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章 大力研發火器

在成功摸索出那堪稱完美的火藥配方後,朱棣仁和劉達鳴的心中並未有絲毫的懈怠與滿足。他們仿若兩位高瞻遠矚的智者,深深明白,火藥的誕生僅僅是邁向偉大征程的第一步,真正擁有扭轉戰局魔力的,是那些以火藥為靈魂而精心研發的強大火器。

那將是一種全新的力量,足以重塑整個戰爭的格局,讓勝利的天平朝著他們傾斜。 此時的山谷,已然成為了一個熱火朝天的世界,那座隱匿於青山綠水間的秘密基地,像是被注入了無盡的活力,變得愈發忙碌喧囂。

工坊之中,不分晝夜,燈火如璀璨星辰般長明不熄。朱棣仁以其非凡的號召力,從四方八面召集而來的能工巧匠們如百川歸海般匯聚於此。這裡有肌肉賁張、技藝精湛的鐵匠,他們手中的鐵錘如同雷神之錘,能賦予鐵塊堅韌的生命;有精通機械原理的木工,他們的眼睛彷彿能看穿木材的紋理,將其雕琢成精妙絕倫的部件;還有那些熟悉金屬冶煉的老師傅,他們對火候與金屬變化的把控,精準得如同古老的鐘表。這些來自不同領域的高手們,圍繞著那珍貴的火藥配方,如同圍繞著稀世珍寶的探索者,開始精心構思各種火器的設計,每個人的眼中都閃爍著對未知挑戰的渴望。

朱棣仁靜靜地站在一幅巨大得如同畫卷般的圖紙前,那圖紙彷彿是他開啟未來戰爭之門的鑰匙。圖紙之上,密密麻麻地畫滿了他記憶深處那些火器的草圖,每一筆每一劃都承載著他的希望與夢想。火炮,那是如同戰爭巨獸般的存在,擁有毀天滅地的力量;火銃,恰似士兵手中的奪命神器,精準而致命;他全神貫注地向工匠們詳細講解著每種火器的原理和作用,聲音沉穩而有力,如同古老的鐘聲在山谷中迴盪。工匠們時而眉頭緊鎖,沉浸在對複雜原理的思考中,時而眼中閃過靈光,不時地提出自已獨到的疑問和見解,那熱烈討論的氛圍,彷彿能將空氣點燃。

劉達鳴在一旁目不轉睛地聆聽著,他的眼睛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閃爍著興奮與期待交織的光芒。在他的腦海中,已然浮現出那些神奇的火器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大發神威的壯麗場景,彷彿能看到敵人在火器的怒吼下驚恐逃竄的畫面。 首當其衝開始研製的是火銃,這是一種需要極致工藝的武器。鐵匠們如同對待稀世珍寶般精心打造著細長的銃管。他們只選用那質地最為堅韌的精鐵,這些精鐵在熊熊爐火中被反覆錘鍊,每一次錘擊都像是在奏響一曲鋼鐵的讚歌。

經過無數次的打磨,銃管的內壁光滑得如同鏡面,這是為了確保火藥在燃燒時能毫無阻礙地產生最大的推力,使彈丸以最快的速度飛射而出。然而,在銃管的製造過程中,猶如荊棘密佈的險途,遇到了數不清的難題。那火藥爆炸產生的衝擊力如同惡魔的咆哮,時刻威脅著銃管的安全,稍有不慎,銃管就會在劇烈的衝擊下破裂,化為一堆廢鐵。

而且,要讓銃管的重量達到一個微妙的平衡更是難上加難,既要方便士兵攜帶,不至於在行軍作戰中成為累贅,又不能影響其本身的堅固性,這就像是在鋼絲上跳舞,容不得絲毫偏差。朱棣仁和工匠們不畏艱難,反覆試驗,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他們嘗試增加銃管的厚度,如同給脆弱的防線加固城牆;改進鑄造工藝,讓每一個環節都趨於完美。在無數次的失敗與嘗試後,終於攻克了這些難題,讓銃管成為了一件完美的藝術品與殺人利器的結合體。 對於火藥在火銃中的裝填方式,他們也展開了深入的研究與改良。

最初,那種簡單原始的前裝式火藥裝填方式,效率低下得如同老牛拉車,而且就像一個隱藏在暗處的殺手,容易出現火藥洩漏的危險,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嚴重的事故。關鍵時刻,劉達鳴憑藉著他多年對火藥的敏銳感知和豐富經驗,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裝填設計。

他建議在銃管上增加一個特殊的裝填口和密封裝置,這個裝填口的設計巧妙至極,就像是為火藥量身定製的專屬通道,而密封裝置則如同忠誠的衛士,嚴絲合縫地守護著火藥的安全。如此一來,火藥能夠更加快速、安全地裝填,極大地提高了火銃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同時,他們還為火銃設計了不同型別的彈丸,每一種彈丸都有著獨特的使命。實心的鐵彈丸,就像死神的拳頭,擁有在近距離內強大無比的殺傷力,能夠輕易地穿透敵人的鎧甲,粉碎敵人的防線;霰彈則像是死神撒下的網,在近距離對敵人造成大面積殺傷,如同暴風雨般席捲敵人的陣地,讓敵人無處可逃。 相較於火銃,火炮的研發更是困難重重,其難度猶如攀登一座高聳入雲且佈滿荊棘的險峰。火炮的炮身,需要承受的是如同天崩地裂般巨大的火藥爆炸力,這就對材料和鑄造工藝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工匠們猶如虔誠的信徒,嘗試了多種合金配方,每一種配方都像是一次對未知的探索。他們在熊熊燃燒的爐火前,不知疲倦地進行著無數次的鑄造和試爆,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在山谷中此起彼伏,彷彿是對他們頑強精神的讚歌。終於,在無數次的失敗後,一門堅固耐用的火炮原型如同浴火重生的鳳凰般誕生了。但新的挑戰接踵而至,火炮的射程和精度就像兩個調皮的精靈,難以捉摸和控制。

朱棣仁眉頭緊鎖,陷入深深的沉思,他努力回憶起曾經所學的知識,如同在記憶的寶庫中尋找珍貴的寶石。在他的指導下,工匠們開始對火炮的各個引數進行調整。他們調整火炮的炮管長度,如同調整巨人的手臂,尋找最合適的發力距離;調整口徑比例,讓火藥的能量能夠得到最最佳化的釋放;控制火藥的裝填量,就像給猛獸餵食,不多不少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他們在山谷中設定了不同距離的靶子,那靶子就像是戰場上的敵人,靜靜地等待著火炮的挑戰。一次次地調整和試射,每一次火炮的怒吼都像是對命運的宣戰,伴隨著工匠們的歡呼聲或嘆息聲,山谷中瀰漫著希望與失望交織的氣息。

經過數月如一日的艱苦努力,那是無數個日夜交替、血汗交織的日子,第一批火器終於如同破繭而出的蝴蝶般研製成功。山谷中舉行了一場小型卻意義非凡的試射演示。當火銃齊發,那清脆而連貫的射擊聲如同新春的鞭炮,打破了山谷的寧靜;火炮轟鳴,那震耳欲聾的巨響如同雷神的怒吼,大地都為之震顫;在那一刻,朱棣仁站在那裡,望著眼前壯觀的景象,心中湧起一股澎湃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