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1章 解讀

該歌曲引起的轟動非常大,除了娛樂圈的樂壇,國家詩詞協會也都被驚動了,這也是建國以來第一次因為一首歌曲而引起詩詞協會的注意力的。

畢竟在大家看來兩個圈子就是不搭噶的,一個是陽春白雪,一個是下里巴人,藝人在古時都稱為戲子,屬於社會最底層的人,歷來對其評論也不高,和婊子放到了一個層面。

建國以來雖然國家層面也在大力支援文娛事業發展,但是在這些老學究眼裡面,文娛不能並列,簡直有辱斯文。

兩個圈子的人平常都是各玩各的,一副井水不犯河水的樣子,很奇怪的是兩個圈子都看不起對方,但是又都特別羨慕對方。

華國詩詞由於受近代新文化思潮的影響,已經無人能做出來那種非常有韻味的經典詩詞了,只能從新拿出古人的詩詞反覆品讀,好東西就那麼多,沒有新的內容,大家都會有審美疲勞。

詩詞協會後來每次辦會議或者展覽都無人贊助了,協會收入堪憂,勉強維持現在這種局面,每當他們看到那些歌手釋出一首歌曲能掙那麼多錢的時候心裡就酸得不行,會發出世人膚淺的感慨。

而娛樂圈的藝人雖然現在知名度高了,掙得也比較多,但是其地位卻一直沒有上升,每次舉辦大型娛樂會議的時候都能以邀請到詩詞協會的高層為榮。

事情就是這麼怪異,但是又無解,因為中間缺少一個大家都認同的橋樑。

這天京都人大大學文學院孔達院長正在書桌面前練字,突然聽到一句非常有韻味的詩句從客廳飄了過來。

孔達趕緊走向客廳看看是什麼東西,怎麼聽著像是有人在用唱歌的方式演唱這句詩呢。

“苗苗,你今天怎麼起這麼早?”

“爺爺,我吵到您了?我剛才忘了插耳機了,下次一定注意。”

“沒事,正好我也要休息一會兒,剛才你播放的是什麼?怎麼聽著像是古詩呢?”

“啊?!我正在聽我偶像夏天的新歌呢,可好聽了,歌詞寫得也非常有韻味,我拔掉耳機用音響播放一下?”

“行,我也聽聽你們年輕人喜歡的東西,省得你總是說我和你有代溝。”

“嘻嘻,爺爺,那我從頭開始放了喲。”

兒時鑿壁偷了誰家的光,宿昔不梳 一苦十年寒窗

如今燈下閒讀 紅袖添香,半生浮名只是虛妄

三月 一路煙霞 鶯飛草長,柳絮紛飛裡看見了故鄉

不知心上的你是否還在廬陽,一縷青絲一生珍藏

橋上的戀人入對出雙,橋邊紅藥嘆夜太漫長

月也搖晃 人也彷徨,烏篷裡傳來了一曲離殤

廬州月光 灑在心上,月下的你不復當年模樣

太多的傷 難訴衷腸,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

廬州月光 梨花雨涼,如今的你又在誰的身旁

家鄉月光 深深烙在我心上,卻流不出當年淚光

。。。

孔院長臉上的表情越聽越嚴肅,最開始那種隨意的姿勢變成了端坐,閉著眼睛仔細聆聽該歌曲,一曲終了後,過了好一會兒才睜開雙眼。

“苗苗,這首歌曲叫什麼名字?我聽這唱歌的人年齡不大,但是唱得卻很好,另外這首曲子的作詞和作曲是誰啊?”

“爺爺,這首歌曲叫《廬州月》,作詞、作曲、演唱都是一個人,叫夏天,今年也就20歲左右,很帥的一個男生。”

“20歲?這首歌曲的創作者只有20歲?”

