明的,你就等著享福吧。”
何文書媳婦說:“我家寶哥兒現在也開始拿話本了,天天讓他阿爺講故事,不講還不睡呢,可折騰人了。”
張氏說:“哎呦,這麼小就喜歡聽故事,再大點就喜歡讀書了,你家寶哥兒以後啊,起碼是個舉人老爺。”
何文書家有秀才,但是沒有出過舉人,張氏也知道何文書媳婦的想法,就想家裡出個舉人,門第再上一層樓。
這個期望只能靠寶哥兒這代,何禮陽身體不行,考秀才已經是極限了,再讓他參加鄉試,中不中還另說,可能會搭上命。
何文書媳婦聽後也開心,這好話誰聽了不開心呀,笑著說:“那就借你吉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