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盤子上的五花肉又少了三塊,這讓心癢癢的皇帝們坐不住了。
一個是這個五花肉看起來真的誘人啊。
另外就是他們也想知道自己到底配不配千古一帝。
中年的漢武帝劉徹說道:“朕自知自己犯過錯,可是朕也為大漢立下無數功勞,你們說,後人會不會認為朕是千古一帝?”
群臣下跪,一起說道:“陛下自然是千古一帝,因為陛下您時刻牢記人民啊!”
“平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光這兩件事情都足夠讓陛下稱為千古一帝了!”
“好,那麼朕來問問他!”
劉徹走了出去,對著天空拱手開口了。
【漢武帝劉徹:來自2000年後的小夥子,朕問你,朕稱得上千古一帝嗎?】
漢武帝劉徹,這個在歷史上聲名赫赫的皇帝。
後世的不少皇帝都非常認可劉徹。
因為劉徹的本事,是真的大啊!
他為後人留下了很多的瑰寶。
雖然當時不覺得,可是對於後人來說是千秋萬代的好事啊。
這時,他們忽然明白葉霄說的話了:要從後人的角度去看。
他們是漢武帝的後人,從他們的角度去看,漢武帝做了很多事情。
那後世皇帝的後人又會怎麼看待他們呢?
所以目光不要太狹隘。
你為人民做好事,人民自然會把你記住的。
葉霄其實也在等漢武帝劉徹的問題。
在古代的皇帝中,葉霄也十分欣賞漢武帝劉徹的。
“回陛下,在後人看來,您自然稱得上千古一帝!”
得到後人的認可,中年的劉徹忍不住咧嘴一笑:“太好了,看來後人認可朕的行為啊,朕做的事情是正確的!”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千古一帝之名,實至名歸啊!”
主父偃等官員紛紛賀喜。
不過更早時空的劉邦得意道:“看來我的後代也很優秀啊,徹兒能夠被稱為漢武帝,那說明徹兒尚武,看來匈奴之患在徹兒時期被解決了不少!”
在漢武帝之前,能夠被冠名武帝的那就是周武王姬發了啊。
見到有如此優秀的後代,劉邦也感覺面上有光。
那朕也不能輸給孩子了啊。
【漢高祖劉邦:2000年後的小夥,既然朕的後代如此優秀,稱得上千古一帝,那麼朕呢?配做這千古一帝嗎?】
第一次見到太爺爺和重孫子吃醋的啊。
葉霄感覺好笑,但他還是拱手說道:“高祖閣下,雖然您終結了秦朝的暴政......”
暴政兩個詞聽得嬴政眼皮直跳。
這個狗東西,你這皇帝怎麼做的?
還有趙高這個玩意。
“來人,趙高死了沒有?”
他想起來之前趙高被推出去的事情,王賁過來說道:“回陛下,趙高已經被梟首了!”
“怎麼死那麼快?誰幹的?”
王賁尷尬道:“陛下,是臣乾的!”
嬴政擺擺手說道:“罷了罷了,砍了就砍了吧,把他的皮扒了,然後曬乾,裡面塞進稻草示眾,朕要讓這些人知道危害國家的下場!”
“吾皇聖明!”
王賁趕緊離開。
“而且打敗了項羽,開創了漢朝,可是真正讓漢朝走向輝煌的是您的兒子,孫子和曾孫子!”
“所以這千古一帝的名頭,您還差了一點點!”
蕭何和張良大怒:“這後人瞎了眼不成?陛下您......”
但劉邦卻笑著搖了搖頭:“沒事,雖然朕稱不上千古一帝,可是你們聽後人的話,朕的兒子,孫子和曾孫都厲害啊,他們能夠讓漢朝走向輝煌,那足夠了啊!”
“而且他朱元璋和朱棣稱得上千古一帝又如何,那說明明朝只有兩位很優秀的皇帝!”
“但咱漢朝不一樣了啊,連續四代優秀的皇帝,比明朝多了兩代,嘿嘿!”
劉邦是會分析的,他一下子就找到了盲點,讓自己的心情瞬間好了起來。
“漢文帝劉恆,劉邦第四子。前180年,呂后死,劉恆即位。即位後削弱諸侯勢力,減輕農民賦稅,重生產,促進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漢文帝還是一位十分節儉的皇帝,自己穿粗製絲綢,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隨葬品也只有陶器。”
“漢景帝劉啟即位後平定吳楚七國叛亂,漢朝統一的中央集權統治大大加強。景帝繼續推行減輕賦稅和徭役,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形成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漢武帝繼位之後,他首先韜光養晦,等竇太后去世之後徹底來到權利的頂峰,而他做皇帝之後並不是貪圖享受,而是實施自己的偉大報復!”
“那這其中就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打擊匈奴!”
“在秦漢時期,匈奴盤踞北方,是橫插在大家頭上的一把利劍,為了抵禦匈奴,皇帝們開始修建長城,如今萬里長城已經被稱為世界第七大奇蹟!”
“漢朝為了平息匈奴之亂,從漢高祖開始到漢武帝,足足派遣了十位公主和親!”
這件事情的確不是一段光彩的歷史,並且漢朝時期的馬並不像現在的馬。
秦漢時期的馬個頭比較矮小,腿也比較短,壓根跑不起來。
反而是匈奴的馬,馬力強,力氣大,機動性特別強。
所以匈奴靠著這些馬打一槍換個地方,騷擾邊境,讓人民群眾苦不堪言。
只能透過和親的方式換取發育的時間。
“加上文景兩位皇帝的韜光養晦,國庫裡面有吃不完的糧食,這給漢武帝打匈奴打好了良好的基礎!”
“以及在衛青霍去病兩位天才將領的率領之下,終於大敗匈奴,維護了邊疆的穩定!”
“霍去病更是達成了一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成就——封狼居胥!”
“一直到如今,封狼居胥都是歷朝歷代武官們的畢生追求!”
“並且霍去病達成這項成就的時候,他才21歲,真正的少年天才!”
中年的漢武帝滿臉懷念的色彩:“去病啊,要是你能多活幾年就好了啊,是朕沒有照顧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