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6章 得寶

第206章 得寶

捲簾大將拜倒謝恩,蘇燦當下將口訣傳授給他,並再次叮囑道:“好生唸誦口訣,莫要胡亂傷人。”

捲簾大將行禮道:“是,請仙君放心,小神一定謹記仙君教誨。”

蘇燦點點頭,不再西行,別過捲簾大將,駕雲返東。

捲簾大將見蘇燦離去,遙遙一拜,方才迴轉流沙河內,自此每日唸誦真訣,強渡利劍穿胸之苦,不僅未曾犯戒殺人,反而還修為大進。

蘇燦自流沙河畔東返,本欲直接回至南瞻部洲中原王朝,不料才行片刻,前方便有一道金光攔路,

蘇燦見金光絢麗,不敢大意,按下雲頭,落至金光所發之山林,

只見那山南有青松碧檜,北有綠柳紅桃,林間禽鳥對語,山中仙鶴齊飛,更有千萬種鮮花盛放,碧草點綴其中。山澗下滔滔流水,山崖前朵朵祥雲,端的是一副仙家洞府氣象。

蘇燦來時也曾路過這山,卻只在山下繞道而過,不想山中竟還有這等神異,當即召出三遙劍在手,對空問道:“何方高人駕臨?蘇燦擅闖仙山,無禮之處,還望包涵,請現身一見。”

“哈哈哈!蘇仙君說的哪裡話,老衲有禮了。”

蘇燦話音落下,一道蒼老聲音響起,一個老和尚憑空出現,只見這老和尚面容祥和,佛衣古樸,外表看來,與尋常凡間僧人簡直一般無二。

然愈是如此,蘇燦愈是不敢大意,執禮道:“蘇燦見過禪師,不敢請問禪師法號?”

老和尚道:“名本是空、空本是名,天下永珍,俱是虛影,仙君何必執著於法號?”

言罷,老和尚從懷中取出一個物件,隨手一拋,落在山間一香檜樹前,化作鳥巢般的柴草窩,

老和尚道:“此山原本無主,自然生成一副祥和景象,與‘道’有益,老衲欲在此清修百年,以此巢為居,便且稱作‘烏巢’吧。”

蘇燦恍然大悟,道:“見過烏巢禪師,不知禪師攔截在下,所為何事?”

烏巢禪師道:“我自得道起便閒遊五嶽,悶戲四海,如一野人,不沾因果,不惹禍端,唯獨千年之前,封神大戰時曾因天意而出世與貴師門為難。”

蘇燦聞言一驚,三界中境界越高的仙人,對因果便越重視,為避免心生魔障或天道影響,通常都以有恩報恩,有怨報怨作為因果的償還方式,

但如所欠恩情實在太重,無法償還,那麼將施恩者搞得魂飛魄散亦不失為償還因果的一種方式。

而聽烏巢禪師這話,似乎曾在封神時與截教眾仙作對,相助闡教伐紂,那麼他今日將己攔下,莫非便是要除去自己這個截教如今唯一行走世間的通天聖人親傳弟子?

蘇燦這般想著,三遙劍已蓄勢待發,金蛟剪亦做好準備,甚至那枚許久未用的世界珠都已暗暗調動起來。

烏巢禪師對此卻恍若未覺,道:“昔日為順天意,推動大勢,我曾相助闡教金仙,出入周營,斬殺“烈焰陣“陣主白禮天君,破了十絕陣之一,又遙遙咒殺截教大仙趙公明,連誅仙惡陣、萬仙陣我也曾見識一番。”

蘇燦驚道:“陸壓道人!”

說話間,金蛟剪已出現在蘇燦手中,這陸壓道人封神大戰時曾被為兄報仇的三霄仙子用混元金斗擒下,但仍成功逃脫,可見其本事之大。

蘇燦而今不過太乙金仙,面對此等強敵,實無把握,下意識的就思索脫身之法。

烏巢禪師瞧著蘇燦緊張模樣,笑道:“不必如此,不必如此。”

一邊說著,烏巢禪師一邊憑空取出一個葫蘆,蘇燦一見那葫蘆,又驚又駭,不由分說,三遙劍登時急晃,毫光、濃煙、神火一同放出,同時金蛟剪亦向烏巢禪師急射而去。

烏巢禪師本事雖大,金蛟剪畢竟不凡,倒也不可硬接,見金光射來,便使個神通閃避了去,並道:“仙君勿急,且聽我言。”

“因昔日所為和貴教所欠因果太重,故今日我特來贈此法寶與仙君,日後這斬仙飛刀便是截教法寶,與我陸壓道人再無半分關聯。”

言罷,將手中葫蘆一拋,那葫蘆便化作紅光飛入蘇燦懷中,葫蘆上還貼著一張紙條,詳細說明了斬仙葫蘆的使用之法。

蘇燦再抬頭看時,禪師已不見了蹤影,只餘下前方香檜樹前一具鳥巢。

烏巢禪師來的離奇,走的詭異,蘇燦只覺莫名其妙,拿著斬仙葫蘆,神識一探,立知定是真品無疑,不禁更加疑惑。

對這葫蘆,蘇燦心中無限忌憚,隨身攜帶實在膈應,但若要就此丟棄,又著實難為,正自糾結,腦海中忽然一道聲音響起:“法寶無異,只須慎用。”卻是太上老君的聲音。

蘇燦大喜,對空一拜道:“多謝大師伯指點。”

隨即便將斬仙葫蘆安心收起,又騰雲駕霧,向東飛行。

路上途徑天蓬元帥所居大山,蘇燦還去探望一番。

這般一路東行,蘇燦不多時便可遠遠望到五行山山峰,正要前去瞧瞧孫悟空近況,忽有霞光萬丈迎面而來,

蘇燦定睛一看,原來是個手端淨瓶的大士,蘇燦雖未某面,但也立時猜到來人身份,行禮道:“小仙蘇燦,見過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觀音菩薩回禮道:“蘇仙君有禮。”

蘇燦道:“小仙正要去五行山下探望舊友,不知菩薩所來何事?”

觀音菩薩道:“蘇仙君,那齊天大聖無法無天,我佛如來以大法力將其鎮壓於五行山下,實是磨鍊其性,唯有磨去惡性,那大聖日後方能得到正果,仙君以為呢?”

蘇燦聞言,已知靈山一方不願自己靠近五行山,自知強闖不得,便不多言,行禮告退。

蘇燦退去,觀音菩薩搖頭道:“冥冥之中,自有天道,我等神佛,看似超脫,如何超脫?不過宿命因緣罷了。”

言罷,身形一閃,消失不見。

蘇燦繞過五行山,又飛片刻,便至大漢疆界,當即落下雲頭,尋一大山,潛心苦修,鑽研諸般神通仙法,並時不時下山行走一番,救助世人,積累功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