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晚上,船停泊在杭縣謝村準備補充給養,蔣清揚和我、杜滸已經商量好了,決定乘夜色正濃時逃走。
可是不巧的是,他們正在商議之時,恰好給吳餘慶這個狗賊給撞見了。
這個狗賊就跑去對燕將鐵木兒邀功請賞地說,“蔣丞相他們幾個人別有用心,你們千萬要多加小心.”
這樣鐵木兒戒備就更嚴了,而且第二天一早就讓我他們上了另一條船。
在一片喝罵和催促聲中,蔣清揚及其他隨行人員被押著向前走,他們感到莫大的羞辱。
我心中火冒三丈,對吳餘慶這個狗奸賊恨得牙癢癢的,但事已至此,只得勸說幾人權且忍耐,再想辦法尋找逃脫的機會。
補給線束後,大船從謝村開出,離臨安越來越遠。
押送他們的人已經由呂文煥換成了由鐵木兒親自帶兵押送,逃脫的機會變得小了許多。
我望著越走赿遠的臨安方向,心中感到十分悲痛,他只得在心底默默地辭別說:“別了,我的臨安。
但是,這分別絕對是暫時的,是很短暫的,我和蔣伯伯一定很快就會回來的!”
越往北走,運河兩岸所看到的,正是之前燕軍進攻臨安時經過的地方,農田村舍都是一片悽慘荒涼的景象,已經毫無生機。
我觸景生情,心中不由得一時感慨萬分。
特別是到了良平城,我想起,當時要不是被朝廷接二連三的旨意下令調走,蔣伯伯必然會死守平江城,現在他也不會成為燕軍的俘虜。
大船在良平停了一個多時辰,以便補給食物和飲用的淡水。
良平城附近的人們,他們都紛紛聽說了代表大齊國出使暴燕而被強行扣押的蔣丞相,他們都深深心折於蔣相的威武不屈。
他們聽說此刻,押送蔣相的的船隻要從這裡經過,紛紛要求前來探望,有幾個原來地方上的官吏在碼頭上等候多時,他們涕淚滿面,要求登船拜見。
燕軍看到這一番情景,生怕沿途會出現什麼意外的事情來,趕忙解纜開船,匆匆起程,並對蔣清揚特別加強了防範,派出重兵看守。
我們雖然沒有能夠找到機會順利逃脫,但也由此看出了民心的向背,大齊國的民眾還是沒有忘記我們的,他們的心中,還是深以我們為榮的。
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們企圖尋找機會逃跑,到南方去繼續抵抗暴燕入侵的決心和信心。
沿途之中,由於吳餘慶等人極端嫌惡蔣清揚,彷彿在蔣伯伯面前,讓他們始終覺得不能夠抬起頭做人,因此,他盡力在押送的燕將面前詆譭蔣清揚。
也正是這個原因,在押送大船停靠鎮江補充給養的時候,蔣清揚的住處也被單獨安排,住宿在鎮江城裡。
那是一沈姓富豪的宅邸,被臨時徵用來關押蔣清揚等人。
這是一所面對著大運河的普通四合院宅子。
當然,燕軍裡裡外外都布有重兵,嚴密監守。
蔣清揚和我、杜滸等一直在謀劃脫逃計劃,一直苦於沒有實施的機會。
直到吳麗蓉出現後,這個機會才悄然降臨了。
吳麗蓉自從我將將她從常州救回來之後,一直居住在臨安城的鳳禧樓,基本上沒有去經營她的珠寶店。
自從那夜李秀清來訪,冰潔南下護送二王一行後,就搬回她在臨安的哥哥吳餘慶家中居住。
哥哥吳餘慶的所作所為,讓她這個做妹妹的覺得越來越難以接受,似乎哥哥已經徹底變了一個人,變成了她所不認識的人。
對比起我,雖然他們年齡差異不大,我為了大齊國的命運出生入死,雖然被燕軍扣留在軍營,但他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卻似乎高不可攀。
可是反過來看看自己的哥哥吳餘慶,他的人品卻太讓人失望了。
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為了自己的所謂前途,哥哥充當了投降派的急先鋒。
