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團伙設卡攔車,讓其它品牌的水泥無法拉到江陵市,受害者忍無可忍就寫了檢舉材料給江陵市紀委。
江陵市紀委很重視這件事情,立即會同市公安局成立專案組進行調查。
專案組成立後,有一天在運輸其它水泥品牌的車上與司機一起出發,還在車上裝了微型攝像頭,準備錄下整個過程。很奇怪的是,那天攔車的徐林團伙“馬仔”居然不見了,他們平時派出的吉普車和麵包車也沒有出現在路上。
徐林團伙頭覺察到,靠打人砸車想徹底壟斷市場是有困難的,因為一方面警方會經常巡查,另一方面無法實現價格壟斷。
2011年3月份,林家豪便依靠自己與江陵市政界一些官員的關係,挑頭成立了江陵市水泥商會。
商會說是水泥廠家一起參與,實際上都是林家豪一人在操控。
商會主要是實行定價的職責,給每個水泥廠都制定一個出廠價格,廠家不用銷售水泥(實際上是剝奪廠家的權力),只能由商會(其實就是林家豪)統一銷售。
如果哪個廠敢不入商會,就進不了江陵市場,如果私自賣到江陵市場就會捱打,甚至在向春市當地也不準賣。
所以水泥廠家只好無奈地加入商會,“接受”價格控制。
江陵市水泥商會當時制定的出廠價格是240元一噸,但商會一轉手銷售價就賣380一噸,足足賺了140多元。
徐林團伙還派人直接進駐那些加入商會的水泥廠,記錄每天的出廠量,並直接在他們廠裡銷售水泥。
本來在徐林團伙壟斷之前,水泥廠家能賣到270多元一噸,每噸的利潤都有20元到30元左右,一年也可以賺幾十萬元,但後來就只能夠虧本賣給商會了。
幾位水泥廠的老闆曾經多次找過林家豪,說這樣下去沒辦法做了,每天都虧,但他一直不肯加價。
當時很多人將問題反映到江陵市有關部門,但沒有得到回覆與解決。
徐林團伙對水泥廠家的出廠價壓至低於廠家的成本價,而對水泥的銷售價,在他們的壟斷之下價格上漲了50%,整整上漲了100多元一噸。
徐林團伙統一水泥銷售之後,便透過商會一直強行加價。在向春市當地他們賣到350元一噸,但在江陵他就強行賣到400元一噸。
徐林團伙基本上每隔幾天就升一次價,有時一個月就升價8到9次。
周邊茂名等市的水泥價格是在280元一噸,而他們的單價比茂名等市整整高了100多元。
隨著水泥產量的發展,整個江陵地區一年的水泥銷量都在1000萬噸以上,基本上都被徐林團伙給壟斷了,而他每噸水泥就賺了100多元,一年他們賺的錢就超過1個億了。
在徐林團伙壟斷江陵水泥市場之後,其它的地方的水泥根本就進不了江陵市場,水泥經銷商只能購買他們手上的水泥,不能購買其他人的水泥。
以前水泥廠裡的員工自己建房,購買水泥是可以透過廠裡拿到出廠價的,但是商會統一銷售之後,廠裡的員工也只能以市場上的價格向他們購買。
在商會統一水泥銷售之後,當地老百姓們私下說,江陵所有的水泥全部被徐林團伙壟斷了,他們賺錢的速度比印鈔機還快!
江陵地區所有建築工地都是用他們的水泥,連中國廣核集團江陵核電站都要用他們銷售的水泥。
至此,徐林團伙透過操控商會,強定價格“一統水泥江山”。
徐林團伙在佔領整個江陵市場之後,他們還將“一統水泥江山”的魔爪伸向了茂名肇慶等周邊城市。
他們在本地江陵高價賣出水泥,而在茂名市和肇慶市等地以低價賣出,企圖打垮周邊城市的水泥廠,以完成他們“一統水泥江山”的野心。
在茂名市和肇慶市他們賣水泥是215元一噸,這樣的價格都已經是虧本的了,但他們就是要這樣搞,才能拖垮競爭對手。
結果可想而知,茂名市和肇慶市當地水泥廠的產品堆積如山,就是買不出去。要想買得出去,就得以虧本價出售,出售的越多,虧本就越厲害。有不少水泥廠就關門大吉了。
後來徐林團伙出的招數更拒絕了。為了打垮茂名的大型企業紅旗牌水泥廠,徐林團伙直接買下了位於紅旗牌水泥廠附近的石礦,讓該水泥廠無石可挖,生產自然就垮掉了。
紅旗牌水泥廠後來沒有任何辦法,不得不停產,最後被徐林團伙幾乎以白菜價來收購了。
水泥行業有人一語中的:反正徐林的不義之財多的是,根本不用擔心搞不垮其它的水泥企業!搞垮其它水泥企業後,他們就能獲取更大的利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