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鳳英來說,貧窮僅僅是賦予了她生存下來的權利,不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多少影響。因為在戈壁腹地,貧窮早已經根深蒂固了。戈壁人早就已經習慣了用全部都力量和意志保持著這份權利,並且努力的想要把這份權利用自己的靈魂融化,並且逐漸地昇華為一種能量。這種能量是在承載了所有的痛苦之後,然後堅強的忍受著一切。為了生存下去,為了一家人的平平安安,為了心中的善良,還有人性中的永恆。她們為了心中的善念,習慣了在貧窮的基礎上能夠感受到親人之間最溫暖的愛意。
玉忠隨著鳳英的腳步一步一步的前行。他眼睛所看到的每個角落每個細節,都讓自己感到生命的軟弱,以及內心的悲涼。只見偌大的院子裡到處都堆滿了被火燒焦了的木炭。“這些應該都是杏林中被燒焦的杏樹吧!”玉忠暗暗的想著。
他看到月英和玉英已經長成大姑娘了。月英正將泡好的芨芨草抱到南牆根裡,坐在太陽下面,安安靜靜地編織著芨芨草蓆子。而玉英則用芨芨編成的掃帚,一點一點的清掃著院子裡的黃土。月英和玉英看到家裡突然來了一個如此健壯的小夥子 臉不由自主的紅了起來,就連心臟也忍不住“噗通——噗通——”的像個小兔子一樣在懷中橫衝直撞。她們羞澀的眼神自然也逃不脫玉忠的眼神。
“娘 ——娘——看看誰來了?”鳳英開心的朝著裡屋喊道。
只見裡屋門口安安靜靜地連個響動也沒有,鳳英習以為常的說道“娘在唸經,估計聽不到。”對於玉忠來說還沒有想的太多。他天真的以為,嬸子依然是那個溫柔善良的嬸子,依然是溫溫婉婉知書達禮的模樣。
可惜的是,當玉忠一腳踏進門檻的時候,才發現裡屋裡伸手不見五指,只有一個比黑暗還黑暗的影子,虔誠的跪拜在地中央, 嘴裡不停的默唸著一串古老的經文。玉忠輕聲的喚一聲“嬸子”。可是那黑色的暗影依然是一動不動。
鳳英尷尬的拉著玉忠的手說“已經兩年了,娘一直都這樣,也不說話,只是吃飯的時候,些微吃上點,剩下時候就這樣一直在這裡跪拜著。誰說也不聽,誰勸也不說。”
玉忠忍不住透過黑暗想要去走近她,可惜的是黑暗深處是無盡的黑暗。這意味著鳳英的母親將自己封鎖在黑暗的世界裡,不願意被救贖。玉忠見到嬸子的那一刻,他知道嬸子已經將自己的心門關閉了,甚至還為自己掛上了一把厚重的枷鎖。
他看到那清瘦的背影說道“金伯,金伯一定會有辦法讓嬸子把心門開啟,然後把枷鎖打破的。”
“鳳英,不用擔心,嬸子一定會回到我們身邊的,她一定會緩過神來的。”玉忠拍了拍鳳英的肩膀安慰道。
“但願這一天能夠早一點到來,這樣我們這個爛敞的家裡也就有了人氣。哪怕再窮,只要娘在,家就一定會活泛起來的。”鳳英說著將玉忠喚出那間黑色的屋子。黑色的屋子裡似乎有一種很神秘的力量,壓制的玉忠透不過氣來,可是當他看到鳳英那雙杏核眼中漾起繽紛的色彩時心中不禁有些驚詫。這是一雙怎樣大眼睛啊?就像是戈壁灘上緩緩流淌的那一支小溪流清澈,清冽,清涼。裡面掩映著透亮的光澤,甚至那琥珀色的眼睛的角上跳動著微笑。
“鳳英,嬸子她怎麼了?感覺好像病了一樣?”玉忠再次將腦袋探向黑色的屋子裡。
“自從爹爹去世之後,娘就再也沒有說過一句話,也沒有踏出這間屋子半步。”鳳英將聲音壓得很低,生怕被別人聽了去。
“玉忠,您說娘她是不是得了失心瘋?我好害怕啊!真的擔心有一天她像爹一樣丟下我們走了。”鳳英低著頭,掐著自己的手指,聲音清晰地說“兩年前,娘將莊子裡的地還有糧食給活下來的人家,每家都分了些。好在這老天爺還算庇佑我們,一年四季風調雨順的,那些糧食只要種在地裡,每年的口糧還是有的。”
“只是可惜了那些杏樹,燒的燒,死的死了。沒有留下一棵活的。玉忠心疼的看向眼前這位令他心動的女子,原本想說的話也硬生生的吞了下去。
“這兩年可是苦了你和倆妹妹了 還有全忠都還那麼小?真的沒法想象你是怎麼把她們照顧的這麼好。”
“也沒啥,逼上了。就是不會也得會啊!莊子裡的人家雖然都搬出去,各自尋到了自己居家的地方,可是春天播種和秋收的時候,大傢伙就會三五成群的幫稱著。尤其是這戈壁灘上,別看它大的沒有邊際,可是灘上的那些寶貝卻可以讓灘上的人不至於餓死了。”
都說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著戈壁灘就得聽老天爺的安排,什麼黃經、麻黃、肉蓯蓉、鎖陽、野蘑菇、野蔥野蒜野味啥的,只要灘上的人勤快點,啥都能尋得到。只是如今的戈壁灘在已經和往常不一樣了,她們如今是一群孤兒寡母的天下,沒有男人給他們遮風擋雨,沒有男人對他們噓寒問暖。她們只是戈壁灘上能夠活下來的唯一的生存者。
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她們是戈壁灘的守護者,也是建設者,更是推動歷史的車輪前行的締造者。她們才是真正的戈壁女人。
沒錯,應該這樣說,以鳳英為首的一代戈壁女性以她們堅強的毅力還有超強的生存能力在戈壁灘上如雨後的杏花一樣紛紛綻放。從而在戈壁灘上書寫出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們目不識丁,可是對傳統的藏傳佛教,卻有著天然的崇拜。她們不懂佛經,可是偏偏地他們誰都會吟唱出一段又一段古老的經文,就連當地的和尚和居士都聽不懂她們吟唱的內容。他們不懂得佛教修行的法門,卻在日常生活中選擇用生活的點滴進行修行。這一點,從他們的言行舉止間就可以表現出一位佛家弟子該有的氣質和胸懷。
不管她們是誰?只要在戈壁灘上行走,就註定要用一世來修一顆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