吳麗蓉更加不喜歡哥哥的為人,心裡有些痛恨自己竟然有這樣的一個哥哥。
不過她對哥哥還抱有一絲幻想,希望他陡然良心發現,可以幡然醒悟,從此改邪歸正。
吳餘慶在投降的路上漸行漸遠。
臨安城破的時候,麗蓉和哥哥徹底決裂了。
麗蓉看到哥哥居然頂替了蔣清揚的右相職位,出任投降的主要代表人物時,心裡覺得痛不可當,比當初聽說父親吳仁杏的死訊還要傷心難過。
她失聲大哭一場後,收拾下行李,離開臨安城前往鎮江,去投靠自己的外婆和舅舅,以暫避戰亂。
聽到舅舅說起蔣清揚一行人,已經被押解到了鎮江的訊息,麗蓉馬上想起了隨蔣清揚出使燕軍被扣留的我來。
她決定尋找一個適當的機會,幫助他們從鎮江脫險潛逃出來。
畢竟她自己對我,有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好感,何況我曾經在常州救了自己一條小命。
就算是知恩圖報,自己也得幫我這一次。
吳麗蓉向監守我們的燕軍自稱是我的表妹,此次是專門前來登門拜訪表哥的,在以大量的金銀開路下,麗蓉順利地取得了燕軍士兵的信任,進入關押我們的室內。
見到我安然無恙後,說過幾句簡單寒喧,麗蓉就直截了當地向我說明,她是專程前來,相助我們從鎮江脫險潛逃而來的。
我當然是大喜過望。
策劃許久的潛逃計劃,終於得到了外來力量的支援,實施的希望大增。
其時,因為蔣清揚是孔智松特意指定要毫無差錯地送抵北都的,所以燕軍押送的將士對蔣清揚看管得極為嚴密,飲食起居都有大批的人包圍起來,行動相當的不自由。
相應的來說,對我們這種不甚重要的人物,就不怎麼上心了。
相應來說,我等人的行動就比較自由多了,外出的時候也只有一兩名軍士緊身跟隨。
我和麗蓉避開燕軍士兵,悄悄地擬定了一個比較詳盡的潛逃方案。
先由麗蓉出面去找一隻小船,這是潛逃計劃中的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
如果麗蓉能夠找到一隻小船,潛逃後他們就可以藉由水路前往運河在附近港口,再換可航行至外洋的大型船直接向南方而去。
或者前往仍在齊軍固守的揚州城,投靠李庭芝也行。
吳麗蓉的姥姥家在鎮江運河邊上,她年幼時曾經在鎮江呆過相當長一段時間,對於附近的地理環境相當熟悉。
吳麗蓉有一個兒時的玩伴在燕軍陣中擔任低階官吏。
身份雖然不高,但是職務卻是掌管所有大大小小之軍船。
吳麗蓉和舅舅一起秘密地探訪那個友人,和他談起這個救人的計劃,並且許以高額酬謝,得到他同意借出小舟一艘的承諾。
此時追隨在蔣清揚身邊的人員共有十一名。
除了我、杜滸之外,尚有吳麗蓉、張慶、夏仲、呂武、李茂、吳亮、蕭發、王青、鄒捷。
“請大家仔細考慮清楚,這是場可能決定生死的賭注。
一旦失敗誰也救不了誰。
大家都要想清楚了?”
我向大家許多問題到,這畢竟是賭命的事,決不勉強任何不願意的人參加。
負責押送的主要負責人是呂文煥,而北燕軍的指揮是鐵木兒,這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嗜血的傢伙。
他與孔智松根本就是不同的兩種人,根本就沒有什麼憐香惜玉或者愛才惜才的意識。
何況由於吳餘慶的從中興風作浪,挑撥離間,可以說他對於蔣清揚絕無絲毫的好感,也絕對沒有半點的敬意。
如果他得知蔣清揚一行意圖在中途脫逃的訊息,鐵木兒的選擇絕對是見到就地格殺,絕對不會給他們任何解釋的機會。
“死就死吧,想我蔣清揚是早就有為國捐軀的覺悟了.”
蔣清揚如此回答,其他人也一副堅定的表情,跟著他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