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0章 提醒

第160章 提醒

文林把女兒放下,囡囡立即蹣跚著撲到小黑身上,小黑從小就和文靜玩習慣了,根本不在意小不點的,後腿在空氣中輕輕蹬了兩下,繼續享受著人工癢癢撓。

看著眼前溫馨的畫面,李秀寧覺得心裡的煩躁,一下消失了不少,臉上的笑容也多了一些。

回到村子,文林反而更忙,一來是要檢視村裡的發展,對一些事情做出微調,另外一件事,讓他有迫在眉睫的感覺。

說到玄武門事件,就不得不提同一年發生的渭水之盟,這事讀書的時候學過,而且讓人記憶深刻。

文林不知道具體時間,他只知道是李世民登基不久。

如今李建成死了,李世民太子之位已經無可改變,這就意味著渭水之盟,也快要到來。

雖然不知道是否會像書上所言,李世民冒險退敵,但是文林不想把命運交給書籍。

是人都知道,歷史就是裱子,誰上了由誰寫,每個人體驗不一樣,寫出來也就不同,偶爾還對朋友誇張的吹噓,最後出來的結果就完全偏離了原本的樣子。

尤其是親身經歷了一些事情,文林很明白,真實的狀況,遠遠不是書上寥寥幾句所能包括。

這事無法對人言,所以只能自己做準備。

好在這次是防守,壓力要小不少,關鍵還是朝廷。

本來文林躲在山裡,外面影響不到,但是突厥人殺進關中,受災的是沿途百姓,這讓他忍不住想要盡一份力。

文林讓人把繳獲的財物處理掉,然後買回大量的鐵錠。

防守可以用床弩,上次就試過了,三弓八牛弩非常強力,所以需要多打造一些。

另外需要大量製作三角扎馬釘,這玩意據說是諸葛亮發明的,真實狀況不知道,不過漢末應該沒有馬掌,所以效果很好,現在就差強人意,好在是對付突厥人,效果應該不錯。

扎馬釘構造簡單,就是一個立體三角形,可以用模具直接澆築。

村裡製作模具技術很成熟,用黃泥弄就行,反正這玩意也不需要太精緻。

雖然住在山裡,長安的訊息還是源源不斷的送過來。

六月八日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各種政務皆由李世民決斷,其實這也表明李世民大權在握。

李淵不得不放權,以前有李建成,李世民即便勢大,很多臣子也不會支援他,但是李建成死了,甚至李元吉也死了,李淵嫡子就只有李世民一人。

大唐下一任皇帝是李世民,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況且李淵年齡那麼大了,說不定哪天就沒了。

這個時候當然要早點表忠心,不然別說熱鍋,冷灶都燒不上。

除了幾個老臣,可以說沒人會支援李淵繼續做皇帝,也正是很清楚這一點,李淵才選擇放權,不然他擔心某一天有人為了功勞,讓自己死在睡夢中。

當然!李淵也可以弄死李世民,畢竟京城的兵權,還是在他手中,皇宮還有近衛保護。

但是除了李世民,他已經沒有選擇了,其他兒子又小,又不是嫡子,即便扶上位,也不能服眾,等他一死,辛苦打下的江山可能就沒了。

李淵不想大唐二世而亡,那麼就只能放權,一步一步的退讓,等李世民繼位。

李世民先是放掉宮廷花園中所養的鷹犬,並傳令停止收取各方所進貢的奇珍異寶。

雖然不知道這個命令是他本意,還是有人支招,反正很多人都因此誇讚。

第一次主持朝會,李世民又命令百官各個呈上封章奏事,詳細陳述安定人心治國的關鍵,各盡所能,一副廣納諫言的樣子,一下把朝堂的心也安了下來。

六月十三日,李世民讓人釋出命令道:“依照禮法,他兩個名字不要為某一個字而避諱。近代以來,兩個名字都避諱,廢缺地方已經很多,任意避諱,有違經典。那些官號、人名、公私文籍圖書,有‘世民’兩個字不連續的,並不須要避諱。”

