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姜老團隊的 70 奈米光刻機即將問世,林宇滿懷憧憬與期待,第一時間找到了蓬特科夫。在公司那明亮且充滿科技感的會議室裡,林宇目光堅定地對蓬特科夫說道:“蓬特科夫,如今 70 奈米光刻機曙光初現,這是我們在晶片製程工藝上即將迎來的巨大飛躍。我認為,是時候開啟朱雀 M2 處理器的研發征程了。”
蓬特科夫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回應道:“林,這確實是個令人振奮的訊息。有了更先進的光刻機,我們在晶片研發上便能如虎添翼。我之前就一直在構思朱雀 M2 處理器的架構,我打算突破傳統,設計一款雙核處理器的 M2 晶片,你覺得如何?”
林宇微微前傾身子,眼神裡透露出濃厚的興趣:“雙核處理器?這是個很有前瞻性的想法。你給我詳細說說,你這樣設計的思路和預期能帶來哪些優勢?”
蓬特科夫清了清嗓子,開始詳細闡述:“林,在當前的科技發展趨勢下,軟體和應用程式對處理器效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單核處理器逐漸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多工處理需求。而雙核處理器,就像是給晶片賦予了兩個強大的‘大腦’,它們可以協同工作。比如,一個核心可以專注於處理系統的後臺任務,如資料的讀取、儲存管理等,而另一個核心則全力應對使用者正在執行的應用程式,如影片播放、遊戲執行等。這樣一來,整體的執行效率將會大幅提升,卡頓現象會顯著減少,使用者體驗將得到質的飛躍。”
林宇輕輕點頭,思考片刻後問道:“那在技術實現上,我們會面臨哪些挑戰呢?畢竟雙核處理器相較於單核,其複雜度肯定會增加不少。”
蓬特科夫皺了皺眉頭,認真地分析道:“確實,挑戰不小。首先是晶片的架構設計,如何確保兩個核心之間的資料互動快速且穩定,這需要精心設計內部的匯流排結構和快取機制。我們不能讓資料在兩個核心之間傳輸時出現延遲或擁堵,否則會影響整個晶片的效能。其次,在晶片的散熱方面也是個難題。兩個核心同時執行,產生的熱量會比單核更多,如果散熱處理不好,晶片可能會因為過熱而出現降頻甚至損壞的情況。我們需要研發更高效的散熱材料和散熱結構,比如採用新型的石墨烯散熱片,結合最佳化的晶片封裝工藝,確保熱量能夠及時散發出去。還有,在晶片的軟體適配方面,我們需要與軟體團隊緊密合作,開發出能夠充分利用雙核優勢的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介面,讓軟體能夠智慧地分配任務到兩個核心上。”
林宇沉思片刻後說道:“這些挑戰雖然艱鉅,但我相信你和團隊有能力克服。在研發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每一個細節,確保晶片的質量和穩定性。對於散熱問題,除了採用新型材料,我們還可以考慮在晶片內部設計智慧溫控系統,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自動調整核心的執行頻率,以平衡效能和散熱。”
蓬特科夫表示贊同:“林,你這個想法很不錯。智慧溫控系統可以作為我們散熱方案的重要補充。另外,在晶片的功耗管理上,我們也需要下功夫。雙核處理器如果功耗過高,會影響移動裝置的續航能力,這對於我們的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是個不利因素。”
林宇問道:“那你打算如何解決功耗問題呢?”
蓬特科夫回答道:“我計劃採用動態電壓頻率調整技術(DVFS)。根據晶片的負載情況,動態地調整核心的電壓和頻率。當晶片處於低負載狀態時,降低電壓和頻率,以減少功耗;當需要處理高強度任務時,再提高電壓和頻率,保證效能。同時,在晶片的電路設計上,最佳化電晶體的佈局和開關特性,降低漏電功耗。”
在確定了朱雀 M2 處理器的基本研發方向後,林宇召集了晶片研發團隊的全體成員開會。在會議室內,大家都滿懷期待地看著林宇和蓬特科夫。
林宇站在講臺上,充滿激情地說:“各位同事,今天我們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姜老團隊的 70 奈米光刻機即將為我們開啟晶片製程工藝的新篇章,而我們即將開啟朱雀 M2 處理器的研發之旅。蓬特科夫提出了設計雙核處理器的宏偉構想,這將是我們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的一次征程。雖然前方充滿了各種技術挑戰,如晶片架構設計、散熱、功耗管理以及軟體適配等,但我相信,我們這個團隊是無堅不摧的。每一次挑戰都是我們成長的機遇,每一個技術難題都是我們攀登科技高峰的墊腳石。”
團隊成員們紛紛鼓掌,眼神中充滿了鬥志。
一位資深工程師站起來說道:“林總,蓬特科夫,我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到研發工作中了。對於晶片架構設計中的資料互動問題,我建議我們可以參考一些國際上先進的多核心處理器架構案例,結合我們自已的需求和技術特點,進行創新和最佳化。”
蓬特科夫回應道:“這個建議很好。我們不能閉門造車,要廣泛吸收國際先進經驗,但也要保持我們自已的特色和創新。在散熱方面,大家也可以集思廣益,看看是否還有其他更好的解決方案。”
另一位年輕的技術員說道:“蓬特科夫,我在研究一些新型散熱材料時,發現了一種碳化矽複合材料,它的導熱效能比石墨烯還要好,而且在高溫下穩定性更高,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將其應用到朱雀 M2 處理器的散熱設計中呢?”
蓬特科夫眼睛一亮:“這是個很有價值的發現。你儘快整理一份關於碳化矽複合材料的詳細資料,我們組織團隊進行深入研究和評估。”
在熱烈的討論氛圍中,團隊成員們各抒已見,從不同的專業角度為朱雀 M2 處理器的研發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