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77章 鑑定活動

“兩萬!”林楓毫不猶豫地舉牌。

就在這時,一個身穿黑色西裝的男子也舉起了牌子:“兩萬五!”

他的目光挑釁地掃過林楓,顯然是有意競爭。

林楓眉頭微挑,他並不急於加價。

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這枚玉佩的價值。

果然,在黑衣男子加價後,場上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三萬!”林楓再次舉牌,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

他知道,這枚玉佩的真實價值遠超這個價格,他不怕競爭。

黑衣男子似乎有些猶豫,但最終還是沒有繼續加價。

林楓成功拍下了這枚玉佩,他微笑著向張婉兒和李尚龍展示了自己的戰利品。

“這件東西,不簡單啊。”李尚龍沉聲道。

張婉兒的鑑定能力稍弱,但也看出了不一般。

接下來的拍賣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每一件古董的競拍都像是一場無聲的較量。

林楓三人默契地配合著,他們的目光在古董和競拍者之間來回穿梭,尋找著最佳的出手時機。

突然,一件被隨意擺放在角落的瓷碗引起了林楓的注意。

這瓷碗看起來普通無奇,表面甚至有些許瑕疵,但林楓卻從中感受到了一股不同尋常的氣息。

“這瓷碗不簡單。”林楓低聲對張婉兒和李尚龍說道。

張婉兒好奇地湊過來看了看:“我沒看出什麼問題啊,不就是一件普通的瓷碗嗎?”

李尚龍也皺著眉頭打量了一番:“確實,從表面上看不出什麼特別的地方。”

林楓微微一笑:“你們仔細看這瓷碗的釉色和紋路,還有這碗底的款識,是不是有些不對勁?”

經林楓這麼一提醒,張婉兒和李尚龍頓時恍然大悟。

他們發現這瓷碗的釉色雖然略顯黯淡,但卻透著一股古樸的氣息。

而碗底的款識雖然模糊不清,但仔細觀察卻能看出一些端倪。

“這是一件被嚴重低估的明代青花瓷碗!”李尚龍驚喜地說道。

就在這時,拍賣師開始介紹這件瓷碗:“這是一件清代瓷碗,起拍價五萬!”

顯然,拍賣師並沒有發現這件瓷碗的真實價值。

林楓他們正準備舉牌競拍,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個與他們競爭的對手,是一個穿著華貴的中年婦女。她目光灼灼地盯著瓷碗,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樣。

“六萬!”中年婦女毫不猶豫地舉牌加價。

林楓他們相視一笑,並沒有急於加價。

他們知道,這場較量才剛剛開始。

“七萬!”林楓悠然地舉牌。

中年婦女眉頭一挑,似乎有些意外林楓他們的競爭力。

但她並沒有放棄,繼續加價:“八萬!”

李尚龍冷靜地觀察著中年婦女的表情和動作,試圖揣摩她的心理。

他注意到中年婦女在加價時眼神中閃過一絲猶豫,心中頓時有了計較。

“十萬!”李尚龍果斷地舉牌加價。

這個價格已經遠遠超過了瓷碗的起拍價,讓在場的人都為之側目。

中年婦女顯然沒想到李尚龍會如此果斷地加價,她愣了一下,然後有些不甘心地放棄了競拍。

最終,林楓他們以一萬的價格成功拍下了這件被低估的明代青花瓷碗。

周圍的人群紛紛發出驚歎和讚歎的聲音,他們都被林楓他們的眼光和魄力所折服。

“你們真是太厲害了!”張婉兒興奮地拍著手說道,“這件瓷碗的真實價值絕對不止十萬!”

林楓笑著點了點頭:“沒錯,這件瓷碗的價值確實被低估了。不過我們也要感謝那個中年婦女,如果不是她跟我們競爭,我們也不會以這麼低的價格拍下這件寶貝。”

李尚龍也感嘆道:“是啊,拍賣會上的競爭真是激烈又刺激。不過好在我們有備而來,才能抓住這次機會。”

很快,拍賣的環節,正式結束了。

而接下來,便是鑑定活動的環節了。

店家滿臉堆笑,站在臨時搭建的高臺上,聲音洪亮地宣佈著規則:“各位,我們店擺放出來的古董,若經鑑定為假貨,本店承諾雙倍賠錢!來吧,讓我們見證真相的時刻!”

人群中一陣譁然,許多熱衷於此的收藏家和好事者都躍躍欲試。

然而,一連好幾個人上去,都是搖頭晃腦地下來,顯然沒有找到什麼破綻。

“看來這家店果然有底氣,擺出來的都是真貨啊。”

“是啊,這麼多人都沒找出假貨,不容易。”

聽眾們議論紛紛,店家的笑容愈發得意。

然而,在這群人中,林楓三人卻互相對視一眼,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

“我們上去看看。”林楓輕聲說道,三人便擠過人群,走上了鑑定臺。

臺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古董,從瓷器到書畫,琳琅滿目。

林楓目光如炬,一一掃過,突然他停下腳步,指著一件看似不起眼的玉佩說道:“這個,我要鑑定。”

店家微微一愣,但很快恢復了笑容:“好,請便。”

林楓拿起玉佩的那一刻,周圍的空氣彷彿都凝固了。

他的目光銳利如刀,彷彿能透過玉佩的表面,看到其深藏的秘密。

張婉兒和李尚龍見狀,立刻圍了上來,他們知道,這是林楓進入“鑑定模式”的標誌。

“這玉佩的質地看似上佳,但仔細觀察,其紋理中透著一絲不自然。”

林楓緩緩開口,每一個字都彷彿經過深思熟慮。

張婉兒點頭附和:“沒錯,我也注意到了。這紋理雖然模仿得惟妙惟肖,但缺乏天然玉石的靈動和生氣。”

李尚龍則一邊記錄,一邊分析道:“從工藝上看,這玉佩的雕工確實精湛,但過於追求完美,反而露出了匠氣的破綻。真正的古玉,即使是名家之作,也難免會有細微的瑕疵和不完美之處。”

林楓贊同地點頭:“正是如此。而且,這玉佩的歷史背景也值得懷疑。據店家所說,這是明代的玉佩,但明代玉佩的風格與這個明顯不符。明代的玉佩更注重意境和神韻,而這個玉佩則過於注重形式。”

張婉兒補充道:“還有一點,這玉佩上的沁色也不對。雖然沁色是古玉鑑定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但這玉佩的沁色卻過於均勻,缺乏自然形成的層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