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章 立太子了。

三皇子一路風塵僕僕的趕回了京城,跪臥在朱源璋床前“父皇你感覺好一些了嗎?”朱棣關切的說。

朱源璋直接睜開眼看著朱棣文低吟的說:“你回來了,我自已的身體我自已瞭解,應該是被人下毒了,是你下的毒嗎?”朱源璋直接不按常理出牌。這可把朱棣文問傻了。

“父皇,是懷疑我下的毒?父皇何出此言?”朱棣文驚恐的問道。

“我為了什麼?皇位嗎?父皇明察,您 從小一直看著我長大,我是個什麼樣的人你最清楚,說我下毒弒父這種事情我是萬萬不可能做的。況且,二哥被貶,已經失去王子身份,老四被你封王,論繼承權也只有我一個人,我圖什麼?”朱棣文直接明說。

朱源璋其實也思考過,他直接問朱棣文是不是他下毒其實是想透過觀察他的面部表情來看一看到底是不是老三下的毒。

朱源璋繼續說:“棣文,莫慌,我也是聽到有此傳言才來問你。我相信你是個好孩子。王盼盼快去吧六大尚書和胡宰相張居士等人請過來,我有要事商討。”

接著王盼盼就命人去請各位大人請來,不到片刻眾人進入房內“參見陛下,陛下身體可否好一點?”眾人關切的問道。

朱源璋問道:“各位大人,國不可一日無君,我自已的身體我自已知道,恐怕是時日無多,大家既然來了不妨直接說吧。誰來做這個太子好?”

各位大人面面相覷,氣氛一時變得緊張起來。胡宰相首先打破了沉默,他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陛下,此事關乎國家社稷,非同小可。太子之位,理應由德才兼備、深得民心之人來繼承。”

張居士緊接著說:“陛下,太子之位關乎國本,不可草率。臣以為,應廣泛徵求朝臣意見,再由陛下聖心獨斷。”

六大尚書中,有的主張立長,有的主張立賢,有的則主張立嫡。一時間眾人議論紛紛,各抒已見。

禮部尚書說了一句:“立長的話應該是二皇子,但是二皇子已經被剝奪了皇子的身份,而且做過的事情大家也都清楚,百姓也不會認可。立賢的話那就應該是四皇子,四皇子在民間在百姓心中是很有威望和賢德的,百姓比較認可,能力也比較強,但是四皇子已經被殿下封為秦王,按道理也已經失去了繼承的資格。最後立嫡的話就是現在的三皇子,三皇子剛剛從邊疆回來,顯示鎮壓叛軍,再去鎮守邊疆,打退金國韃子,這是實實在在的建功立業。所以微臣斗膽推薦三皇子為太子。”

這一波分析可謂是有理有據,也是說在朱源璋心裡,最開始是想把皇位傳給太子的,但是太子病逝,他就比較看好老四,但是老四展現出來的能力和力量甚至讓他感到恐懼,最可怕的是他感覺老四似乎換了一個人,感覺他真正的兒子已經死了,現在附身在朱棣仁身上的妖怪或者說是鬼魂,這才是他真正恐懼的地方。所以從一開始他就是想立朱棣文為太子。

現在做的只是一場戲,一場迷惑朱棣仁的戲,他實在不願把自已的王朝傳給不是自已真正兒子的人,甚至不知道是不是人,但是他不能告訴朱棣文,因為他害怕朱棣文因此死掉。因為朱棣仁的力量太恐怖了,甚至可以毀滅這個王朝。

第二日,朝霞初升,京城的街道上已經熙熙攘攘,商販們開始了新一天的叫賣,而皇宮內的氣氛卻異常凝重。文武百官齊聚朝堂,等待著皇帝朱源璋的出現。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皇帝的身影並未出現,取而代之的是胡宰相的沉重步伐。

胡宰相站在朝堂之上,手持一卷黃絹,面色凝重。他清了清嗓子,高聲宣佈:“諸位大人,陛下今日身體不適,未能上朝。但有重要旨意,命我在此宣讀。”

朝堂之上,頓時鴉雀無聲,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胡宰相手中的黃絹上。

胡宰相展開黃絹,宣讀道:“朕自知時日無多,國家不可一日無君。經過深思熟慮,朕決定立三皇子朱棣文為太子,繼承大統。朱棣文文武雙全,德才兼備,深得朕心。望諸位愛卿,輔佐太子,共保我朝江山社稷。”

宣讀完畢,朝堂之上一片寂靜,隨後爆發出一陣議論聲。有的大臣點頭稱是,認為朱棣文確實是合適的人選;有的則面露憂慮,心中對朱棣仁的缺席感到不安。

訊息很快傳遍了京城,也傳到了遠在關中的朱棣仁耳中。他坐在秦王府的書房內,手中把玩著一枚玉佩,聽聞此事,只是微微一笑。他並不急於爭奪皇位,因為他知道自已的力量和智慧足以讓他得到想要的一切。他的目標遠不止一個小小的皇位,他要的是整個天下。

朱棣仁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遠方的山河,心中暗自思量:“父皇啊父皇,你終究還是選擇了朱棣文。不過沒關係,只要你不惹我,我也不會對你不客氣。但是,如果有人敢擋在我的面前,就別怪我不念父子之情。”

與此同時,朱棣文在宮中接到了這個訊息,他的心情複雜。一方面,他感激父皇的信任和重託,另一方面,他也深知自已肩上的擔子有多重。他知道,自已必須更加努力,不僅要贏得朝臣的支援,還要穩固民心,更要警惕那些潛在的威脅。

朱棣文深吸一口氣,決心不讓父皇失望。他開始籌劃如何更好地治理國家,如何讓百姓安居樂業,如何讓國家更加強大。他知道,這將是一場漫長的戰鬥,但他已經準備好了。

而在皇宮深處,朱源璋躺在床上,聽著窗外的風聲,心中充滿了憂慮。他知道自已的時間不多了,他必須儘快安排好一切,確保朱棣文能夠順利繼位。他閉上眼睛,默默地為兒子祈禱,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個英明的君主,也希望自已的擔憂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