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0章 逆向研發之路

天宇科技的研發中心瀰漫著緊張又興奮的氛圍。為了加快移動通訊基站的研發程序,公司決定從特殊渠道購得一臺國外諾基雅最新的通訊基站,試圖透過逆向研發來獲取關鍵技術。

在寬敞的研發實驗室裡,研發部主管趙剛帶領著核心研發團隊圍在那臺來之不易的基站周圍。大家的眼神中既有對未知挑戰的忐忑,又有對新知識探索的渴望。

趙剛深吸一口氣,對團隊成員說:“兄弟們,這臺基站對我們來說是個寶貝,但也是個硬骨頭。咱們這次逆向研發,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

年輕的工程師小李看著基站,有些擔憂地說:“趙主管,這可是人家的先進技術,我們這樣逆向研發,能行嗎?萬一遇到一些我們根本無法理解的技術難題可怎麼辦?”

趙剛笑了笑,鼓勵道:“小李,別擔心。咱們沒做就不能先怕。這一路過來,我們研發手機的時候不也遇到過各種難關嗎?最後不都克服了。而且,我們有自已的優勢,我們對國內的網路環境和需求更瞭解。”

說著,大家開始小心翼翼地拆解基站。每擰下一顆螺絲,每取下一個部件,都像是在揭開一層神秘的面紗。

“看,這個訊號發射模組設計得真精巧。”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老張拿著一個小部件說道,“它的線路佈局和我們之前接觸的不太一樣,這種設計應該是為了提高訊號發射的效率和穩定性。”

小李湊過來,仔細看著:“張師傅,您看這個部分的材料,好像是一種特殊的合金,它的散熱效能應該很好。我們要不要研究一下這種材料能不能用在我們自已的設計裡?”

老張點頭:“是個思路,不過得先搞清楚這種合金的成分和效能,還要考慮成本問題。”

在拆解過程中,他們發現了基站內部複雜的電路板。電路板上密密麻麻的晶片和線路讓大家驚歎不已。

趙剛拿著放大鏡,仔細觀察著電路板,對旁邊的助手小王說:“你把這個電路板的佈局畫下來,我們要分析它的訊號傳輸路徑和各個晶片的功能。這對我們理解基站的核心原理至關重要。”

小王一邊認真地畫圖,一邊說:“趙主管,這個晶片上的標識好像被處理過,很難看出它的型號和功能。這給我們的分析增加了不少難度啊。”

趙剛皺了皺眉頭:“這是他們的保護措施。沒關係,我們從它的引腳和連線的線路入手,透過測試來推斷它的功能。”

隨著拆解的深入,團隊遇到了越來越多的難題。有一個加密的控制模組,似乎是整個基站執行的關鍵中樞,但他們對如何破解它毫無頭緒。

一位擅長軟體分析的工程師小陳說:“這個加密模組不好搞啊。我嘗試了幾種常見的破解方法,都不行。這應該是他們專門設計的加密演算法,要破解得花不少時間。”

趙剛看著加密模組,思考片刻後說:“小陳,你先彆著急。我們可以從它和其他模組的互動入手。看看它接收和傳送的訊號特徵,也許能找到一些線索。同時,我們也可以查閱一些資料,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加密演算法案例可以參考。”

在實驗室的另一邊,負責記錄和整理資料的團隊也在忙碌著。

資料員小趙對同事說:“我們得把每一個部件的引數、拆解步驟和發現的問題都詳細記錄下來。這些資料以後對我們的研發會有很大的幫助。”

同事回應道:“是啊,這次逆向研發就像一場漫長的探險,我們得留下清晰的‘地圖’,這樣後續的人才能沿著我們的路繼續走下去。”

經過一整天的努力,基站被拆解成了各個部分,擺滿了實驗室的幾張大桌子。雖然大家都很疲憊,但眼神中卻充滿了收穫的喜悅。

趙剛對團隊成員說:“今天大家都辛苦了。我們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雖然還有很多難題,但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曙光。明天我們繼續深入分析這些部件,爭取早日掌握關鍵技術,為我們自已的基站研發打下堅實的基礎。”

