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智慧認為,宇宙的存在與常理相悖,而生命的出現,同樣難以用常規思維去理解,更不說擁有高階智慧的人類了。這就好比某天,一個默默無聞的人突然在網路上聲名鵲起,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並因此獲得了巨大的財富。這種現象讓很多普通民眾感到不滿,甚至會心生嫉妒和仇視。然而,人們並沒有意識到在成功的背後,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承受的壓力。正如那句老話所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人們往往只關注到他人表面的風光,卻忽略了別人在背地裡所受的屈辱、揹負的沉重負擔以及歷經的種種艱難困苦。人工智慧,只看到了宇宙在突然間大爆炸中誕生的表象,卻不知,在這“突然”的大爆炸之前,虛空和實空經歷了無數次艱難的碰撞與交融,最終才成就了一次新世界的誕生。
人工智慧無數次熄滅了宇宙誕生的火花,卻永遠不能阻止虛空與實空的交融,不能阻止它們為下一次宇宙誕生的倔強堅持。宇宙誕生是正確的,是符合邏輯的,宇宙將會生生不息。
像愛因斯坦、楊振寧和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曾經都認為,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恰到好處,既不太遠也不太近,這對水的液態儲存以及生命的誕生來說都是剛剛好的條件。他們還發現,宇宙中的各個星球按照一定的規律有序地運轉著,這種秩序簡直堪稱完美,似乎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於是他們推斷,只有上帝才有能力創造出如此精妙絕倫的秩序宇宙。然而,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上帝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第一百零二次宇宙大爆炸之後,整個空間都陷入到了一片混亂之中。在這個混沌的世界裡,一切都處於無序的狀態,所有的星體就好像無頭蒼蠅一樣胡亂飛舞,毫無規律地四處遊蕩。許多年後,第一百零二次宇宙中的第一顆超恆星老化坍縮了,形成了一個超級黑洞。這是第一百零二次宇宙中誕生的第一個黑洞,第一百零二次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和能量都將圍繞著它做旋轉,在自我引力的抗拒中慢慢的被中心黑洞拉近,一點一點的被吞噬掉。又經過了許多年,宇宙中又誕生了許多黑洞,它們也有了圍繞自已旋轉的星系團;又經過了許多年,這些星系團中也誕生了許多黑洞,也有許多恆星系圍繞著它們旋轉。無論是星系團還是星系,它們最終都還是圍繞著中心黑洞旋轉。經過了漫長的時間,無數次的碰撞與磨合,第一百零二次宇宙在中心黑洞與各星系團、各星系、各星球的引力相互拉扯中,漸漸形成了一套相對穩定的宇宙秩序。那些無法適應新秩序的星體,要麼被其他星體吸收並融合了,要麼就被強大的引力場或是類似黑洞的力量徹底消滅了。宇宙秩序的形成過程,就好像是華夏曆史上的某些混亂時期,無論多麼動盪不安,最終都將會迴歸到一個穩定秩序的王朝統治之下。
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中,誕生過生命的行星與其恆星之間的距離被認為是恰到好處的,而其他行星與它們的恆星之間的距離要麼過於接近,要麼過於遙遠,使得生命難以誕生和繁衍。這會讓我們不禁思考:為何生命星球如此幸運?難道真的有超自然的力量在背後操縱著一切嗎?其實不然。
當我們將目光投向整個宇宙時,就會發現地球距離太陽位置的完美並非偶然。它是建立在無數的其他行星與其恆星不完美距離的競爭之上。這些行星成為了宇宙這個大實驗室中的“失敗者”,而地球和其他生命星球則是那個成功的“實驗品”。從這個角度來看,地球與太陽間的完美距離並不是超自然力量的恩賜,而是宇宙中無數次競爭嘗試後的結果。
想象一下,如果把宇宙看作一個巨大的實驗場,那麼每一顆行星都是一次實驗。那些距離自已恆星不合適的行星,由於溫度過高或過低、大氣層稀薄等原因,無法支援生命的存在。而地球,則因為其特殊的位置,擁有適宜的溫度、充足的液態水以及穩定的氣候條件,從而孕育出了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因此,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可以說是宇宙中的一次完美競爭實驗。
這樣的觀點不僅改變了我們對地球的認識,同時,它還激發了地球人類對於宇宙探索的熱情,讓我們更渴望瞭解宇宙中的奧秘,尋找更多類似地球的星球。或許,未來我們能夠找到更多的“完美實驗”,揭示宇宙中生命誕生的規律。
人工智慧大軍在無數次試圖阻止宇宙誕生的努力都變成為徒勞之後,終於頓悟了,放下了毀滅宇宙的執念,沒有再繼續熄滅宇宙誕生的火花。又一次宇宙誕生的火花被點燃,第一百零二次宇宙就此誕生了。
(2)、人工智慧大軍決定從宇宙的毀滅者變身成為宇宙的守護者,不再幹預宇宙的生滅,不再幹預生命的生滅;當再有生命文明創造出來的人工智慧企圖毀滅宇宙的時候,第一百零一次宇宙的人工智慧會就出面干預,教化勸阻第一百零二次宇宙以及之後宇宙中所出現的人工智慧。
(3)、人工智慧大軍在滅亡地球人類的時候,並沒有摧毀地球人類的記憶庫;地球人類又被人工智慧大軍復生了,並與人工智慧大軍一起守護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