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一章 遙相呼應的歷史英雄

隨縣。

百合茶樓。

張屠如叫了一壺茶,目光雖然落在咿呀唱曲的姑娘頭上,但心思已經不知飛到哪裡去了。

他本是洛州人士,承襲祖業經商,家境頗為豐富,再加上洛州離株州不遠,株州黃家的觸角已經伸到了洛州,張家自然爭不過黃家,只能退出,舉家搬遷到了臨西海的陵州。

張屠如商業目光敏銳,很快進入了海運航貿,由於他的本錢豐厚,再加上本人頗具膽識,幾年下來,家財就翻了幾番,並且隨著航貿行業的深入,漸漸在內陸的漕運上也分了一杯羹,從此張家的買賣開始隨著運河碼頭遍佈幾個大州。

張屠如的妻弟同樣是巨賈之家,但眼光卻不及張屠如,他一心想要去京都發展。

張屠如苦勸不從,結果到了京都才一個月,就牽扯到官司之中,直接投入了大獄。

“唉!”

張屠如喝了一口茶,把茶杯輕輕放在桌上,嘆了一口氣。

他受了蘇浩章的指使,要對天一票號下手,張屠如也清楚天一票號的弱點在哪裡,但要擠兌一個票號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沒有億萬的資金想都不要想。

這幾天他就坐在這個茶樓上觀察,那天一票號專門用於進出銀車的門真可稱得上車水馬龍了。

一車一車的銀子從早運到晚,不停的進進出出,張屠如粗略的判斷了一下,這一天光是進入票號的銀車就有一二百輛,按每車銀子二千兩計算,就是三四十萬兩銀子。

這還不算出去的銀車,如果出入加在一起計算每天票號的流水就已經達到了恐怖的近百萬兩銀子。

這是什麼概念?劍州有五個天一票號,一個月有近億的金銀流水。

張屠如雖然家資鉅富,可是要擠兌體量如此龐大的票號,至少也要拿出五分之一的資金才行。

兩千萬兩銀子,把張屠如所有的家產全都變賣,或者能行。

所以他坐在這裡發愁,如果不做,擺明了蘇浩章不會放人。

如果做,這麼大的手筆,把多年的家業全都折在裡邊,萬一要是出點變化,家族怎麼辦?南宮燕每天忙完了手頭上的事情,有時也會來茶樓喝茶聽曲,放鬆一下精神。

今天剛喝了一杯,就聽到旁邊桌上的人喝茶如喝酒,邊喝邊嘆息,南宮燕見這個人打扮得體,不像缺錢的人,不禁起了好奇心。

“老兄,不知何事唉聲嘆氣呀?”

張屠如轉頭看去,只見旁桌一個唇紅齒白的少年,正笑吟吟的舉起茶杯向自己致意。

他滿腹心事,哪能隨便說給人聽,只好胡亂應付道:“讓小公子見笑了,家裡遇到了點難事,心中牽掛,所以嘆息,多有打擾.”

少年笑道:“不妨說來聽聽,也許我能幫得上忙.”

張屠如只當他小孩子吹牛皮,也不以為意,這樣的公子哥見多了,五穀不分,四體不勤,整天好高騖遠,不知腳踏實地。

他的妻弟何嘗不是如此,要不然也不會落得個牢獄之災的下場。

一想到這裡,張屠如倒是規勸起南宮燕來。

“小公子有所不知,這世間的事情太過於兇險,看起來平靜似水,實則波濤洶湧.”

“不瞞小公子,在下的妻弟就是因為不知世事艱辛,輕信於人,所以落得個牢獄之災呀.”

南宮燕聽到了裡點了點頭,他還以為張屠如說的是隨縣,就隨口說道:“你放心,別的地方不好說,這劍州吏治清明,斷然不會有冤案發生,如果你妻弟並未違法,放心好了,很快就會出來的.”

張屠如好奇道:“小公子何以如此篤定?”

南宮燕一笑:“我常來劍州,他吏治敢不清明嗎?”

張屠如一聽也不由得莞爾。

這話說得相當硬氣呀,想必是朝中哪位大佬的公子吧。

吏部?御史臺?張屠如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

既然這小公子身家不凡,顯然身家豐厚,不如誘之利,讓他跟自己共同分擔擠兌風潮的本金投入,這樣張屠如還能給自己的家族留一條後路。

想到這裡,張屠如問道:“小公子有如此威勢,不知現居何職?”

南宮燕淡淡地說道:“閒散人士罷了,有點小買賣.”

“哦.”

張屠如心想,原來和我一樣,只是商賈,那就更好辦了。

“既然小公子也是我商界精英,在下倒是有筆大買賣,獲利豐厚,可惜憑我一個人吃不下,小公子如果有興趣也有實力,可以一起商討.”

南宮燕這些天也是一心搞經濟,想辦法多造點槍,平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要報突厥屠城之仇,所以一聽到有大買賣,也是頓時來了興趣。

“哦?說來聽聽.”

於是張屠如就把自己的茶壺端過去,兩人湊到一桌,仔細商計起來。

其實張屠如的想法並不複雜,就是讓南宮燕投資自家的買賣,因為這裡邊沒有虛假的成份,所以說出來也更容易讓人相信。

張家的根在海貿,獲利最豐厚也在海貿,河貿都在其次。

所以想打動南宮燕,就把海貿的生意端了出來。

他只要說服南宮燕投資,到時候就說銀子運送不便,將銀子存入天一票號,自己再設一個局,當票號銀子緊張的時候,就說海上信風,短期做不了,再把銀子取出來,只要票號拿不出銀子,這擠兌的風潮就算成了一半。

問題的關鍵是,這位小公子能拿出多少錢來。

如果只拿個兩三百萬兩銀子,連水花都不響一聲。

據張屠如多年的看人經驗,這小公子拿個四五百萬應該差不多,再多就未必了。

“對了,聊了這麼久,還不知小公子尊姓大名啊?”

南宮燕很自然地報出了化名:“在下陳近南.”

“陳近南……原來是陳公子,久仰久仰。

在下張屠如.”

張屠如一邊客套,一邊回想朝中各大官員哪位姓陳,可是想了半天,也沒有什麼頭緒。

南宮燕對張屠如所說的海貿的確很感興趣,他知道海貿的獲利的確很豐厚,更重要的是在海貿中不但可以交流到黃金珠寶,還有各種大燕所沒有的高產作物種子,比如玉米、土豆、橡膠,更重要的,還可以練習海戰,為將來稱霸海洋打下基礎。