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章 朝堂對質

這日朱棣仁早早就起來了,因為今天他要出早朝,要和二皇子和三皇子對質,他要把事情鬧大,他決定要動用自已的第二種能力:操控別人的情緒。

李斯早早就備好了馬車,駕車往皇宮駛去。朱棣仁站在朝堂之上,看著二皇子和三皇子心想:今天我一定會讓你身敗名裂,就算不死也讓你們臉面全無。

隨著太監一聲叫喊:皇上駕到!

眾臣喊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源璋說道:眾愛卿平身 。今天讓眾愛卿前來是有一件事要解決。四皇子出列,你自已來說吧!

朱棣仁走出來說道:今日是想請父皇和眾大臣評評理,棣仁在邊疆勤勤懇懇,鎮守邊疆,斬殺韃子三千多人,建立大明商業社,豐富了百姓的生活,促進了國家的經濟發展。但是我親愛的二哥和三哥卻一次又一次的派人來刺殺我!我做錯了什麼嗎?二哥,三哥你沒有話對我說嗎?

二皇子向前一步,面色冷峻,大聲說道:“四弟,你可不能信口雌黃!你說我們派人刺殺你,可有證據?若拿不出證據,那便是誣陷兄長,此乃大罪!”三皇子也緊跟著附和道:“沒錯,四弟,你鎮守邊疆,我們本就對你讚賞有加,你如今卻無端指責我們,實在令人心寒。”

二皇子派系的大臣紛紛站出來,一位留著山羊鬍的大臣拱手說道:“皇上,四皇子此舉實在不妥,無憑無據便誣陷二皇子和三皇子,這是對皇室的不敬,懇請皇上明察。”另一位身材微胖的大臣也急忙說道:“皇上,四皇子這分明是居功自傲,妄圖抹黑兄長,以謀取更大的利益。”

三皇子派系的大臣們也不甘示弱,一位面容嚴肅的大臣言辭激烈地說:“四皇子,你如此行徑,讓我等臣子如何信服?若不能拿出證據,就該嚴懲不貸。”

張居正看著眾人對朱棣仁的圍攻,挺身而出,義正言辭地說道:“皇上,四皇子絕非無中生有之人。四皇子在邊疆立下赫赫戰功,為國家為百姓做出諸多貢獻,他斷不會無端誣陷二皇子和三皇子。此事定有蹊蹺,還請皇上詳查。”

朱棣仁看著那些跳出來指責自已的人,心中怒火中燒,但面上卻依舊保持著鎮定。他緩緩掃視著眾人,將那些人的名字一一記在心裡。他知道,今日若拿不出證據,自已必將陷入困境。然而,他確實沒有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二皇子和三皇子派人刺殺他。

朱棣仁沉默片刻後,說道:“二哥、三哥,我雖沒有直接的證據,但我在邊疆多次遭遇刺殺,那些刺客的手段和風格,絕非一般賊人所為。我有理由懷疑是你們派人所為。”二皇子冷笑一聲:“四弟,僅憑你的懷疑可不能定我們的罪。你這是含血噴人,誣陷兄長。”三皇子也說道:“四弟,你若再拿不出證據,就別怪我們不客氣了。”

此時,二皇子和三皇子派系的大臣們更加肆意妄為,紛紛要求參四皇子一本。他們你一言我一語,朝堂上一片嘈雜。朱棣仁站在那裡,心中暗暗發誓,今日之恥,他日必將加倍奉還。

朱源璋嘆氣說道:棣仁,你是否有什麼難言之隱?

朱棣仁大笑起來:父皇,我雖然沒有人證也沒有物證,證明二哥和三哥派人來刺殺我,但是我今天來就想問二哥三哥一句話,我希望二哥三哥能替我解答一下。

朱棣仁問道:“二哥,三哥你們到底有沒有派人來刺殺我”?

