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職律師張某透過一位大學同班同學在微信上的牽線搭橋,認識了四川成都的楊貝貝,是一位家裡有礦的90後。
她的父母都是做大生意的人,如假包換的資本家。
現在家裡的公司被牽扯進一件涉案金額上千萬的糾紛案,需要聘請律師。
張某一聽,頓時眼前一亮。對於專業的律師而言,“年輕富二代美女”之類的人設或許沒啥吸引力,唯獨這上千萬的案子,是一塊不可多得的肥肉,況且楊貝貝是自己大學同班同學介紹的。
為此,兩人成為了朋友,在網路上相談甚歡。
然而沒過多久,“糾紛案”還沒著落,女客戶的家裡卻發生了“災難”。
楊貝貝告訴張某,自己的母親因病“意外離世”,家人為爭奪遺產鬧得雞飛狗跳。
禍不單行的是,她自己也“得了大病”,需要大量的票子應急。
一開始張律師警惕有詐,就給電話大學同班同學,問楊貝貝家裡的情況,電話中那同班同學聲音是其本人,回答的內容與楊貝貝本人所說的一樣,於是張律師就放下心來。
或許是同情這位“不幸”的女子,或許是依舊惦記著千萬大案,張某慷慨解囊,幫助女網友“度過難關”。
除了楊貝貝本人之外,她的“弟弟”等人也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先後以各種各樣的理由要錢,而張律師如同魔怔了一般,大發善心,一次次向對方轉賬。
當他終於發現不對勁之時,就又撥通了那位大學同班同學的電話,同班同學在電話中說,自己並沒有介紹名叫楊貝貝的人給他,更不知道有此事發生。此時張律師已經被詐騙分子騙走了138萬元。
人之所以會被騙子牽著鼻子走,不是因為智商情商太低,而是被對方抓住了人性的弱點。
近期,知名網紅律師李凡就遭遇了類似的騙局。李律師經常在抖音上釋出防詐騙的短影片,沒想到自己遇到騙局,被騙了8萬元!
李律師是接到了“母親”的電話,說父親出了車禍要住院治療,自己出門沒帶錢也沒帶卡要李律師轉8萬元到朋友的賬戶上。
李律師打了父親的電話打不通,便認為父親可能正在做檢查,看到收款賬號是外地的又回撥了母親的電話進行確認,接電話的確實是“母親”的聲音,於是放心地將錢轉了過去,第二天才發現被騙了。
網紅李律師影片的下方,不少人站在上帝視角留言評論:“怎麼不打個影片確認一下呢?”、“要轉錢也是轉到母親的微信啊!”、“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律師。”旁觀的時候,每個人都是智者!
騙子是專業騙錢的,其實我們想到的,他們早就想好了對策和說辭。
根據李律師的年紀,他母親怎麼也有70歲左右了,能用的都是老年手機,更別說微信、影片聊天了。
真正聽到父母突發疾病、車禍等情況的時候,大多數人心裡都是驚慌失措的,不可能像我們現在處在上帝視角那樣的冷靜和理智。
就算是像李律師那樣有一定防騙意識又比較謹慎的人,在回撥了“母親”的電話確認過一次後,也不會一直不停地去確認。
如果事先不知道這個騙局,設身處地去想,發生這種事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很大機率也會被騙。
有些騙局是在篩選傻子,但有些騙局已經發展到非常高階,不傻甚至很精明的人也會被騙。
我們在上網時,不要隨意點開各種連結、壓縮包、安裝程式等,要謹慎核實來源不明的App,謹防手機被騙子植入木馬等病毒,造成個人資訊的洩露,給犯罪分子編織騙局的可乘之機。
在接到家人要求緊急轉賬的電話時,請務必核實對方身份,可以詢問幾個只有家人才知曉的問題,或用其它手機、座機撥打家人電話,加上影片聊天,綜合進行判斷。
要經常學習反詐知識,透過案例瞭解騙子的最新詐騙套路,才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