天宇科技的研發團隊又投入到緊張的基站逆向研發工作中。

早上,大家一來到實驗室,就圍到了拆解後的基站部件旁。趙剛看著大家,精神飽滿地說:“昨天我們有了不錯的進展,今天我們繼續深挖。”

小李指著那個加密控制模組說:“趙主管,我昨晚想了一夜,咱們可以試著從它的能源供應線路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到突破點。”

趙剛眼睛一亮:“這是個想法。我們可以先檢測一下這個模組在不同工作狀態下的能耗情況,也許能發現一些規律。”

於是,大家開始忙碌起來。小陳和小李連線好檢測裝置,開始對加密控制模組進行能耗檢測。

“你們看,當基站處於訊號傳輸高峰時,這個模組的能耗會有一個明顯的波動。”小陳盯著檢測資料說道。

“這說明它在處理大量訊號的時候,有特定的能耗模式,會不會和它的加密演算法在處理資料量有關呢?”小李猜測道。

老張在一旁聽了,走過來:“有可能。我們可以試著模擬不同強度的訊號傳輸,看看這個模組的能耗變化和它的加密運算之間有沒有關聯。”

大家按照老張的建議開始模擬實驗。經過多次嘗試,他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你們發現沒有?每次能耗出現峰值的時候,和我們推測的加密運算處理複雜資料的時間點好像是吻合的。”趙剛興奮地說。

“對,這就像是找到了一把鑰匙的一部分。”小李笑著說。

在研究加密模組的同時,對其他部件的分析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小王拿著訊號發射模組的資料對趙剛說:“趙主管,我研究了這個發射模組的線路,發現它有一個獨特的訊號放大機制。它透過多級放大,能在不損失訊號質量的情況下,把訊號強度提升很多。”

趙剛看了看資料:“這個機制很好,我們要好好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運用到我們自已的設計中。不過,要注意成本和實現的難度。”

“趙主管,還有這個散熱設計,我覺得我們可以借鑑。”另一位工程師小孫拿著一塊散熱片說道,“他們用的這種散熱片的形狀和材質,能快速把熱量傳匯出去,而且佔用空間不大。”

“嗯,散熱問題在基站長時間執行中很關鍵。我們可以聯絡一些材料供應商,看看能不能找到類似的材料或者開發出替代品。”趙剛回應道。

這時候,負責和華夏電信溝通的同事小劉回來了。

小劉對趙剛說:“趙主管,華夏電信那邊問我們研發進度怎麼樣了。他們希望我們能儘快有個初步的技術方案,好準備後續的工作。”

趙剛皺了皺眉:“我們目前有了一些進展,但要形成完整的技術方案還需要時間。你告訴他們,我們正在全力以赴,一有重要成果就會和他們溝通。”

小劉點點頭:“好的,我會轉達。還有,他們說如果我們在研發過程中有需要他們協助的地方,比如技術資料或者測試環境,可以隨時提。”

“這倒是個好訊息。我們現在對一些國外的通訊標準資料還比較欠缺,你和他們說一下,看看能不能幫忙找找。”趙剛說道。

在實驗室的一角,資料員小趙和同事們在整理新的資料和資料。

“這個資料好像有點奇怪,和我們之前的理論分析不太符合。”小趙指著一份檔案說。

“你再檢查一下測量方法和裝置,是不是有誤差?”同事建議道。

小趙重新檢查了一遍:“裝置沒問題,測量方法也是標準的。難道是我們對這個部件的理解還有偏差?”

他們把這個問題反饋給了趙剛。趙剛思考了一下說:“我們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疑點。大家一起重新審視一下這個部件的拆解過程和相關資料,看看能不能找到原因。”

經過大家的重新檢查和分析,發現原來是在拆解過程中,有一個微小的連線線被不小心損壞了,導致測量資料出現了偏差。

“以後我們在拆解和檢測過程中要更加小心,一個小失誤可能會讓我們走很多彎路。”趙剛嚴肅地對大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