眾大臣聽到四皇子直接問二皇子和三皇子這個問題都忍不住笑了。

朱源璋聽到朱棣仁這樣問也微微皺起了眉頭。

隨後朱棣仁微微垂下眼眸,深吸一口氣,隨後緩緩抬起頭,眼中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光芒。他暗暗調動體內的力量,將那股神秘的操控情緒的能力悄然釋放出來。

只見一道無形的波紋以朱棣仁為中心,緩緩向四周擴散開來。二皇子和三皇子一開始還面帶冷笑,神色自若,但漸漸地,他們的眼神開始變得有些迷離,表情也逐漸變得恍惚起來。

朱棣仁緊緊盯著他們,用沉穩而又帶有壓迫感的聲音再次問道:“二哥,三哥,你們到底有沒有派人來刺殺我?”

二皇子的身體微微一顫,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掙扎,但在那股神秘力量的影響下,他的理智逐漸被瓦解。他緩緩開口,聲音有些沙啞:“是……我們確實派人去刺殺你了。”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譁然,眾大臣們震驚得瞪大了眼睛,滿臉的不可置信。

三皇子也彷彿被控制了一般,接著說道:“我們嫉妒你在邊疆的戰功,又怕你威脅到我們的地位,所以才派人去刺殺你。”隨著他們的坦白,更多的細節也被吐露出來。“我們派了最頂尖的江湖高手,他們的手段極其隱蔽,每次行動都精心策劃,讓人難以察覺。”

朱棣仁面無表情地聽著他們的供述,心中卻湧起一股強烈的憤怒和快意。他知道,自已終於成功地讓他們親口承認了罪行。

當二皇子和三皇子說完這些話後,那股神秘的力量也漸漸消散。他們迷迷糊糊地醒來,卻全然忘記自已說了什麼。然而,四周大臣們異樣的眼光卻如芒刺在背。二皇子和三皇子看著眾人的表情,心中湧起一股不安,但又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朱源璋臉色陰沉,他憤怒地看著二皇子和三皇子,又轉頭看向朱棣仁。此時的朱棣仁依舊靜靜地站在那裡,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堅定和決絕。朱源璋沉默片刻後,說道:“此事朕定會徹查到底,若屬實,絕不輕饒。”說完,他一甩衣袖,轉身離去。眾大臣們也紛紛噤聲,不敢再多言,朝堂上陷入了一片沉寂。

二皇子和三皇子回到府內,滿心的疑惑與不安。他們剛坐下,就有親信前來稟報,將他們在朝堂上的言行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二皇子驚得站起身來,臉色煞白,“這怎麼可能?我怎會說出那樣的話!”三皇子也是滿臉惶恐,“定是那老四使了什麼手段,這下可如何是好?”

兩人急忙召集謀士前來商議對策。二皇子府的謀士皺著眉頭,思索片刻後說道:“殿下,如今局勢危急,陛下盛怒,我們必須儘快想辦法化險為夷。”三皇子府的謀士也點頭道:“不錯,當務之急是要挽回陛下的信任,同時也不能讓四皇子繼續得勢。”

眾人一番討論後,始終沒有找到完美的解決方案。最後,還是一位老謀士提出:“殿下,如今之計,或許只有負荊請罪,求得四皇子原諒,再向陛下表明悔意,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二皇子和三皇子雖心有不甘,但也知道此時別無他法,只能無奈同意。

於是,二皇子和三皇子讓人準備好荊條,親自揹負著來到四皇子府前。他們低著頭,滿臉羞愧地求見四皇子。朱棣仁得知他們前來,心中冷笑,面上卻不動聲色。他緩緩走出府門,看著二皇子和三皇子,眼神冷漠。二皇子咬咬牙,說道:“四弟,為兄一時糊塗,做出這等錯事,今日特來向你請罪,望你大人大量,原諒為兄。”三皇子也趕忙說道:“四弟,我們已知錯,以後定不會再與你為敵。”

朱棣仁沉默片刻,緩緩說道:“二哥、三哥,你們的所作所為,實在讓我寒心。今日之事,我可以不追究,但以後若再有類似之事,別怪我無情。”二皇子和三皇子連連點頭,如蒙大赦般地離去。

然而,雖然他們負荊請罪,但勢力的打壓卻不可避免。朝堂之上,各方勢力開始重新洗牌,那些曾經依附二皇子和三皇子的人紛紛倒戈,生怕被牽連。

御書房內,朱源璋憤怒不已。他來回踱步,心中怎麼也想不明白朱棣仁是用了什麼手段讓老二和老三親口承認自已的罪行。這讓他感到非常不安,他擔心朱棣仁是否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手段。思索良久,朱源璋終於下旨:“把老二和老三趕回他們的封地,無事不可回京,罰俸祿三年!”

