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章 硯臺製作“網紅村”

雖說現代人早已把名貴的硯臺視若珍寶,在大家眼裡那是件藝術品,其中不少人仍不懂硯臺的藝術感究竟在哪。

對於很多硯臺雕刻者來說,硯臺雕刻只是他們的謀生手藝。他們辛辛苦苦地搬磚(石),只為能很好地養活自己,養活家人。

西城黃家宅院出來後一直朝東面驅車,不到半個時辰就能到一處名叫坑頭莊的村莊。當地人清楚,坑頭莊以背靠的坑頭山而聞名,那裡也是一處硯石原石產地。

新奇,新奇,真新奇,坑頭村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大家生活其樂融融,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這樣的網紅打卡點如何少得了米豔陽這種好奇心十足的今穿古人物呢?

當她聽到西城郊外竟然有如此一個地方的時候,她巴不得有多啦A夢的時空門,直接穿去坑頭村瞧瞧這民間雕刻藝術!

席衛延倒是非常支援她的做法,反正都長途跋涉地從硯縣來到西城,事情也順利解決,帶她去想去的地兒走走有何不可呢?

這一路驅車,頗有顛簸,米豔陽在馬車上睡著了。可憐席衛延一路給她蓋毛毯,扶著她那脖子完全不受控,一會兒歪左,一會兒歪右,一會兒又小雞啄米般動作。

後來,他乾脆讓她半躺著,頭枕在自己的大腿上。正好還可一路欣賞這位心儀女子的美貌。

他那深情的眸光柔情似水,直勾勾地端詳著愛人的臉,對她那濃濃的愛意沒有一絲一毫的掩飾。

熟睡中的豔陽時不時抿了一下小嘴,不時闖進馬車裡的秋風拂過,她那緊皺的眉頭又慢慢地舒展開來。

粉嫩雙唇微微小彎,讓一切都讓席衛延不由自主地俯下身來輕輕地吻上她微啟朱唇。這一下的滿足讓他覺得極其的滿足!

衛延覺得不可思議,自己耍起流氓來把自個兒都嚇著了!

他是極其珍惜與她一起外出的機會,無需被各種禮節束縛,說白了,就是能與她親近。

在米家兄弟的馬車裡,兄弟倆一直閉目養神,也不擔心妹妹單獨與席衛延待著。

米伯程對席衛延的為人十分讚賞,畢竟是一起長大、一起上學堂,在米家落難時,席家仍對他們伸出援手。

米季程也一向覺得席衛延為正人君子,哪怕讓他與米豔陽同一馬車也沒什麼不可,畢竟倆人還有婚約。

米豔陽一行人等前腳從黃家大宅出發,仍與黃老爺商談的趙晨峰聽到下人來稟報後就開始不淡定了。

他讓人立刻備馬車,打算快馬加鞭地追上米豔陽他們。至於為何非得追去,追上去了又該如何?他也說不清。

馬車還沒出發,黃蘇梅也毫無顧忌地就跳上趙晨峰的馬車,哭著鬧著要一起過去看看硯臺製作。趙晨峰盡是無奈,只好帶著她。

馬車慢慢駛出城後,馬蹄逐漸變急,馬蹄得得踏地的聲音也變得孤寂且單調。趙晨峰與黃蘇梅同一馬車,有點不情願,但又覺得無所謂。

打從對米豔陽放手以來,他就已覺得身體像是被抽空那般,渾身無力,原來分開會帶來痛徹心骨的落寂。

可是在別人的眼裡看來,至少在米豔陽的眼裡,分開時的無情仍記憶猶新,為何現在卻在演情深?

黃蘇梅絞盡腦汁地想跟趙晨峰套近乎。就這點時間裡與米豔陽接觸後,她卻已盡力地模仿豔陽,模仿她說話的語氣,模仿她的動作。

東施效顰的做法讓她自己都覺得可笑,可是還有什麼辦法呢?她可是早有耳聞,趙晨峰心儀的人就是米家五小姐。既然有原型在旁,必須好好模仿。

然而,趙晨峰臉色陰沉,緊閉嘴唇,雙眸愈發陰冷,氣勢懾人。渾身上下都散發出“生人勿近”的訊號。

黃蘇梅見狀就先保持怔默,畢竟來日方長,總能融化他這顆冰冷的心。

轉眼的工夫,趙家的馬車已經趕上席家和米家的馬車了,放慢了車速跟在他們後面。

馬車逐漸行至坑頭村,車伕們在村口旁的空地上停下來,各位公子小姐需要徒步進村。

車才停好,黃蘇梅就迫不及待地飛奔去找米豔陽,得抓緊時間繼續模仿!

穿越過來後一直犯睡病的米豔陽仍不想起來,頭枕蓆公子的腿上可是睡得特別香。

“陽兒,到了,來,起來吧。”席衛延的聲音很輕緩,低聲中略帶淡淡的鼻音,蘊含著濃濃的溺愛。

“再睡一會,一小會兒。”米豔陽先是努力地睜開惺忪的睡眼,接著又緊閉起來。

“再不起來,我可是要親你了。”席衛延看著她那微翹朱唇,又忍不住俯下身去,把自個兒的唇印上去,軟糯適中,讓他欲罷不能。

“豔陽姐姐!”黃蘇梅這陣急速的喊聲絲毫不影響她掀起簾子的速度,映入眼簾的確是這般親暱的場面。

她立刻放下簾子,急速跑回她的馬車旁,喘著氣,像是受到驚嚇,

“你怎麼啦?”趙晨峰驚愕地問。

“我打斷了席哥哥和豔陽姐的親吻,會不會被滅口啊?”黃蘇梅突然覺得面紅耳赤,畢竟是閨閣女子。

趙晨峰聽到後心一揪,拳頭不由自主地握緊。

正在此時,米豔陽也被親醒了,坐起身來,伸了個大懶腰。為對席衛延表示感謝,主動地給他揉揉一雙已經被枕麻的大腿。

稍作休整後,幾位公子和小姐終於能進村莊了。

話說,過去幾十年,坑頭山出產的硯石質量跟硯縣的相比,從質地、色澤及硬度上都差許多,所以當地人曾認為坑頭硯石棄之可惜,留之無用。

直到八年前,遊子董伯其返鄉打算重振坑頭硯石雕刻工藝。他曾在外地從事硯石雕刻工作,練就了一身絕技,卻到一把年齡也未能大富大貴。

想著手上還有幾個銀子,趕緊回鄉下,輔導一下村莊裡的小夥子,幫助他們提高雕刻手藝。

就這樣,幾乎各家各戶都在自己門前擺放一張破舊但結實的手工四方桌和一把用不規則的木板釘起來的板凳,桌面上放上幾個刻刀即可幹起硯臺雕刻的活來。

村莊裡的鐵匠也學著董伯其那般做起善事來,打製硯臺雕刻刀一律半價。但雕刻刀的工藝比較複雜,所以半價後的價格也只能說是在可接受範圍。

不過,就這樣在各方支援下,坑頭村的硯臺製作遍地開花,各家各戶做好硯臺後由董伯其找好渠道賣出去。

董伯其也算是個老實人,這坑頭村的硯臺買賣竟然成了有中間商但不掙差價,村民多賣錢,買家少花錢。董伯其為家長長子,現在也成了村中的帶頭人!

“董大真是個大善人!”

“董大的雕刻硯臺技術無人能及。”

“董大讓我們坑頭村遠近聞名。”

倘若不是因為穿去清朝,米豔陽還真以為自己將要見到的董大是董庭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