接著命令撤銷幽州大都督府。

六月十五日,廢除陝東道大行臺,設定洺州都督府;廢除益州道行臺,設定益州大都督府。

六月二十六日,幽州大都督廬江王李瑗圖謀叛逆,被廢棄為普通百姓。

六月二十九日,撤銷天策府。

文林並不知道,和自己有過節的李璦,其實是被人玩死的。

李瑗擔任幽州都督。李淵知道他怯懦無能,沒有擔任將帥的才能,擔心他不能稱職,便讓右領軍將軍王君廓輔佐他。

王君廓這人曾經當過強盜,驍勇強悍,陰險狡詐,李瑗推心置腹地倚賴他,還答應和他結成親家。

李建成死後,李淵頒詔派遣通事舍人崔敦禮乘著驛站的車馬前去徵召李瑗入京。李瑗心裡恐慌,因為他與李建成交好,得罪過李世民,擔心去長安會有危險。

其實這是李淵綁李世民清理後患,畢竟李璦是掌握兵權的宗室,李世民繼位之後,肯定不好動他們,所以他要提前解除這些宗室的兵權,免得以後出現問題。

李璦害怕,王君廓就慫恿他起兵謀反,結果李璦剛起兵,就被王君廓親手勒死,隨後首級傳遞長安。

“你真的不回長安去嗎?我想你要是回去,秦王肯定心裡會好受一些,畢竟這種事情,他也是迫不得已。”文林勸說道,他也不希望李秀寧少了最親近的其中兩人。

“不回去,回去幹嘛?鬧心。”李秀寧搖搖頭說道。

“別那麼硬撐著,過去的事就過去,人生總得向前看。”文林提醒道,如果李秀寧真的以後和李世民老死不相往來,肯定會是一個心結。

“我知道。”

“你們最近一直在打鐵?又做床弩是為何?”過了一會,李秀寧忍不住問道。

“其實伱不用擔心,他還不至於對我動手。”不等文林回答,李秀寧繼續說道。

原來李秀寧是以為,文林打造床弩是防備李世民。

文林伸手颳了一下李秀寧的鼻子,笑著說道:“你想哪裡去了,我是防備突厥人。”

“突厥人!不好!我怎麼把他們忽略了。”李秀寧臉色一變,坐直身體說道。

她本身就是很有遠見的人,只不過因為宮變的事情太傷心,沒有去想,不然她也能想到。

雖然突厥人每年都在宼邊,但要是他們知道朝廷權力交接,肯定會全力來攻,尤其是去年死了十多萬大軍,朝廷兵力大損,這更加不利。

“所以我才勸你回去,如果這次大家不齊心協力,恐怕很難度過困難。”文林點點頭說道。

李秀寧默默的點點頭,她也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如果真的發生,不!她很確定,一定會發生。在這個時候,李世民分心越少越好。

李秀寧很清楚,皇權更替的時候,必須小心翼翼,一些牛鬼蛇神,都可能冒出來,這時候李世民能調動的兵馬有限,面對突厥大軍,相當危險。

“突厥人來了,你打造床弩,難不成還想守長安不成。”李秀寧白了他一眼說道。

見李秀寧神色緩和,文林就知道她心裡已經放下了不少,畢竟她和李世民是親姐弟,不可能老死不相往來。

“所以這就要靠你,把床弩送到前方。”文林笑著說道。

李秀寧眉頭一皺,想了片刻說道:“你覺得突厥人會從哪裡來?”

文林自然不知道突厥人是從哪裡攻進來的,不由苦笑著說道:“這我哪裡知道。”

主要是如今北方漏洞太多,高開道死了,幽州一帶安全了不少,但是幷州到隴右這一帶,突厥人都可能殺進來。

突厥人多勢眾,又是鐵騎,很可能避過城池,長驅直入。

“你多打造一些,我會讓人送到前方。”李秀寧想了想說道。

雖然不知道突厥人進軍路線,不過一些必經之路,還是能夠設防的。

“我知道,會盡量多打造一些,不過床弩作用有限,除非我能打造上千臺。”