旨意一下,二皇子和三皇子只能無奈地收拾行囊,離開京城。他們心中充滿了悔恨與不甘,但也知道此時已無力迴天。但是他們非常不甘心,他們決定臨走前做一件事情,他們準備派人散播謠言說:“四皇子已經不是人,是妖有操作別人的能力”

隨著二皇子和三皇子的離去前埋的這顆雷,算是有心栽樹樹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他們不知道四皇子真的有操控情緒的能力,但是卻在朱源璋的心裡埋下了一顆猜忌的的炸彈。

朱棣仁得知二皇子和三皇子臨走前散播謠言的手段後,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他心中暗道:“二哥、三哥,你們還是如此天真,以為這點小手段就能扳倒我?”

朱棣仁立刻召集自已的情報部門,冷靜地吩咐道:“把二皇子和三皇子這些年的所作所為統統散播出去,要詳細、要生動,讓百姓們都知道他們的真面目。”情報部門的眾人領命而去,迅速行動起來。

很快,京城中開始流傳起關於二皇子和三皇子的各種傳聞。有的說他們在封地橫徵暴斂,百姓苦不堪言;有的說他們為了爭奪權力,不擇手段,甚至不惜傷害自已的兄弟;還有的說他們生活奢靡,揮霍無度,全然不顧百姓的死活。

這些傳聞越傳越廣,再加上二皇子和三皇子確實被皇帝趕回了封地,百姓們對這些傳聞更加深信不疑。而朱棣仁在邊疆的戰功以及建立大明商業社為百姓帶來的好處,讓他的名聲本就不錯,此時對比之下,百姓們自然更加傾向於相信關於二皇子和三皇子的負面傳聞。

朱源璋很快也聽到了京城中的這些傳聞,以及老四和老二、老三的新一輪交鋒以老二和老三完敗而告終。他坐在御書房中,面色複雜,心中思緒萬千。

“這老四,手段竟如此高明。老二和老三也是不爭氣,竟做出這等糊塗事。可這老四……他究竟還有多少本事是朕不知道的呢?他能讓老二和老三親口認罪,如今又能如此迅速地反擊,他的勢力究竟有多大?朕不得不防啊。”朱源璋心中充滿了猜忌和擔憂。

他既擔心朱棣仁的勢力過大,威脅到自已的皇位,又對二皇子和三皇子的所作所為感到失望。他是想把皇位傳給老四的,但是卻是沒想那麼快,這讓他很不安。皇權的統治權力是非常強讓人著迷的,更不安的是,他還沒搞清楚老四是怎麼讓老二和老三親口承認自已的罪行。

朱源璋在御書房中來回踱步,心中的不安愈發強烈。他深知此事若不弄個明白,他難以心安。於是,他決定派遣自已最為信任的蕭統領去調查四皇子朱棣仁究竟是如何讓二皇子和三皇子親口承認罪行的。

蕭統領領命後,立刻帶領一隊精銳人馬展開調查。他們首先從朝堂上當日在場的大臣們入手,一一詢問他們是否察覺到任何異常之處。然而,大臣們或是搖頭表示不知,或是含糊其辭,不敢多言。

接著,蕭統領又暗中調查朱棣仁的行蹤和日常活動,試圖從中找到蛛絲馬跡。他們日夜監視四皇子府,卻並未發現任何可疑之處。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月過去了,蕭統領的調查依然毫無進展。他無奈地回到皇宮,向朱源璋覆命。

朱源璋聽著蕭統領的彙報,臉色愈發陰沉。“竟一點線索都沒有?這朱棣仁究竟用了什麼手段,能如此滴水不漏?”朱源璋心中的不安如同烏雲一般籠罩著他。

他開始懷疑自已是否低估了這個四兒子。朱棣仁在邊疆的戰功、建立商業社的才能,如今再加上這神秘的讓二皇子和三皇子認罪的手段,讓朱源璋對他既欣賞又忌憚。

朱源璋坐在龍椅上,陷入了沉思。他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個越來越難以捉摸的兒子,也不知道未來的局勢會如何發展。而那股不安,始終在他心中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