“是啊,他很火的,他前段時間受一些娛樂公司汙衊遠走他鄉,現在都還在M國呢,這首歌曲是他在M國錄好以後發過來的,裡面充滿了思鄉之情。

據說這首歌曲是他在端午節那天有感而寫的,現在這首歌曲在網上瘋傳,非常火爆,老少通殺。

這次上線四天時間,歌曲銷量已經達到1200萬了。可惜的是歌詞有點深奧,好多地方不是太懂,很多網友專門在微博發起了歌曲解讀的專題帖子,但是好像目前為止沒有讓大家信服的解讀。”

“來,你開啟,讓我看看你說的那個帖子。”

孔達大致瀏覽了一下,確實解讀的亂七八糟,那些典故的出處都說錯了,簡直是誤人子弟。

“苗苗,你幫我個忙,我說你寫,我來親自解讀一下這首歌曲。”

“耶!太棒了,您作為京大文學院院長兼詩詞協會會長親自來為詞曲解讀,我偶像知道以後一定會倍感榮幸的。”

說完就開啟網頁,開始準備寫了。

該歌曲的歌詞脫胎於我國的古典詩詞,典故有趣信手拈來,文辭清新雋永,韻味悠長。

曲中之月不僅僅是月,它是一種象徵,就像古人喜歡用折柳寓意送別、分離一樣,這裡的月象徵著思念。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這首歌是唱得異地寄託相思的歌。

歌曲中應用了大量的典故和代指以及古代詩人的詩詞,“鑿壁借光”、“宿昔不梳”、“青絲”、“紅袖添香”、“橋邊紅藥”、“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

“鑿壁借光”大家都知道,我相信你們小時候一定學過關於西漢經學家匡衡的故事,這就是指這個故事,配上“十年寒窗”一下子把成名之前那種讀書時的艱苦生活襯托了出來,這也後面的功成名就後“紅袖添香”形成了鮮明對比。

功成名就以後受名聲所累,已經忘卻了當初年少苦讀時的情景,當時思戀的青梅竹馬不知道是否一切都還好。

接著就是陽春三月家鄉廬州的春景,草長鶯飛、柳絮紛飛,古人寫景時最終總要落到人身上,作者目光彷彿穿越了時間和空間,看到了三月時的家鄉,也彷彿看到了站在這美麗景色中的年輕時的戀人,思鄉之情,對故人的思念之情都在此時顯露了出來。

在古人筆記中傳世的愛情故事處處可見古代女子以秀髮相贈、以身心俱陳的篤定情長,古人有話為“身之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說明頭髮也是古人身體重要的一部分,有時候它都可以代替人本身,可見青絲之貴重。

紅藥出自宋代姜夔《揚州慢 淮左名都》,“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在這裡化用杜郎求情典故,將自已比作紅藥,獨立橋邊,孤目觀望,看到橋上來來往往的相愛的有情人,反襯著自已內心的寂寞和孤獨。

“烏篷船”一般都是江南獨有的船隻,這裡代指廬州,作者想起了小時候在家鄉常常看到的這些經常遊弋在河裡面的船,思鄉之情更甚,隨之作者的感情也到了爆發的高潮。

副歌部分開頭就寫出了作者思念的地方是廬州,一切景色、人物都存在於廬州這個地方。

月下的你已經不是當初一臉素妝,在清冷的月光下還是那般惹人憐惜的人了,現在的你應該也是已有鄉間婦人常見的憔悴枯燥,不似當年的白紙若曦,賽雪欺霜。

此時的作者也是滿身傷痕,早已不復當年的翩翩少年模樣,可能如果此時相見,你一定不敢認作者了,因為作者由於追名逐利,氣質從內到外都發生了巨大改變,相由心生,此時一定已經面目可憎猶如青面獠牙的地獄使者。

太多的感想此時想對你訴說,但是最終到嘴邊也只是一句“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此句出自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浣溪紗》:誰念西風獨自涼, 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最後兩句又表現了對時光的深深感嘆和抒發了悲傷之感,卻流不出當年淚光。

望月思鄉,撩撥情緒,此歌曲擁有獨特的味道,仿若小火慢燉,仿若清風徐來,各種感觸侵蝕著你的情感,共鳴中時而有大氣凜然的江湖風,時而有歸隱山林的靜謐之心,時而有對推杯換盞的情緒表達。

其實在《廬州月》這首歌曲中,除了典故的出彩,在歌詞裡面的數字中也頗有需要仔細品讀的地方。

比如“一苦”、“十年”、“半生”、“三月”、“一路”、“一縷”、“一生”、“入對出雙”、“一曲”、“一句”等數字的運用,這些運用都充滿了時間的流動,這也是古人最擅長在詩詞中表達感情時的一種方式。

歌詞意境深遠,感情豐富細膩,可謂是一場詩詞與歌曲交匯的盛宴。

此貼為代記,實際作者為京都人大大學文學院院長、國家詩詞協會會長孔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