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仁裝病臥床不起的訊息很快便傳遍了整個西安城,城中百姓都在為他擔憂,而朱棣仁的親信們則在王府內緊張地商議對策。
“王爺,太子如今登基,此次召您進京,若不應允,恐怕他會以此為藉口興兵討伐啊。”李斯眉頭緊鎖,滿臉憂慮地說道。 朱棣仁躺在榻上,面色雖然略顯蒼白,但眼神依舊堅定:“本王若此時進京,便是羊入虎口。朱棣文心狠手辣,他定不會放過我。我們需另尋他法。”
林瑤在一旁輕輕點頭:“王爺,我們是否可以再次派出使者,向太子表明您病重無法成行,送上厚禮以表歉意?” 朱棣仁微微搖頭:“這恐怕難以奏效。朱棣文不會輕易相信,他必定會派人來查驗。” 就在眾人商議之時,王府外傳來訊息,京城派來的御醫已快到城門。
朱棣仁心中一凜,他知道這是朱棣文的試探。他立刻吩咐下去,讓王府上下做好準備。 御醫進入王府後,被領到朱棣仁的寢室。朱棣仁躺在床上,氣息微弱,彷彿真的病入膏肓。御醫上前為他把脈,眉頭不時皺起,眼神中卻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疑惑。 “殿下這病……頗為奇怪,老夫需細細檢視。”御醫說道。
朱棣仁的親信們在一旁緊張地看著,手都不自覺地握緊了劍柄。而朱棣仁則強忍著心中的緊張,儘量讓自已的狀態看起來更像一個病人。 御醫檢查了一番後,緩緩起身:“殿下這病,老夫從未見過,需用一些特殊的藥材。只是這些藥材,此地恐怕沒有,需從京城調配。” 朱棣仁心中明白,這御醫是在故意刁難,想讓他露出破綻。
他虛弱地說道:“有勞御醫費心,本王這身體……怕是等不了那麼久了。” 御醫離開王府後,立刻將情況彙報給了京城的朱棣文。朱棣文冷笑一聲:“哼,朱棣仁,你以為這樣就能騙過朕?給我繼續派人盯著,一旦有異常,即刻出兵西安。”
在西安的朱棣仁深知危機並未解除,他開始加強城防。他命令士兵們日夜巡邏,在城牆上增加防禦工事,儲備足夠的糧草和武器。同時,他也在暗中聯絡其他對朱棣文不滿的勢力,試圖聯合起來對抗朱棣文的暴政。 而朱棣文在京城也沒閒著,他開始對朝廷進行大清洗,將那些不服從他的大臣紛紛治罪。
整個朝廷被籠罩在一片恐怖之中,百姓們也對這位新登基的皇帝怨聲載道。 朱棣仁得知這些訊息後,決定不能再坐以待斃。他派出親信秘密前往各地,尋找那些被朱棣文迫害的忠臣良將的後人,將他們接到西安,共同商討推翻朱棣文的計劃。
在這個過程中,朱棣仁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謀士。這位謀士自稱有辦法化解當前的危機,他對朱棣仁說道:“王爺,如今太子朱棣文不得民心,我們可利用這一點。我們先在民間散佈太子的惡行,激起百姓的憤怒,然後再聯合各方勢力,從外部對京城施壓。同時,我們可在京城內安插眼線,等待時機,裡應外合。” 朱棣仁聽後,沉思片刻:“此計雖妙,但實施起來困難重重,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 神秘謀士微微一笑:“王爺,如今已沒有更好的辦法。我們必須冒險一試,否則,不僅王爺性命難保,整個國家都將陷入更深的災難。” 朱棣仁最終決定採納謀士的建議。
他開始在民間透過各種渠道傳播朱棣文的惡行,百姓們聽聞後,紛紛義憤填膺。同時,他與各方勢力的聯絡也取得了進展,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加入到反對朱棣文的陣營中來。
京城的朱棣文也察覺到了民間的異動,他開始加強對京城的管控,但他不知道,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向他襲來。朱棣仁在西安積極準備,他知道,與朱棣文的最終對決即將到來,這一戰,關乎國家的命運和百姓的福祉。 在緊張的籌備過程中,朱棣仁的病情“時好時壞”,讓京城派來監視的人摸不著頭腦。
而他則利用這個機會,繼續訓練軍隊,研發新的戰術和武器。他知道,只有擁有強大的實力,才能在即將到來的戰鬥中佔據上風。
隨著各方勢力的逐漸集結,反對朱棣文的力量如同一股暗流,在帝國的版圖下湧動。而朱棣仁,就像這股暗流的核心,引領著眾人朝著推翻朱棣文統治的目標前進,一場決定王朝命運的大戰,已經箭在弦上。
隨著局勢愈發緊張,朱棣仁一邊佯裝重病臥床,一邊緊鑼密鼓地籌備對抗朱棣文的事宜。他深知,這場鬥爭關乎生死存亡,更關乎國家的未來走向。
在軍事準備方面,朱棣仁在西安的軍營中日夜操練士兵。新研製的火藥武器被大量製造並裝備到軍隊中,這些武器包括威力巨大的火炮、靈活輕便的火銃等。朱棣仁親自指導士兵們如何使用這些武器,他深知在即將到來的戰鬥中,這些先進的火器將成為克敵制勝的關鍵。同時,他還與謀士們一起研究新的戰術,針對朱棣文可能採取的軍事行動制定了多種應對方案。例如,利用西安周邊的地形設定埋伏圈,當敵軍來襲時,可先以火器進行遠距離攻擊,然後再出動騎兵和步兵進行圍剿。
在民間,關於朱棣文惡行的傳聞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百姓們自發地聚集起來,他們在市井之間、村落之中紛紛議論著這位暴君的種種罪孽。一些文人墨客也加入其中,透過詩詞、文章等形式對朱棣文的暴政進行譴責,這些作品在民間廣為流傳,進一步激發了民眾對朱棣文的不滿情緒。
與此同時,朱棣仁派出去聯絡各方勢力的親信陸續帶回了好訊息。各地的諸侯、將領中,許多人都對朱棣文的統治深感憤恨,他們紛紛響應朱棣仁的號召,秘密集結兵力,準備向京城進發。其中,南方的幾位水師將領,率領著訓練有素的水軍,沿著河道悄然北上;北方的一些騎兵部隊,也在廣袤的草原上整軍待發。這些力量如同拼圖的碎片,逐漸匯聚在朱棣仁的麾下,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反朱棣文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