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下旬,永吉縣飲馬河南河套滿族鄉的金家屯。關英在前,兒子關宗耀揹著醫藥包在後,兩個人嘴裡哈著熱氣邊走邊觀察著道兩邊的院落。
沿著屯子中間的路走了沒一會兒,關宗耀看到左邊第六家的院門旁掛的簸箕臉上露出笑容,那是“吉省日報”登的“尋人啟事”上透露出的地點和聯絡暗號。
原本是魯生和宗耀兩個人來金家屯,但是,從荒溝回老城之後,魯生一直沉浸在悲憤當中難以自拔,情緒始終沒有一個穩定的狀態,再者,關英也實在不放心讓兩個人冒險。所以,他讓魯生在三寶堂等訊息,自己帶著宗耀找到了金家屯的聯絡地點,想聯絡上團組織以後再決定下一步計劃。
此時,關英順著兒子的目光也看到了院落大門旁掛的簸箕。
關宗耀興奮的往前走了兩步,正要拐向院落的大門前時,關英一把拽住了兒子。
關宗耀疑惑地看著老爹,正要開口詢問之際,關英用下巴指了指大門前一個腳印中被踩扁的菸頭,搖搖頭輕聲說:“先不要進去,慢慢往前走。”
關宗耀立馬明白過來,心中暗暗一驚。
東北的農村基本上沒有抽菸卷的人,除了習慣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抽不起。所以,在鄉下,會抽菸的人除了菸袋就是手卷的“喇叭筒”。可聯絡點大門口的地上有一個菸捲的菸頭,而且,看這菸頭就知道,這種菸捲可不是普通百姓能捨得花錢買的,這不能不讓關英提高了警覺。所以,關英拽住了兒子,宗耀也從這個菸頭嗅到了一絲危險,明白了老爹的擔心。
兩個人都互相心領神會的慢慢往前走著,眼睛的餘光卻瞄向院裡。
果不其然,片刻之後,屋裡出來一個頭上扣著狗皮帽子、嘴裡叼著菸捲的男子。看似往倉房走,卻不時的扭頭看向院外關英父子的方向。從倉房出來後,叼著煙,抱著一小捆柴火的他仍舊是用冷冷的目光瞟了幾眼院外,才不緊不慢的進了屋。
關英的心裡“咯噔”一下,暗道一聲“萬幸”!
多虧是發現了門口的菸頭,否則,貿貿然進屋還真有可能掉進陷阱。
總去江南屯何林大哥家裡,熟悉農村生活的關英一眼就看出來了,剛才出來抱柴火的傢伙肯定不是農村人。第一是農村人基本上沒有抽那種菸捲的,會抽菸的農村人基本上都是旱菸袋或者是手卷的“喇叭筒”,再說了,那種菸捲農村人基本上是買不起的。第二,這傢伙抱的柴火是引火用的“碎柴”。現在的天氣這麼冷,農村人早起做完飯的時候不會把火滅了,會把大灶臺裡的餘火扒到火盆中或續到爐子中取暖。壓火即使沒有煤炭也會用木柈子,哪會用引火的“碎柴”?還有,那雙細皮嫩肉的雙手一看就不是幹農活兒的,眼睛裡透出的目光也沒有半點農村人的質樸和淳厚。
這些都說明,這個傢伙即使不是日本人,也是個漢奸特務或者是偵緝隊的。
也就是說,聯絡點肯定是出事了!
有了這個判斷,關英示意兒子接著往前走,但大腦卻在急速思考著接下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