“嗯,儘量就行。”李秀寧理解的點點頭。

床弩不止耗時耗力,需要的材料也很多,移動不便,所以李秀寧也不認為,能依靠它來決定勝負,只是增加守城的安全。

“我回長安去一趟。”李秀寧起身說道。

她性格就是如此爽利,文林也不覺得奇怪,點點頭說道:“你回去吧,我會帶囡囡的。”

“囡囡已經一歲半了,我回來之前,你要想好她的大名。”李秀寧說道。

“呃!好的,好的。”文林急忙點頭答應。取名字這個問題,他覺得很為難,已經考慮了很久,一直想給女兒取一個好聽的名字,所以就耽誤了下來。

李秀寧笑了笑,她知道這是文林疼女兒,其實兩人商量過幾次,總是有些意見不合。

李秀寧做事雷厲風行,很快啟程帶著人回長安,望著她離開的背影,文林陷入沉思。

其實他已經決定了囡囡的大名,只不過他沒有說出來,因為一但大名取好,這要是叫出來,他擔心會給李秀寧帶去麻煩。

文林是想等女兒大一點,以後就一直生活在村裡,生活在自己家裡,這樣一來,就算知道她姓文,也不會牽扯到李秀寧身上。

…………

李世民還是住在承乾殿,不過如今的承乾殿,可比以前熱鬧多了,每天都有大量的臣子往來,以前秦王府的那些心腹,更是整日忙著幫他處理政務。

“殿下!平陽公主來了!”一名內侍小跑著進入大殿彙報道。

李世民又驚又喜,抬頭一看,李秀寧已經走了進來。

“參見公主!”群臣見到李秀寧,急忙起身行禮。

“三姐!你來了!”李世民從書桌後面站起,熱情的迎了前去。

“不敢!太子親自迎接,我可承受不起。”李秀寧冷冷的說道。

“三姐…”

“公主想必有要事與殿下商議,我等先行告退!”房玄齡急忙說道。

“不用走!大家都在正好。”李秀寧抬手阻止道。

“三姐請坐!”李世民親自搬過一張凳子說道。

房玄齡等人對視一眼,跟著坐了下去。

還有一個人,全程陰沉著臉,一言不發的坐著,正是駙馬柴紹。

李秀寧帶著女兒在長安住了一段時間,柴紹收買的眼線已經告訴了他,所以他心裡恨得要死,偏偏毫無辦法,最讓他生氣的是,都不知道孩子的父親是誰,還以為是他的。

當然!柴紹很肯定不是自己的,所以他見到李秀寧,就一直陰沉著臉。

李秀寧也當沒有看見柴紹,大馬金刀的坐到李世民左手凳子上。

“你們在商量什麼?”李秀寧問道。

“陛下年事已高,想要專心養老,欲傳位殿下,我們在商量細節。”長孫無忌硬著頭皮回答道。

“嗯,考慮過突厥人嗎?”李秀寧不置可否的再次問道。

李秀寧的話,讓所有人臉色都不由一變,李世民的瞳孔一下都放大了少許。

在場的沒有一個笨蛋,只不過最近他們太忙碌,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精力都集中在政務上,馬上又要政權交替,根本沒有精力想突厥人的事情。

李世民更累,他還得考慮朝堂內外的文臣武將,那些人需要拉攏,那些人需要防備,那些人又可以重用。

繼位之後,心腹重臣的位置,那些老臣又該怎麼安撫,這其中的度,需要反覆琢磨,所以他更沒有時間考慮突厥人。

李秀寧的話,猶如驚雷,一下讓他們想到,朝廷權力交接,突厥人一但知道,怎麼可能不趁機進攻。

朝廷的混亂,就是突厥人的機會,關鍵去年損失大量人手,兵力不足,如果猝不及防之下,突厥人殺來,恐怕後果會很嚴重。

想到這裡,李世民額頭冷汗都流出來了。

並不是說對突厥沒有防備,對突厥一直防備著,但是每次突厥進攻,都會造成損失,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之下,如果突厥人長驅直入,殺入關中,那時候想要聚集兵馬抵擋,時間都來不及。

“多謝三姐提醒,我險些犯下大錯!”李世民感激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