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章 組織研發火災檢測系統

自上次發生在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附近的火災後,洪宇天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可不可以用現代科學的手段,將衛星、無人機、卡口、瞭望塔和護林員等有效銜接起來,研發出能達到早發現火情和火情實時監測的系統,以便有效地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進行撲救,降低救援人員的生命危險和國家資源等財產的損失。

為此,洪宇天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並找來有關消防專家進行論證,大家一致認為上述的方案是可行的。

在方案的具體落實上,洪宇天想到了以科技報國為宗旨的中為科技公司。他打電話給中為科技公司的創始人任老,說出了自己的構想,任老表示大力支援。

為儘早落實這個方案,洪宇天帶領消防技術人員2次到位於深海市的中為科技公司,在具體細節上與中為公司國內頂尖的科技專家進行溝通。中為公司的科技專家按洪宇天副省長的構想思路,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終於研發出了火情實時檢測系統和護林員端APP。

該系統有效銜接了人防、物防和技防手段,將衛星、無人機、卡口、瞭望塔和護林員“五位一體”防火監測體系,打通“上行下達”工作流程,實現火情發現、上報、處理高效完成,全流程視覺化監控管理。

同時,該系統具有防火指揮決策功能: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和地理空間技術,及時準確掌握森林火情;根據火災的不同階段提供相應的功能,包括火險等級預報、監測資訊展示、火點定位、火源分析、林火蔓延分析、林火撲救分析、林火態勢標繪、災損評估、統計分析、人員定位等等,為火災發生前的監測、預報,火災發生後的火點定位、火源分析、蔓延分析、態勢標繪、救援路徑規劃以及林火撲滅後的損失評估等各個環節提供資訊化支援。

該系統立即在南粵省投入使用。

一線護林員每天上班巡查時,先開啟手機,登入系統APP。

一天,北粵林場護林員李進,又開始了一天的巡山護林工作,巡護軌跡記錄在系統中。突然“嘭嘭”一聲驚雷,響徹雲霄。當天傍晚,正在巡護的他,看見前面不遠處有一股濃煙躥了出來——因雷擊引發了森林火災。

與此同時,消防部門的火情實時監測系統也發出了預警。

李進在確認現場情況後,立即透過火情實時監測系統上報警情並上傳現場照片。百里之外,市森林消防局和省森林防火指揮部都同時收到上報的火情照片。

鎖定現場!省森林防火指揮部利用高分四號系列衛星資料,對火場進行動態監測。省森林防火指揮部值班負責人第一時間透過火情實時監測系統與李進影片連線,察看現場情況。

“起火點距離鎮政府政府約7公里,海拔約2500米左右,林相以高山松、喬灌為主……”系統連線中,李進邊描述邊傳回實時畫面。

幾乎同時,北粵縣前線指揮部森林防火專家研判認為,火場森林茂密、處於懸崖絕壁之上、且風力較大,極可能引發較大的火災,而人工作業撲火難度極大。為此,北粵縣前線指揮部要求縣專業打火隊伍準備應戰,又申請市消防支隊無人機組緊急趕到北粵林場支援。

靠前集結!市消防支隊無人機組派出無人機開始偵查火情,為北粵縣前線指揮部的決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針對火災發生地的地勢複雜,消防人員想在短時內到達救援地點有很大的難度,等消防人員帶著水箱爬上去時,火勢會蔓延到其它地帶等方面的考慮,市消防支隊無人機組又派出無人投彈滅火機進行前期的滅火撲救工作。

隨後,縣專業打火隊伍趕到,因有前期的無人投彈滅火機滅火,很快就把一場森林大火消滅在萌芽中。

正因為火情實時監測系統將火情上報流程由省、市、縣、鄉、村的5級縮短到從平臺到人的2級流程,以最短的路徑實現全面管控的視覺化管理,讓防火更更智慧和更高效。

在洪宇天親自組織和推動下,火情實時監測系統投入使用一年來,多次成功避免了“兩線作戰”的危險,累計發現火情123起,核查600多個發熱點隱患。該系統彌補了傳統森林火情監測的不足,為全省森林防火安全提供了技術保障,使得全省的林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邁上了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