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9章 浴鍋

吃完早飯,奶奶帶著顧臻去鄰居王奶奶家借“浴鍋”洗澡。

浴鍋其實就是個大鐵鍋,比平常做飯的鍋要大很多,同時容納兩個人洗澡也綽綽有餘。浴鍋洗澡是蘇南地區的一大特色,八九十年代的南方農村普遍缺乏供暖設施,智慧的老百姓們便就地取材,造就了浴鍋這一偉大發明。

浴鍋的式樣一般為單眼灶頭,四四方方的用磚砌成,高度比一般灶頭更低一些,方便洗澡的人上下。灶臺通常建在偏房下屋(如雜物房)的屋角。灶口處砌一堵磚牆,使“浴鍋”隱藏在三面牆構成的凹處。浴鍋旁砌有出水口,洗完澡後可透過出水口把水直接排到屋外水渠中,非常方便。

浴鍋不配鍋蓋,只備有幾塊直徑三十厘米左右的圓形木板。木板一般用整塊松木料製成,一面平,一面凸,當地人親切地稱它為“烏龜板”。

浴鍋也不是每家都有的,只有條件殷實的農家才有鍋浴設施,講究點兒的還會隔一點空間用作更衣室。顧臻家就沒有浴鍋,要洗澡就只能借用王奶奶家的。

一般主家用完鍋浴後,就會通知與自家交好又沒有浴鍋的人家過來借鍋洗澡。

來借鍋的人也不能空手,大家會自覺帶上足夠的柴火,大方些的還會順便給主家的孩子們揣些零嘴兒,來借鍋的人越多,就說明主家在村裡的人緣越好。

刷鍋添水,把鍋中的水燒熱,就可以進去泡澡了。如果中途覺得水溫不夠,只要朝外面喊聲“添火”,守在灶口的人就往灶膛裡添柴,灶膛火集中舔舐著鍋底,不一會兒水便又熱了起來。坐在鍋裡的人如果擔心會被燙到,只要墊上“烏龜板”就行。

顧臻最喜歡冬天在浴鍋裡洗澡了,泡在寬大的浴鍋裡,讓溫熱的水沒過胸口,只露了頭在外面,四周水汽氤氳,整個人輕飄飄的,感覺渾身的毛孔都被開啟了,舒暢愜意極了。

泡了好一會兒,手指面板都變得皺巴巴的時候,奶奶又添了把火,隨後就起身過來幫她搓背。顧臻覺得奶奶是有點搓澡的功夫在身上的,恰到好處的力道既能把皴搓下來又不讓她覺得疼,不像薛凝芳同志,每次都拼了老命往死裡搓,直搓得顧臻哇哇鬼叫求饒。

顧臻洗完後就換奶奶進去洗,灶膛口很暖和。她坐在小板凳上,一邊烘著溼漉漉的頭髮邊等著給奶奶添火。

奶奶剛才燒火的時候在灶膛裡放了幾個紅薯,柴火燃盡後,冒著星星點點的餘炭的溫度包裹著紅薯,用餘溫慢慢烘煨,一陣陣焦香味從灶膛裡飄了出來。

嗯,火候正好,可以開動。

顧臻用火鉗撥開蓋在紅薯上的柴灰,小心翼翼地夾出來放在地上。紅薯已經被烤成黑炭狀,滿滿一層灰依然抵擋不住它的誘人。

灶火裡烤出來的紅薯外焦裡嫩,軟糯香甜。輕輕掰開焦脆的外皮,內裡黃燦燦的,還冒著熱氣,咬上一口,甜蜜的滋味盈滿口腔,可口又香甜,綿軟又溫暖。

真是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